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的彩虹:基督徒百年足跡5-1》

2011 十月 24日, 星期一 15:05

書名:風雨中的彩虹:基督徒百年足跡5-1

作者:李金強、李志剛、林治平、查時傑、魏外揚……等

出版社:宇宙光

206頁;25K / 定價:250元

ISBN:978-957-727-404-5

出版日期:2011 年 10 月

【目錄篇】

一、革命運動的先行者──孫中山(1866~1925)

中華民國國父。原名孫文,幼名德明,又名逸仙,字日新,廣東人。十四歲與母親前往檀香山首次接受了西方文化啟蒙,回國後在香港西醫書院學醫,一八八三年受洗成為基督徒。孫中山一生行事與信念和基督信仰緊緊結合,他革命救國的真理,就是出自耶穌捨己救人的呼召。一九一一年辛亥槍響,革命成 ,友人向他祝賀,他卻表示:「首先向上帝感恩,革命之成,全在於仰賴上帝之恩助。」

二、革命建國犧牲第一人──陸皓東(1868~1895)

廣東人,又名中桂,年幼和孫中山一起在舊學堂讀書,受孫中山影響,接受基督信仰,為了破除迷信,曾協助孫中山折斷北帝神像手臂,引起軒然大波,被迫離家。 一八八三年兩人一起受洗成為基督徒。一八九五年陸皓東為興中會設計了青天白日旗為起義軍旗,廣州之役,為掩護革命黨人,不幸被捕,嚴刑逼供下,寧死不屈, 壯烈成仁。

Like Us on Facebook

三、香港的革命故事──楊衢雲

四、革命之俠者──鄭士良(1863~1901)

廣東惠陽人,號弼臣,孫中山革命同志之第一人。孫中山同學。鄭士良是基督徒,又為三合會地方首領。率領惠州起義,雖然失敗,對清廷與世人產生極大的震撼作 用。一九○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在香港飲宴後返家途中暴卒,有說是被清廷下毒謀殺。一九○二年八月二十日由高法恩牧師主理,落葬於薄扶林墳場,墓碑只寫上鄭弼臣之名。

五、膽大如斗‧浩氣震天──史堅如(1879~1900)

廣東人,年輕時受到大觀書樓報刊和格致書院的影響薰陶,產生「以革命救國行動展現基督教精神」觀念,他堅信要改變中國現狀,唯有用鮮血來洗滌人心。一八九 九年加入興中會,一九○○年惠州之役擔任謀炸兩廣總督德壽挖掘地道、埋炸藥重要任務,戰役失敗,被捕犧牲,得年僅二十一歲。

六、一腔忠義的八指將軍──黃興(1874~1916)

原名軫,改名興,字克強,一字廑午,號慶午、競武。革命時期化名李有慶、張守正、岡本、今村長藏等。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高塘鄉人,辛亥革命時期,以字黃克強聞名當時。曾組設華興會,長沙起義失敗,流亡日本。結識孫中山,此後常被時人以「孫、黃」並稱率領廣黃花崗起義,英烈之風,感動中外。一九一六年於上海 去世,一九一七年以國葬葬於湖南長沙嶽麓山。

七、革命完人──劉靜庵(1875~1911)

名敬安,又名大雄,字貞一,號靜庵,湖北潛江人,從小就有救國的志願,且渴慕真理,因參加過基督教宣道會聚會,便歸信基督。劉靜庵認為耶穌基督的愛是救中 國的良藥,革命救國就是基督之愛的實踐。一九○六年起義失敗,被捕入獄,獄中仍熱衷佈道與革命工作,他說:「身在縲絏,心在天堂」。一九一一年,劉靜庵病 死獄中,享年三十七歲。

八、文人革命家──陳少白(1869~1934)

廣東人,在廣州格致書院接受基督教和西學教育,二十一歲進入香港西醫書院,成為孫中山戰友,一同革命二十餘年。一八九七年受孫中山命令,到台灣設立興中會 台北分會。一九○○年回到香港創辦《中國日報》,成立「振天聲」等劇社,宣傳革命。民國成立,陳少白不戀眷仕途,回歸故里,致力家鄉建設,貢獻良多,備受鄉人尊敬。

九、力行日知的革命牧師──黃吉亭(1868~1954)

湖北人。在武昌基督教文華書院讀書時,受洗加入教會日知會創辦人之一,以基督教信仰和救國精神,大力鼓動革命風潮。長沙起義失敗,黃牧師和胡蘭亭、曹亞伯等人掩護營救黃興等革命同志,為革命保留存了極多菁英。

十、恩典奇妙的一生──王煜初(1843~1902)

