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華人宣教工場手冊大綱

2005 十二月 18日, 星期日 19:12

1. 大洋洲及太平洋島國簡介

大洋洲是指遼闊的太平洋內無數大大小小的群島,這些島嶼散佈在赤道南北20 度之間,約由東經120 度至西經120 度的大片海洋內。各島嶼都含有豐富海洋天然資源及各類礦產、海產、石油和天然氣等。這些「星羅棋佈」的海洋島嶼大致可分為三大地區:

1.1 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

英文 “Micro” 是 “細小”的意思,代表當地原住族群個子身型較為矮小。這地區的島國包括關島(Guam)、北馬里安納群島聯邦 (CNMI)、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帕勞共和國(Republic of Palau)、基里巴斯(Republic of Kiribati)和馬紹爾群島共和國 (Republic of Marshall Islands)。

1.2 美拉尼西亞(Melanesia)

英文Melane 是“黑色”的意思,當地原住島民膚色較黑。除此之外,他們的頭髮多為卷曲。這地區之島國包括巴布亞新畿內亞 (Papua New Guinea)、圖雅魯 (Tuvalu)、所羅門群島 (Solomon Islands)、新喀里多尼亞 (New Caledonia)、斐濟(Fiji)、瓦努阿圖 (Vanuatu),那魯共和國(Republic of Nauru)。

1.3 玻利尼西亞 (Polynesia)

英文 “Poly”是指他們“散居海上”的意思,故此地區的島嶼由北自夏威夷,南遠至紐西蘭。他們屬黃種人,善於筏木海上而居。包括東加王國 (Kingdom of Tonga)、美屬薩摩亞群島(American Samoa)、薩摩亞群島 (Samoa)、窩里斯和富通拿 (Wallis & Futuna)、曲克群島(Cook Islands)、尼耳(Niue)、吐克勞(Tokelau)、法屬玻利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及皮凱恩群島 (Pitcairn Islands)。

Like Us on Facebook

除了以上群島外,在南緯20 度以南的太平洋,還有主要由澳大利亞(Australia) 和紐西蘭 (New Zealand) 所組成的群島— 澳大尼西亞(Australasia)。

本手冊所介紹之島國,主要為當地華人人口較多或已有華人福音工作開展,如有華人教會、團契或有宣教士進駐者的地區為主。

2. 地區、語言及華人情況

(見文章後的圖二)

3. 澳洲及紐西蘭的福音概略

3.1 澳洲和紐西蘭一樣,早期的華人移民潮都源於19 世紀末的「尋金熱」。澳洲的新南威爾斯省 (NSW)、維多利亞省 (VIC)、昆士蘭省 (Queensland),以及北領地的達爾文(Darwin) 都住有為數頗多,而且在當地居住了好幾代,都是早期來澳的華工及華商的後裔。目前的新移民為數更多,都是近10 多20 年間從東南亞、香港、台灣及中國大陸到來的移民。

紐西蘭發現金礦的地方在南島奧他高(Otago)地區。開礦要大量不怕危險,不怕吃苦的工人,大量華工便適時擁至。這是紐西蘭第一次華人移民潮。此時期華工大部份來自廣東地。第二次移民潮始於1970 年代後期,特別是1986 年以後。這一次移民潮的導因是政治,大批移民來自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和東南亞。這批人大部份是政府願意吸納、受過較多教育、有專業背景的中產階級、或做生意較富有的一群。雖然亞洲經濟起飛,但富裕衍生更多的貧富兩極化和政治不安,一批羨慕平穩、安定的人於是選擇移居紐西蘭。不過,促成這次移民潮主要還是因為澳洲及紐西蘭政府在70 年代相繼放棄自19 世紀末便推行的「白人政策」,逐漸開放讓更多其他移民進入。

3.2 紐西蘭華人概況

由於歷史緣故,紐西蘭的華人明顯分為兩大類。在目前10 萬的華人人口當中,約兩萬是早期華人移民的後裔。他們的父執輩在紐西蘭開枝散葉,已在當地居住超過5、6 代,大多以英語為母語。近20 多年來移居的華人則有8萬。根據人口統計,華人佔總人口2.7%,是繼歐裔人、毛里人和太平洋島民後,紐西蘭最大的族群。三分之二華人人口居於奧克蘭,約佔這城市總人口的7%。據估計,到2016 年(即10 年後),亞洲人口會達370,000,其中大部份會是華人。

