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者何光滬:社會良知自由平等「需要信仰」

2015 三月 26日, 星期四 4:07

 

大陸著名學者何光滬
大陸著名學者何光滬

大陸著名哲學家、人民大學哲學系授何光滬去年出版了《秉燭隧中》(英文名為:" “Holding Candle in theTunnel”)文集,收集了2003年至今12年的重要文章。作為基督徒、又是中國宗教學發展的推動者,他在作品裡收羅了他對人類、社會、制度和歷史等之間關係的詮譯,同時亦包含了信仰和宗教超越性的真知灼見,被《紐約時報》推薦為「2014年中文圖書」之選,出版方將之描述為「撥開中西觀念史的偏見與迷霧,發現信仰的力量,照見人性的幽暗」。

 

在他與記者一次的對話中,何光滬被問到2006年他在《從中國的現代性反思宗教改革》一文中指中國社會的一大特徵是「理性化程度低」,幾年後的天他的看法是否有所改變、以及理性化與信仰的關係時,何教授指出「理性」應包含良知、公平、正義、自由、人權等價值理性。他認為理性化低的現狀非一朝一夕可改變,而需要相當全面和徹底的改革,並需假以時日方可做到。

他又說:「對良知、正義、自由、平等之類理念,是需要信仰的;這種信仰同理性完全一致,古今中外,理性可以而且已經為之作出了無數雄辯的論證。所以,現代的理性化與保守的信仰,在原則上並不矛盾,而是相互支持的。」

Like Us on Facebook

記者問到,轉型的時代社會帶來的不穩定和緊張感,在充滿不安和懷疑時如何能有信仰時,何光滬說「因為眼前的世界如此,人才需要眺望更高的境界」,而背後有對平安和喜樂的期望是需要的前提,而這兩者正是信仰的開端。而他對找到平安和喜樂相當樂觀:「如果懷抱虛心、堅持尋求,懷抱祈望、堅持愛人,我相信『斯人』已不遠矣!」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