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命」前傳 學者:耶穌先釋除門徒疑惑

2018 九月 4日, 星期二 17:27

耶穌釋去門徒疑惑再頒佈大使命。(圖:維基百科)
耶穌釋去門徒疑惑再頒佈大使命。(圖:維基百科)

「大使命」是主耶穌給予門徒的吩咐亦是信徒傳福音的依據,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院長黃根春教授在崇基學院禮拜堂證道中,分析大使命背後的意義。

「大使命」是一連串的行動

黃根春教授講解「大使命」的背景指,馬太福音28章16至20節是該書卷完結之前最後五節的經文,是耶穌離開門徒前的最後吩咐稱之為「大使命」。

黃教授指出,「大使命」不單是傳福音或教訓人,是先有一連串的行動:耶穌要門徒釋疑、接收耶穌的新信息,才進到頒佈大使命。

門徒疑惑耶穌給予肯定

黃教授指,十一個門徒為什麼要去加利利,在福音的記載首三分一部分,門徒跟隨耶穌在加利利傳道,其後跟耶穌南下到耶路撒冷,由加利利到耶路撒冷,以今天的車程時間都要六小時,門徒因著與耶穌的約定,從耶路撒冷行返去加利利。

黃教授提出,「門徒到了耶穌約定的山,耶穌何時約他們?約去做甚麼?門徒等耶穌多久?」一連串的問題都會令門徒疑惑。

Like Us on Facebook

但門徒見了耶穌就拜祂,因為門徒知道這人是耶穌但祂已不在人世間,祂已是神的兒子所以拜祂。可是還有人疑惑,是十一個門徒的人還是其他人呢?按照下文理解應該是十一個門徒之中的人。

為什麼門徒親眼看見復活了耶穌仍然疑惑呢?黃教授認為,疑惑是不會分階段的,「不只是初信主的時候對信仰有疑惑,縱使信了耶穌一段日子都有疑惑,門徒當日看見耶穌都疑惑,何況今天我們看不到耶穌豈不疑惑,是正常不過的事,人有堅強信心,但也有流淚的一面。」

不過,「耶穌進前來」(第18節),耶穌主動積極給當中有疑惑的人的回應,黃教授說:「向前表示願意更加接近關心門徒,在他們懷疑的時候給予安慰和肯定。今天我們有疑惑困擾軟弱,主耶穌也願意向前聆聽,但先決條件是我們願意開放感應主。」

黃教授呼籲會眾,「若果我們心裡愁煩不知怎樣應對面前的困難,嘗試敞開心靈張開心耳,聆聽接受一下主耶穌向我們說些甚麼。」

他還建議會眾具體行動,例如放假一天到不常去的地方,關掉手機聆聽主給我們甚麼指示和指引,因著每個人怎樣看神的信息、分析、理解都有不同,因此我們也需與相類似經歷的人交流,以免誤解神的信息,這是在靈修操練中漫長的過程。不過,他指出按其經驗都能在心靈得寧靜的時候接收到新的信息。

遵行「大使命」耶穌應許同在

耶穌給予門徒釋除疑惑,繼而接收到祂的新信息,然後進到頒佈大使命。

黃教授指,第19至20節有七個動詞,「去」、「使」、「作門徒」、「施洗」、「吩咐」、「教訓」、「遵守」。當中包含三個主要副詞:「去」、「施洗」、「教訓」。

他指出,三個主要副詞與動詞一起成為一個動作,就是向普天下去、帶他們回來公開承認、教訓和讓他們認識上帝。不過教導人之先,自己都要學習主的道。

最後,黃教授表示,大使命背後有耶穌給予門徒的應許,就是「常與你們同在」,而且是在整卷福音書裡都首尾呼應的。馬太福音開頭講述信耶穌基督的家譜,上帝要馬利亞給祂的兒子起名為耶穌,耶穌的名字就是以馬內利「神與人同在」,馬太福音的結尾也是耶穌給我們的應許:我就「常與你們同在」。

今天,當我們遵行主的命令時,不要怕不用疑惑,因主「常與我們同在」。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