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鈞:成為「魅力教牧」先要放下傳統權威

2018 一月 11日, 星期四 4:40

譚文鈞牧師。(圖:多倫多城北華人宣道會網站)
譚文鈞牧師。(圖:多倫多城北華人宣道會網站)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新媒體時代,人的生活亦產生莫大的變化,臉書(Facebook)的面世改變十六億人的溝通方法和生活習慣;智能手機「一機在手」世界消息盡在眼下,聖經知識、信仰資訊輕易盡覽。教牧面對新媒體,傳統的權威受到嚴峻的挑戰。

加拿大多倫多城北,華人宣道會主任牧師譚文鈞在《教牧分享》期刊發表:「教牧同工不應戀棧傳統權威,反要建立和發揮個人魅力權威,以使命和願景激勵他人,從而形成其事奉權力的基礎,並更適切地領導會眾。」

他指出「權威不再」只是迷思,教牧可以培植魅力權威,但先需要學習「放下」。

「放下」傳統教牧權威

在後現代社會的反傳統和反權威聲浪下,承擔教會牧養的責任實不容易。領導力的弔詭性在於大需要服侍小,在前需要在後。他說:「牧養帶領教會單靠地位職銜並不足夠。當會眾願意成為跟隨者,教牧的權威才被確立,若會眾不接受帶領,所謂權威便蕩然無存。

Like Us on Facebook

他以主耶穌為例,耶穌作事的權柄也受祭司長、文士和長老質疑,祂沒有猶太公會或羅馬政府賦予任何地位上的權柄。在後現代牧養策略上,教牧需放下傳統權威,以新媒體贏取年輕群眾的接納跟隨,謙卑地與信徒連繫、溝通及同行

譚文鈞說:「耶穌基督不也是捨棄屬天權威道成肉身嗎?媒體本身是中性工具,教會事工若有表現,教牧魅力權威自然被建立起來,無須強求別人對你的尊敬! 」

「放寬」個人學習視野

譚文鈞引用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U.S.A.)一句勵志名言:「 學 習的痛苦是一時的,而沒有學習的痛苦是一輩子的。」他說:「面對新媒體的發展趨勢,教牧同工需要放寬視野,在學習上不能停下來。也許有些牧者 因認知和學習上的種種困難,如今仍對新媒體認識不多,感覺陌生而不願意採納,害怕處理不好會產生不良後果,然而這情況需要改善。」

他以個人為例,分享到曾參加一家英語教會的主日崇拜聚會。在整個聚會中,感受到多媒體崇拜的新鮮和震撼,無論是充滿動感的音樂敬拜、崇拜會場的燈光控制、兒童暑期聖經學校的影音報告、電腦演示輔助的釋經講道、印刷精美的程式表、開始及結尾的短片介紹連接等,都配合得恰到好處,可見媒體並非洪水猛獸,若能投放資源及善用,便能使教會聖工脫胎換骨。

「放膽」傳講《聖經》真理

譚文鈞同時指出,今天的社交媒體存在兩大現象性危機,其一是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其二是回音室效應(echo chamber effect)。確認偏誤是一種心理現象,所指的是無論合乎事實與否,個人偏好支持自己的成見、猜想及回憶,又傾向接納合乎自我世界觀的事物。

他說:「現今社交媒體資訊氾濫,進行網絡溝通時,回音室便成為人群用以過濾資訊的管道,一般人都選擇與自己觀點相同的圈子進行對話,傾向支持現有的意見,不太願意接納新的見解,難怪假新聞(fake news) 的出現令新媒體面臨極大挑戰。」

「魅力權威型的領袖不能是非不分。保羅曾教導信徒要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又要在這世代中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顯明出來。在真理光照之下,魅力型的教牧同工需要憑信心進入新媒體的領域中,識別假新 聞,查證核實資料來源,放膽傳講神的話,為耶穌作見證,無懼在新媒體中有人高舉《聖經》以外的標準,隨時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分享心中盼望的理由。」

「放意」成就神國事工

魅力權威型的領袖可透過其感召力善用新媒體,勇敢冒險開拓事奉新領域,放意 成就神國事工。

宣教事工而言,譚文鈞指:「宣教工場普遍缺乏宣教士,本地傳道同工培訓不足,主日講壇的服侍大受影響,可幸遙距式網上神學訓練已日漸成熟,信徒可接受更有系統的裝備。期待宣教工場的網絡信號全面流暢,主日兩地同步同時敬拜。」

他總結而言:「圍繞著我們的社交新媒體,若能善用,施加影響,可將福音帶入人群中,更有效擴展神國,不受地域時間限制,何樂而不為?」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