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城談「佔中」:「民族悔改」才是關鍵

2013 九月 23日, 星期一 10:24

繼七一遊行、五區公投和拉布後,由港大戴耀廷教授等籌劃中的「和平佔中」運動成為社會焦點。日益激進的抗爭既凝聚民主力量,卻同時激發中港政治關係的矛盾。針對接踵而來的政治衝突,中大崇基神學院副教授龔立人和文化更新中心院長梁燕城在本月初拉法基金會講座中,發表對「佔中」立場。

龔立人﹕制度悔改 制衡不義

中大崇基神學院副教授龔立人博士支持抗爭。他說,中國向來有「以和為貴」的文化,即使有冤屈也忍氣吞聲,耶穌卻鼓勵信徒指責冒犯自己的弟兄姊妹。馬太福音18章15-17節記載﹕「如果你的弟兄犯了罪,你要主動在私下指出他的錯。他聽你的話,你就贏得了你的弟兄。如果他不聽,你就要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好讓每句話日後都有兩三個人的口作證,得以確立。如果他也不聽他們的話,你就告訴教會。如果他連教會的話也不聽,你就像對待外族人和稅吏那樣對待他。」耶穌說「贏得了你的弟兄」,意思是指正弟兄姊妹並非為了討回公道,而是讓對方知道自己的錯處,以免他繼續傷害他人。

龔教授進一步分享對苦難的見解﹕「抗爭不一定會帶來美好結果,甚至令友誼破裂,但這份敢於抗爭的勇氣會創造一個空間,讓自己和冒犯者都得到上帝的恩典和赦免,同蒙醫治。」

Like Us on Facebook

基於這個信念,龔教授贊成透過社會抗爭去建立公義制度,而「佔領中環」運動正是要反映港人強烈不滿中央再三違反在港實行真普選的承諾。然而,他認為抗爭必須與溝通互相配合﹕「即使彼此的政見、價值觀等不同,也要一起溝通。例如中央與香港達成對普選方案的共識,然後一起遵守承諾。接著,就要定立協議,共同遵守法則。萬一衝突發生,雙方就要談判,作出妥協讓步,以修補裂痕。」

龔教授強調,香港社會的種種問題源於香港沒有公義制度去建立具認受性的特區政府,令市民不信任政府,甚至以陰謀論的角度諸多猜疑,所以市民要站起來表達訴求,從而令「制度悔改」,建立民主政制。

梁燕城:民族悔改 溫和抗爭

梁博士對「佔中」抱中立態度,並指出溫和抗爭亦可達致民主終局,但提出「民族悔改」才是改變的關鍵。

對龔立人教授提出的「制度悔改」,文化更新中心院長梁燕城博士同樣贊成,所以他曾上書中央,建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三分之一委員由普選產生﹔但他在西方國家生活多年,發現富商往往捐獻鉅款去操控政黨,而資本主義制度令霸權地位鞏固,以致民主成為「另一種罪惡」。

因此,梁博士認為除了建立民主制度去制衡不義,更重要的是作「民族悔改」。他引用耶魯大學學者Karl Rahner的「文化創傷」理論說﹕「中國歷年來飽經憂患,受盡外國列國欺凌侮辱,國內又經歷文革、大躍進、大饑荒、六四等政治災難。日積月累的傷痕形成根深柢固的歷史文化。所以我廿年前創立文化更新中心,致力更新國內同胞的生命。」

梁博士分享,父母是從內地來港避難的親國民黨人士,所以他自小就對中共心存成見,即莊子所說的「成心」。怎料,中國改革開放後,上帝竟呼召他服侍內地同胞,他說:「廿年來,我走遍內地的窮鄉僻壤,為逾萬位農村小孩助學至大學畢業,並且與大學知識分子溝通,與他們同行。」

與此同時,梁博士經加拿大領事館介紹,與中共國務院以至黨中央直接對話,向最高領導層反映民間疾苦,為基層同胞爭取醫療、教育、輔導等福利,同時提倡放寬宗教自由。「我向黨中央呈交了三十份建議書,絕大部分建議都獲接受。」他又說中共不至於完全壓制異見,只要是合理的,他們會聆聽。

梁博士逐說,中共實踐了那麼多錯誤政策,正是因為「文化創傷」所致。纍纍傷痕令領導層諸多猜忌。「倘若一味責備中央,就會觸及他們的傷痕。反之,以基督的愛包容他們,逐漸取得為政者信任,他們就較易接納意見。」

對於「佔中」運動,梁博士認為香港法律允许公民抗爭,而聖經並沒有提出某套政治觀才合符神學標準,所以基督徒能夠按照個人政見決定參加與否。然而,他擔心中港衝突加劇會減慢民主步伐。

「在法國大革命中,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比爾推翻路易十四國王並成立共和國後,竟然設置斷頭台斬殺7萬個異見者,當中不少人只是溫和民主派,並非保皇黨。在動盪的百多年,君主立憲制復辟三次,共和體制建立五次,最後法國在1958年舉行全民投票才平息風波。」

他又借鑑英國的「光榮革命」,表示溫和抗爭亦能達致目標。1688年,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因破壞天主教教徒不准擔任公職的法律而遭罷黜,其後國會宣佈無論是廢除法律還是徵稅,都必須經議會同意。「最初,英國只有1%公民有權投票,其後投票權逐步擴展至貴族、地主、商人、工人、女人。英國政制每向前踏一步,政黨就進而揭露制度漏洞,逐步修補缺口,最終英國在1928年實現全民普選。」

梁博士強調,即使西方國家也經過漫長歲月才建立民主政制,更何況是毫無普選經驗的中國。不過他認為最要緊的是:不論政治體裁如何,基督徒都努力去實踐公義。

除了龔立人教授和梁燕城博士外,同場亦有香港神學院講師趙崇明博士和拉法基金會義務總幹事,分別從神學和心理學的角度探討衝突。是次講座吸引約650名信徒參加,現場座無虛席。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