在教會的數目方面,奧克蘭的華人教會從10 年前的10 多間,增至目前超過60 間;華語為主,粵語次之。大部份教會只有會眾30 到100 人。200 人以上的教會約5 間;100 人以上的教會10 至15 間。奧克蘭以外的城市亦陸續有華人教會,以華語為主。全紐西蘭的華人教會數目,超過70 間。

3.3 澳洲華人概況

以華人人口的角度來看,澳洲領先其他大洋洲地區,那是顯而易見的。根據2001 年的人口普查,全澳洲華人人口約55 萬,其中在家裏說華語或粵語的約36 萬。華人基督徒的數目,雪梨超過四萬,墨爾本超過兩萬,當中包括天主教徒。這一班在普查紀錄中自稱為基督徒的人,究竟有多少是在日常生活中行基督的真理,或至少按時上禮拜堂,真的很難考究。有一點是肯定的,根據此次普查,基督徒在澳洲的增長速度遠遠不及佛教徒,與1996 年比較,2001 年的人口普查顯示,佛教徒的增長,在雪梨、墨爾本和布里斯本均超過一倍;反之,基督徒數目的增長在此三城市平均只有兩成,實際應沒有那麼多。

3.4 澳紐華人教會的需要

在澳紐兩地,華人教會的兩大問題是:對外,面對絕大部份人均未接受基督的真理;特別是說華語的一批。大批從中國來的年青留學生沒有人向他們傳福音。對內,初信的人很多,牧養工作繁重。教會面對強大的世俗化潮流,再加上靈恩運動的衝擊,教牧同工百上加斤。

大洋洲有龐大的福音需要,除大城市外,較偏遠的大小城鎮和海島上的城鎮,均有華人聚居,卻沒有基督徒的聚會或團契。人心渴慕真理,卻沒有人去傳福音。福音傳開去後,接續是更吃重的門徒訓練工作。這誠然是主耶穌在福音書上所言:「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路10:2】

4. 大洋洲島國的福音概況

---- 密克羅尼西亞 (Micronesia)

除基里巴斯 (Kiribati)外,其餘於帕勞島(Palau)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Federated State of Micronesia)、北馬里安納群島 (North Marianas) 均散居著不少華人。

4.1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4.1.1 彭納佩島Pohnpei

政治: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首

府所在地,以前屬美國託管(US Trust Territory)。1986年11 月3 日獨立,成為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是聯合國成員國之一, 與美國簽訂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 條約,國防及郵政服務由美國提供。

面積: 334平方公里

人口: 34,692 人

華人人口: 約300 人

華人職業分佈: 漁船工人約佔80%、建築工人15%、 飲零售業5%

華人教會: (無)

信徒人數: 少數

4.1.2 雅浦島 (Yap)

政治: 與彭納佩島一樣,同屬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內一個州。

面積: 約120 平方公里

人口: 11,241 人

華人人口: 約700 人

華人職業分佈: 服裝廠工人約佔92%、零售及其他行業8%

華人教會: (無)

信徒人數: 少數

4.2 帕勞共和國 (Republic of Palau)

政治: 以前屬美國託管地 (US Trust Territory)。1994 年10月1 日獨立,成立帕勞共和國 (Republic of Palau),是聯合國成員國之一,與美國簽訂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 條約,國防及郵政服務由美國提供。

面積: 458 平方公里

人口: 20,016 人

華人人口: 約2,500 人

華人職業分佈: 建築工人約佔20%、農場工人15%、酒店旅遊業15%、 飲零售業20%、黑市居民30%。

華人教會: 1間

信徒人數: 約40 人

4.3 美國託管地區 (US Trust Territory)

4.3.1 北馬里安納群島聯邦 (Commonwealth of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屬美國聯邦地區 (US Commonwealth Territory)。原住民及當地出生人士持有美國護照。當中位於菲律賓呂宋島以東的塞班島,是北馬里安納群島中最主要的島嶼,距離關島僅一百二十英哩,是個風景非常優美的小島。北馬里安納群島共有14 個島嶼,而塞班島、天寧島和羅塔島是最南的三個,也是觀光客最常拜訪的度假天堂。

