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艾偉德養子劉寶全堅持信仰斷父子關係

2017 十二月 27日, 星期三 16:45

劉寶全牧師與養母艾偉德宣教士合影,右圖為劉寶全牧師與師母。(圖:網上圖片)
劉寶全牧師與養母艾偉德宣教士,右圖為劉寶全牧師與師母。(圖:基督教論壇報)

1958年獲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荷里活電影《六福客棧》(The Innofthe Sixth Happiness)改編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在中國傳教的英國女宣教士艾偉德(Gladys Aylward,1902-1970)的真人真事。其養子劉寶全牧師,日前在台灣接受《基督教論壇報》訪問,講述兒時為信仰,斷絕父子關係,跟隨養母艾偉德傳道,並且透露養母的信仰影響力不僅傳遍華人,而且她的榜樣帶領後代學習一生奉獻愛主,至死不渝。

 耶穌大愛感染艾偉德宣教士 放下一切跟隨主

劉寶全出身中國北京,隨父親來台定居花蓮,由於生活貧苦,他一心勤奮讀書希望脫貧。中學畢業後,原可上台灣大學,卻選擇就讀台灣神學院。父親為此震怒,無法理解「信仰」能帶給他甚麼出路?因此父親給他兩條路選擇:一是離開信仰,為前途努力;二是若堅持信主,則斷絕父子關係。

Like Us on Facebook

劉牧師回想,這是煎熬痛苦的抉擇,那個年代的父親都是帶著軍威,說一無二。沒有父親的養育,他怎能活到如今有書可讀?許多隨國民政府來台的人都三餐無法溫飽,上不了學校受教育,他卻可以在書中看見不同文化和思想,若執意違背父親意思,則負上不孝子的惡名。

當時一首首兒童詩歌迴盪腦海,他安靜默禱中想起自己為甚麼信主?他常常覺得自己像個孤兒,雖然假日可以到門諾診所聚會領點心、聽故事,對於耶穌的故事也明白,但那時始終無法被耶穌的愛感動。

直到有一天,從中國撤離來台的艾偉德宣教士,用流利的中文分享耶穌的救恩,他難以想像有外國人為了傳福音,離鄉背井來到中國、輾轉再到台灣後山。為了傳揚福音,艾偉德宣教士帶領一百位孩童逃離戰爭,徒步翻山越嶺,飢寒交惡的環境,無論晴天或狂風暴雨連夜趕路,雙腳磨破皮,身上流著新與舊的血痕跡,是寫下歷史證明為了得著福音和自由的見證。那一刻,劉寶全內心起伏波濤洶湧,耶穌的愛怎麼有這般大的能力,感染一位女子願意放下一切跟隨。

 心痛割斷父子關係 一生住在耶和華殿中

面對父親的堅持及自己對信仰的不放棄,在兩難下只好心痛割斷父子關係,劉寶全相信有一天上帝會感動他的父親諒解兒子所做的。此刻,艾偉德宣教士收他為養子,鼓勵他「不要怕,剛強壯膽,像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結出許多子粒。」

就讀神學院期間,養母和一般母親一樣省吃儉用供應孩子所需,劉寶全完成學業後,啟程前往美國新澤西州深造,之後在美國牧會、開創教會,並成為賓夕凡尼亞州學院(Lancaster Bible College)副校長。

劉牧師分享,艾偉德享年68歲,臨終前留下三樣東西給他選擇:聖經、手鐲、十字架項鍊。他選擇「聖經」,當她把手中的聖經送給劉寶全時,他心中就定下一個祈禱:「我一生一世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將神的恩典慈愛學習養母精神隨走隨傳。」

目前這本聖經已轉贈給賓夕凡尼亞州學院博物館收藏。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