「口述文化」全球七成 宣教策略未配合實況

2011 五月 20日, 星期五 7:55

能否想像面對一群不識字的小孩子或老人家時,手上的《聖經》或「金句」變得毫無用武之地時,你會如何表達呢﹖原來全世界人口中,七成人愛「聽」多於「讀」,就是說若要將福音傳遍天下的話,我們可能都要懂得如何用文字以外的方式讓他們將福音聽得真切。

威克理夫國際聯會在最近一期通訊裡提出了要重尋口述文化的宣教意義。據機構數據,全球有43.5億人口屬口述文化,佔世界人口70%之多。對於要得未得之民的差傳事工而言,口述形式的傳播確有重視的必要性。

口述文化人口簡單而言就是不能、不會或不是用文字學習的人。當中有9億人是文盲而只能透過口述形式學習,而其餘的30億人則因種種原因而被歸納為口述文化,例如比起文字,透過聆聽和講述能取得更住的學習成果的人,或即使有讀寫能力仍然較喜歡透過聆聽和講述形式來學的人群。如此說來,嬝疙t經困難,或愛用語言及聲音作為學習媒介等。

威克理夫強調口述文化不等同於「無文化」,亦不應被視為次等文化而抱輕看態度。特別是宣教實踐上不應不問情由加以摒棄,或用自己一套嘗試取代之。

據機構對口述文化的介紹,口述文化的學習者一般通過體驗去學習新事物,例如故事、音樂、詩詞、圖像、活動等,而在科技的幫助下,廣播、錄音、錄像、上網等都成為了傳播的媒介。華人差傳機構遠東廣播便是通過福音電台傳講福音,讓收音機成為「盒子宣教士」,用大氣電波傳福音給中國大陸群體,甚至有神學課程節目,每年逾千萬人次收聽節目,頗見成效。

Like Us on Facebook

口述文化原來和基督教大有淵源。神賜下的《聖經》就是孕育於口述文化,在申命記、尼希米記等都記載了祭司及領袖向以色列民眾宣讀律法書的場景,而耶穌亦是在會堂教訓人。初期教會未有《聖經》時,耶穌的門徒亦是口耳相傳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地中海、亞洲、非洲及歐洲等地方傳播福音,這些真實的口述文化的歷史都在《聖經》使徒行傳中被記載。在印刷未普及、聖經未能做到「人手一本」的年代,神的話語都是以口相傳的。

非洲福音一方面大復興,但另一方面卻仍有千多個族群未有本土語言的聖經(參非洲福音興旺 千多種語言待聖經翻譯)。威克理夫表示在非洲,大部份人喜歡口述傳訊,即使大學程度的非洲人也喜歡載歌載舞的方式。有一個人口有15萬人的東非族群採用講故事模式的佈道方式後,不單吸引了小撮人歸主,更有歸主的人接受訓練,再向鄰近族群傳福音。又有北洲的信徒接受講聖經故事的訓練,編寫聖經詩歌和話劇等,表達福音的核心信息,用以向他們本國人傳福音。

除非洲外,亞洲和南太平洋、以至世界每個角落的不少群體亦適合以口述方式傳福音,而且這種方式可以應用所任何事工上,並且果效不錯。

威克理找引述2004年洛桑會議中公佈的數據,顯示當時全球約9成宣教士主要用文字作傳福音的媒介。這與全球七成人口適合口述的方式的事實似乎不大協調。因此威克理夫盼望宣教策略上更能配合這個實況,並且認為教會亦要起來認識口述文化,為大使命切實行動起來。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