塞班島及天寧島

a. 塞班島 (Saipan)

為北馬里安納群島聯邦首府。由於當地政府獲美國政府准许自行制定及執行移民及勞工法例,因而曾經可以從中國及菲律賓等地,引入數以萬計合約勞工到來工作,主要在服裝廠及酒廠。

當地情況

面積: 185 平方公里

人口: 78,252 人

華人人口: 約20,000 人

華人職業分佈:

服裝廠合約工人(80%)、酒店 飲業(5%)、零售業及農業等(5%)、

黑市居民(10%)、中國學生約100 人。

華人教會: 約7 間

信徒人數: 合計約800 人

工場背景 :

塞班島於1975 年交由美國政府託管,當時為促進該島經濟發展,曾協議不把該島的勞工最低工資列入美國標準,以協助減低勞工成本,帶動當地人就業機會。豈料結果相反,島上私營公司所聘用的員工十之八九來自海外,本地勞工的失業率仍高企不下。商人在塞班島設廠,均因為看準塞班島乃美國託管地,產品標籤可列為 Made in USA,進口美國不受配額限制。僱用勞工時,也因塞班島不完全屬美國領土,所支付之工資不受美國聯邦最低工資管制,商人紛紛前往當地設廠及往中國大陸各省招募廉價勞工,一度曾吸引许多渴望往海外闖一闖的年青人都來就業。最高峰時,在當地的中國合約勞工達二萬人。

據1995 年的人口統計,全島共有六萬多居民,是一個寧靜小島。勞工們的生活頗為苦悶,教會便成為富好奇心又在空餘時無所事事的勞工們的好去處,不少勞工因而相信了耶穌。

福音機會尚有多少?

由於政策改變,加上中國加入世貿後變動更大,不少廠家陸續撤出塞班,向華人勞工傳福音的機會隨之減少。不知還有多少向當地外勞傳福音的機會,故此仍需珍惜把握。況且此事工另一深遠意義,就是可以成為福音傳入中國大陸的跳板!只要勞工在逗留期間信耶穌,福音便可以隨他們回國的腳蹤遍傳神州大地。現時島上的宣教策略,不再是開荒植堂,乃是與不同差會及教會合作,一起按當地教會的需要,招募具不同恩賜的傳道人,組成一支從佈道到栽培、到信徒領袖訓練皆能的宣教隊伍,讓每一位勞工在塞班島的日子均有機會聽福音,每一位慕道者均有牧者跟進,及每一位初信者回國前均有足夠的裝備。

b. 天寧島 (Tinian)

天寧島位於塞班島以南只有三海里,以前盛產蔗糖,今日卻是一個寧靜、美麗的渡假勝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墜落於廣島、促使日軍投降的原子彈,就是在這島的南端發射。五年多前,華人在這裏投資,開設賭場和酒店。每年從中國、東南亞、日本、韓國都有旅行團到來觀光。從塞班島可坐飛機或噴射船往天寧島。

當地情況:

面積: 190 平方公里 (與塞班島差不多)。

氣候: 屬亞熱帶氣候,每年五月至十一月屬潮濕的雨季,其他月份則屬乾爽的風季。

宗教: 島上居民有百分之八十為天主教徒。

人口: 約有二千。

華人: 以華語為主,也有操粵語的。很多都能操流利英語,有些也懂日語。

工場背景:

這裏大約有二百位來自中國的華人。大多在酒店工作,少部份參與管理;其他是接待員或清潔工人。當中有些在農場工作。福音機會在酒店工作的華人分三班制,每組每日工作八小時,工作非常穩定,空餘時間很多。那裏甚少工餘娛樂地方,生活十分空虛苦悶。當中有很多知識份子,喜歡看書和接觸新事物,求知慾十分強。當地有一細小的華人基督徒團契,暫由一位懂華語的韓裔醫療宣教士關顧。

4.3.2 關島(Guam)