廣東人,道濟會牧師,全心奉獻中國改革,終身致力慈善事業,在盲人教育的成就尤其傑出。首倡使用中文拼音和標點符號,對現代中文發展有顯著貢獻。一八八七 年,王煜初成立道濟會堂,立即成為志士談論革命及聯絡的重要場所。王煜初擅長寫作,有釋經、辨道及護教等著作,流傳後世。

十一、華僑革命第一人──鄧蔭南(1846~1923)

基督徒革命者,孫中山的追隨者和知己;興中會主要領袖之一。多次參與起義,並利用基督教書室作為革命基地,並好幾次慷慨變賣自己財產,將所得全部充做革命。鄧蔭南一生戮力革命,被譽為華僑革命第一人。

十二、俠義伉爽的傳道者──區鳳墀(1847~1914)

廣東人,原名逢時,字錫桐,號鳳墀,曾在德國教授中文,受基督信仰和西方學術影響,開始有了革命救國思想。在佛山倫敦會受洗後,區鳳墀更加熱心宣道,成為 香港著名的傳道人。區鳳墀一生與孫中山交往密切,時有建言,孫中山視他為「諍友」,孫中山受洗,區鳳墀為他改名為「逸仙」。一八九五年區鳳墀與孫中山,共 同成立了重要的革命機關「農學會」。

十三、父子同心為革命──李煜堂(1847~1914)

廣東人,香港實業家,家貲豐厚,受孫中山革命思想影響,命兒子李自重東渡日本,晉見孫中山,並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前,李煜堂借出金利源藥材店作為革命活動的香港秘密聯絡處。民國之後他經商的同時,仍關心時政,聯絡其他商人支持北伐,是位深有愛國情操的基督徒。

十四、爵士革命家──何啟(1859~1914)

廣東南海人,中國第二位牧師何福堂之子,著名律師、政治家,香港第一位獲封爵士榮銜的基督徒華人,一八八七年他為了紀念病逝的愛妻,創立雅麗氏紀念醫院 (Alice Memorial Hospital),成為香港第一間為貧苦華人提供西醫治療的醫院,之後更成立西醫書院,孫中山即第一批學生,何啟後來也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

十五、經商奇才──宋嘉樹(1863~1918)

海南島文昌人,字耀如,著名的宋氏三姊妹之父。年少時隨舅舅赴美擔任水手,受船長愛心的影響,接受基督信仰受洗時曾說:「我期望中國千千萬萬的人都皈依基督教,享受平等、民主、博愛的幸福生活。」後來受神學裝備,一八八八年在上海成為牧師,展開傳道生涯。他是孫中山革命好友,以印刷聖經為掩護,祕密印製革命宣傳品。

十六、倡議改革‧才華橫溢──謝纘泰(1872~1938)

廣東開平人,字聖安,號康如,生於澳洲,七歲受洗成為基督徒,十六歲回香港就讀中央書院,經常在香港英文報章發表言論,並與校內外愛國青年組成學會,鼓吹改革。謝纘泰是楊衢雲的好友,也是輔仁文社的發起人之一,積極參與策劃革命行動,是廣州起義的重要幹部。在起義失敗時他說:「這次起義失敗,唯有我一向信靠的上帝才能明瞭。」

十七、獄中君子──殷子衡(1875~1911)

湖北黃岡人,字子恒,號薑園,日知會會員,致力推動革命書刊的印製與宣傳,日知會起義失敗後,被捕入獄,遭受酷刑,經由劉靜庵而接受福音,歸信基督。他每日在獄中讀經禱告,堅守信仰,在極苦中求取安樂。革命成后,由胡蘭亭牧師施洗,之後成為傳道人,擔任武漢聖公會會長等職務。

十八、英姿早發的先行者──余日章(1882~1936)

著名教會領袖與教育家,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創辦人。余日章自幼成長於基督教信仰家庭,求學過程中,經歷耶穌基督的救恩,信主後熱衷倡導革命,留學美國時組織 中國基督徒學生會,促進基督徒同學團契交往。武昌起義與中外人士共組紅十字會,從事救死扶傷工作,他以「人格救國」精神,畢生投入基督教青年會事工。

十九、燃盡一生的愛國先驅──王正廷(1882~1961)

浙江奉化人,原名正庭,字儒堂,號子白。一生愛國愛民,年輕時曾追隨國父參加革命活動,之後擔任政界、外交要職,也熱心體育事業,並致力奧林匹克運動於中國發展,被譽為中國奧運之父。任北京中國大學校長四十年,買地遷校、推動校務,提倡體育,為國家培植许多體育人才。

二十、南洋革命鉅子──楊純美(1875~1968)

福建省漳浦佛曇鎮人,印尼鉅商,因身居異邦,深感殖民統治之痛苦,受孫中山革命思想啟導,一九○七年加入中國同盟會,領導僑社,帶頭募捐,出錢出力,歷數十年而不懈;同時也在故鄉興建中學,影響力及於後代。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