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演上帝? 中國複製猴被指違反科學倫理

2018 二月 22日, 星期四 3:00

複製猴被質疑違反科學倫理。(圖:國際學術期刊《細胞》)
複製猴被質疑違反科學倫理。(圖:國際學術期刊《細胞》)

中國科學家經過5年研究,成功複製出兩隻食蟹猴,是全球首例通過「體細胞」複製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但被批違反科學倫理及人類正在扮演造物主。

1月25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刊登中國「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研究成果指,世界首隻體細胞複製猴「中中」於去年11月27日誕生,10天後第二隻複製猴「華華」誕生,兩猴為雌性,目前在育嬰箱中。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表示,此舉目的只為服務人類健康,透過體細胞複製技術,使獼猴成為「真正有用」的動物模型,來幫助理解人的大腦,開發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他指,「由於靈長類動物與人類最接近,可在神經科學、生殖健康、惡性腫瘤等各種疾病研究中更多認識,以治療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等。」

澳洲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生物科學教授帕斯克(Andrew Pask)亦指,透過DNA定序技術,可以將袋狼的DNA序列,複製出一頭袋狼,使絕種動物「復活」。甚至許多滅絕已久的物種,包括大海雀(great auk)和多多鳥(dodo)也將有機會再現。

Like Us on Facebook

對於複製生物在海內外各界引起關注。有學者質疑,中國科學家能在靈長類複製領域有所突破,就是因無視西方科學界在倫理方面的限制,此舉已違反科學倫理。

《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也曾製作專題,認為就算將復活的絕種動物放回原本的棲息地,牠們的行為也不會和過去的同類一樣,而復活絕種動物牽涉到生態和倫理的問題,考慮的不單是技術層面。

另有學者質疑,掌握複製技術的人類,是否正在扮演上帝?儘管複製技術能為人類健康服務或「復活」滅絕物種,但人類不應妄圖扮演造物主的角色,任意決定物種的存亡,甚至創造出一個新的生命。透過複製技術治療或減緩疾病的界線又該如何拿捏?相反,隨著科學技術不斷躍進,人們應當更謙卑、更多求問神的心意。人的知識本是神賜的,頂尖的科技發展也無法超越神創造萬物的智慧。人應該存著敬畏神的心,在複雜的問題和挑戰裡信靠神的旨意。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