政治: 屬美國未合拼領土(US Unincorporated Territory),受美國聯邦法例及地方法例管治。除移民局由美國直接管理外,其他政府部門主管均由當地原居民出任。

面積: 549平方公里

人口: 166,090 人

華人人口: 約6,000 人其中台灣人約50%、香港人約30%、大陸中國人約15%、越南華僑5%,當中包括學生、政治難民及非法居民等。

華人職業分佈: 商人、專業人士、商人、酒店旅遊從業員、合約建築勞工或農夫等。

華人教會: 3間

信徒人數: 合計約200 人

4.4 馬紹爾群島 (Republic of Marshall Islands)

政治: 以前是美國託管地 (US Trust Territory)。1986 年10月21 日獨立,成為馬紹爾群島共和國 (Republic of Marshall Islands),是聯合國成員國之一,與美國簽訂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 條約,國防及郵政服務由

美國提供。

面積: 1.3平方公里

人口: 57,738 人

華人人口: 約300 人

華人職業分佈: 建築工人約40%、 飲零售業50%、黑市居民10%華人教會: 1間。信徒人數約15 人。

5. 美拉尼西亞 (Melanesia)

除圖雅魯 ( Tuvalu)或紐埃 (Niue)等本身人口極少的島嶼,沒有甚麼華人外,其他島國的華人,有些已移居當地數代之久。

5.1 瑙魯島 (Nauru)

政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屬澳洲管治,於1968 年1 月31

日獨立,成為瑙魯共和國 (Republic of Nauru),並於1999 年加入聯合國,成為全世界最小的國家。當地盛產磷礦,惟開採經年後已預計短期內殆盡。

面積: 21 平方公里

人口: 12,809 人

華人人口: 約700 人,主要來自中國台山,也有來自香港和台灣

華人職業分佈: 建築工人約90 人, 飲零售售業約佔10%

華人教會: (無)

信徒人數: 少數

5.2 巴布亞新畿內亞 (Papua New Guinea)

地理位置: 在赤道以南,西鄰印尼的伊里安瓜亞省,南鄰澳洲、東鄰所羅門群島;位處世界第二大島,共有600 多座島嶼散布四周。

面 積: 462,840 平方公里

首 都: 摩爾斯貝港或摩士比港 (Port Moresby)

語 言: 英語 (官方)、當地語言

宗 教: 基督教新教、羅馬天主教

氣 候: 常年溫度23℃至32℃;乾濕季節分明且差度大。

全國人口: 470 萬;人口密度:10.1 人/平方公里(1999)

華人人口: 8,000 至10,000 多人(1999);來自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地。約有5,000 華人聚居於首都,年紀較長的廣東人為數不少。

華人概況: 華人主要經營木場、進出口業、觀光旅館業 (如:擬])、雜貨業(如:超級市場)、農耕業 (如:椰子園、咖啡園、可可園等) 及從事漁產。當地不少木場由東馬華僑經營,他們招請數以千計中國外勞 (多為男性),到來協助伐木。這些外勞在森林居住,遠離城市,沒有甚麼文娛生活。

巴布亞新畿內亞華僑初期多從事雜貨零售業,漸次發展批發、進出口業,及房地產投資,甚至進一步前往澳洲發展大企業。新移民多數投資經營中小型 館、電影院、夜總會等,家數增至一百餘家,投資總額增至四千萬基那,構成太平洋華人觀光事業的重要一環。

華人基督教信仰情況:

當地只有一個廿多30 人的華人團契「巴新以馬內利團契」,沒有牧者帶領。澳洲中信曾組織短隊,協助培訓團契的弟兄姊妹。

5.3 所羅門群島 (Solomon Islands)

地理位置: 位於澳洲東北部,南緯5-12 度,東經155-170 度

面積: 28,900 平方公里

主要城市: 首都霍尼亞拉(Honiara)

氣候: 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攝氏27 度。

背景: 原為英國屬地,1978 年獨立,為英聯邦成員國之一。現行君主立憲政治體制。

人口: 近40 萬,94%為原住民美拉尼西亞人(Melanesians)

語言: 當地土語、英語(官方語言)

貨幣: 所羅門元(Soloman Islands Dollar)

經濟: 農林漁牧業、礦業、旅遊業

宗教: 部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華人概況: 約二千華人,來自香港、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地區。主要語言為粵語及華語。經營雜貨零售、 飲食業及漁農業等。當地風景美麗,但物質及屬靈供應均缺乏。大部份華人聚居首都,有一條頗具特色的唐人街,九成店舖由華人開設。

福音需要: 澳洲中信曾多次派遣短宣隊於當地傳福音,並曾為初信者成立非正式之團契。惟由於缺乏牧養及帶領而式微,福音工作亦限於少數短宣隊的努力,故盼望不久能有宣教士前往,作長遠而有計劃的開荒建立。

5.4 新喀里多尼亞 (New Caledonia)

地理位置:位於南太平洋群島中央,澳洲東北及紐西蘭西北偏北方向。東經165度,南緯21.5 度。1853 以來一直為法國海外屬土。太平洋地區以英語為主,新喀里多尼亞與大溪地一樣,以法語為主,同為法國在此區域重要的軍事及戰略據點。對外航空交通除經澳紐外,主要經日本轉法國或歐洲大陸。由於環境優美,為日、澳、紐人士之渡假勝地。

面 積:

約19,000 平方公里;主要由一主島Grande Terre 及其他數個小島組成。首府及主要城市為努美亞( Noumea )。與澳洲的黃金海岸(Gold Coast)及紐西蘭的杜埔 (Taupo) 結盟為姊妹城市。

氣 候:

南半球熱帶海洋性氣候;11 月至4 月為夏天,高溫多雨,經常有颱風,最高約33 度。5 至10 月為秋冬季,清涼乾爽;溫度最低可至12 度。

貨 幣:

法國海外法郎CFP (Cour de Franc Pacific);本地人簡稱為Franc (法郎),但有別於法國本土之法郎。

人 口:

約23 萬。原住民為為美拉尼西亞人 (Melanesians),約佔43%。白人約37%、其他島民族裔(波利尼西亞人 (Polynesians),包括大溪地人等)11%、印尼人3%、越南人2%、其他4%。華人屬少數族裔。

語 言:

為法國海外屬土,故掛法國國旗及以法文為國家語文。遊客地區則通行英文和日文(入境海關告示以法、英、日三語並列)。

宗 教:

福音到此已近200 年;信奉天主教為主,佔約人口65%(當中白人佔一半)。其餘25% 信基督教,多為本土及其他島民,以五旬節福音教會(Eglise Evangelique de Pentecote)為主;也有不少摩門教及耶證教派的工作,其餘則約有4,000 名來自印尼的回教徒。

華人概況:

居於新喀里多尼亞的華人大致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操粵語為主(少數人說普通話,包括數年前來此約100 名的廣西船民),共約300 多人。久居於此的廣東人多數以經營擬](共約14 間)及雜貨為主,生活穩定。來自廣西的船民,只有少部份獲殷別為難民,其他人則沒有此資格。然而,本地政府採取寬大政策,准许自由活動。大部份受雇於越南人或其他華人店舖,亦有「打散工」維生的人。基於離鄉多年,生活困難及苦悶,大部份人均十分思鄉,少部份亦已自願遣返回鄉。第二類為數約1,000 人,均為來自大溪地及越南的華人,只操法語、或其家鄉客家話。居此已有很長歷史,經濟能力亦強;部份已參加本地的基督教教會。

福音情況及需要:

澳洲中信多年前曾探討開展這裏的華人福音工作,並於2002 年首次差派短宣隊開荒佈道,並於同年七月再派另一隊短宣隊到來跟進,以便更廣泛接觸及佈道。其後進駐之中信宣教士於當地成立了團契,並先後舉行過三次浸禮。有關宣教士已改為定期及短時間形式往當地牧養,使團契仍在主的恩典中繼續發展。現時團契除每週主日崇拜外,週間更有查經、兒童中文班及主日學等。

現時的需要:

1. 中信在此成立的團契仍在雛型階段,求主保守及親自栽培願意出來事奉及帶領團契的弟兄姊妹。

2. 海外華人一般以賺錢為生活目的,求主親自感動,讓他們自覺需要基督救恩才能充實他們的生命。

3. 目前無全職宣教士作帶領團契工作,求主興起及差派工人收割已熟透的莊稼。

5.5 瓦努阿圖 Vanuatu

地理位置: 瓦國位於南太平洋群島中央,由80 個海島組成,位於澳洲東北面及紐西蘭以北,為澳紐人士之渡假勝地。該國前為英法共管殖民地,名為New Hybrides,於1980 開始獨立,首都為維拉港 (Port Vila)。

面積: 約18,000m 平方公里,分為四個管治區

氣候: 瓦國地處南半球熱帶海洋性氣候地區;11 月至4 月為夏天,日間可高達34、35 度;潮濕多雨及有颱風。其餘月份相對較為清涼乾爽。

貨幣: Vatu

人口: 約二十萬

語言: 除本地土語外,英文及法文亦相當通用

宗教: 按歷史紀錄,福音到此已近150 年,惟仍保留相當部份的部族精靈信仰。當一族酋長信主,全族人歸主參加教會;故原住民中90%自稱為基督徒。當中主要屬長老宗(約50%),其餘屬聖公會及天主教;安息日會及耶證亦不少。

華人概況: 這裏共約有三、四百華人,一般以敬祖思親為主,暫時仍無華人廟宇或一貫道等偶像崇拜。天主教、耶證等亦未曾開始有規模地在華人中工作。華人中,主要操粵語,全部集中在維拉港及另一北部主要島嶼山圖島。大部份華人主要經營零售雜貨業,亦有一些經營 館。年青一代則在澳紐發展。當地華人大多不愁生計,由於多數前舖後居,每週七天經營,營業時間甚長,故生活刻板乏味,極需福音大能的滋潤。他們常戲言,每日三件事:睡覺、看舖、吃飯。由於經營雜貨生意的華人不少,競爭激烈,故華人之間每因利益所致而關係隔膜。另外,近數年亦有不少從中國大陸來瓦國創業的華僑,加上到來支援本地醫療的中國醫務人員,估計現時約35%的華人操普通話。

福音情況及需要

瓦努阿圖一向是澳洲中信所關注的宣教工場。澳洲中信自96 年開始便探討這裏的福音工作,並隨後差派短宣隊進行開荒佈道。自2001 年開始,更差派宣教士於維拉港成立一華人團契。現時則由另一對宣教士夫婦繼續牧養,並穩定發展。目前崇拜聚會人數超過30 人,另有主日學及定期查經栽培。當地弟兄姊妹亦逐漸投入學習事奉。

代禱事項

1. 團契的成長,求神興起更多人委身服事,同心合意,一起熱心傳福音。

2. 當地人的生活:心靈得到安慰,家庭能更和睦;生活有盼望,改變例如賭博這一類壞習慣。

3. 為牧養工作祈禱。當地生活圈子狹窄,人際關係時而微妙,時而緊張,栽培牧養培感困難;求主保守帶領者的身心靈健康及賜下智慧。

5.6 斐濟(Fiji)

位置: 位於澳洲東北面,紐西蘭北面。首都為蘇化 (Suva) 。

氣候: 屬太平洋氣候,全年平均溫度約攝氏23 度至31 度,每年十一

月到次年四月間,經常有驟雨和熱帶暴風雨。

面積: 總面積18,272 平方公里,共由800 個島嶼組成。

人口: 八十萬,集中居住在Viti Levu 及Vanua Levu 兩個大島上。

華人人口: 約六千至七千人。多數聚居在首都蘇化。經營百貨、擬]、食品加工及製衣業。主要來自香港、台灣。近年亦有來自中國大陸的勞工,以合約形式在當地工廠工作二至四年。當中也有一些中國海員。

語言: 官方語言為英語,另外兩種語言是斐濟語和印度語。

歷史: 美拉尼西亞人 (Melanesians) 幾千年前從印尼移民斐濟。斐濟

人原是食人族,部落之爭從未停止。1874 年成為英國殖民地;1970 年獨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民族與宗教:

斐濟人佔全國人口50.8%,沿襲傳統風俗習慣;大多數為有名無實的基督徒。印度人佔全國人口43.7%,他們為早年從印度輸入的外勞後裔,大多數是印度教徒或回教徒。其他5.5%人口為玻利尼西亞人、歐洲人及中國人等。

經濟: 主要以種植甘蔗、椰子為主,並出產糖、椰子、木材及漁獲,亦以旅遊業為其主要經濟來源。

福音需要:

當地華人急切需要福音。首都蘇化有兩、三處華人聚會地方,人數均不多。蘭迪 (Nadi) 及勒杜格 (Lautoka)兩城相隔約40分鐘車程,有教會及福音佈道所各一,每間約25 至30 人。目前有一對來自香港的宣教士夫婦在以上兩城間從事福音工作。斐濟急需更多宣教士前往,在未信主的華人群體中傳揚福音。當地生活簡樸,對福音反應良好。

6. 玻利尼西亞 (Polynesia)

6.1 薩摩亞群島 Samoa Islands

自19 世紀始,國家一直分裂。位於西部的一些島嶼稱為獨立薩摩亞國 (簡稱西薩),於1962 年獨立;之前長期為德國殖民勢力所控制。按1996 年人口普查,共有161,298 人,多以務農為生。盛產可可、香蕉、椰子等農作物。位於東部、相隔100 公里的一些島嶼稱為美屬薩摩亞 (簡稱東薩),自1905年始成為美國海外屬土,現約有58,000 人,主要從事金槍魚加工出口和接受美國政府援助為生。基督教會在東西薩摩亞都約有200 年歷史。多數薩摩亞人都隸屬不同基督教宗派,主要包括從倫敦會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獨立而來的公理會或美以美會。另外還有天主教和摩門教信徒。在西薩的每一個村落,都有一個或以上屬不同宗派的教堂,建築物高大而寬闊。

6.1.1 薩摩亞Samoa (前稱West Samoa,西薩摩亞)

早自19 世紀德國人統治西薩開始,眾多華人就與新畿內亞人、所羅門人,以勞工身份到來從事種植和修建海塘等工作。當時,華人不但有選擇雇主的自由,還有微薄報酬,而其他種族外勞卻全無此兩項優待。1908年,當地更有一位華人“總督”被委派到來監管各項華人事務,華人也擁有與歐洲人相同的正式合法地位。“薩摩亞華僑協會”的建築物現今座落在西薩首都阿培亞(Apia)鬧市區域。雖然華人在當地的歷史不短,因為一直以來都有不少華人與當地原住民通婚,及沒有機會接受中文教育而不斷被同化,故目前長期留居西薩又會講中文(主要是粵語)的華僑不到百人,且多數是中老年人,家族在當地經營小雜貨店或擬]等生意而留下來,年輕一代幾乎都已赴澳紐等國求學或工作。然而,因中國大陸與西薩有外交關系(首都有中國大使館),近年常有一些從中國派遣到來支援的醫療、建築人員到來,在那裏工作二至三年。另外,在西薩首都還有一間三年前由中國人辦的羊絨製衣廠,現有約50 位中國女工在那裏工作。無論是長期居留或暫居的華人,工作之餘,除了賭博便沒有甚麼娛樂,生活極其單調乏味。早期華僑曾有信主的,但現在聽說沒有信主的華人,似乎也沒有人曾去向他們傳過福音,不知道他們還要等候多久才有機會聽到福音?而這些已經走完人生大半路程的人,又還能等候多久呢!

6.1.2 美屬薩摩亞American Samoa

雖然距西薩僅100 公里,因屬美國託管而吸引了许多國家的人到來賺取美金。現在能較長期留居東薩的有300 多名華人,以講普通話的大陸或台灣人為主,多從事 飲或零售業。另外,在漁船上工作的華人,每年都有數月時間在東薩碼頭停留,使當地的華人數目有時增加至好幾百人。

由於東薩的移民法例規定外國人需要在東薩居住至少10 年才能申請護照,故许多華人雖然感到那裏的生活單調乏味,但為了移民只好無奈忍受。一些人在工作之餘以賭博作消磨時間方法;他們在物質方面可能很豐富,但在靈裏卻完全貧乏,甚至更有些華人“飢不擇食”地把一貫道當作真理,在自己家中開設道場而害己害人!

與其他不少南太平洋島國相比,東薩的華人還不算是最差的。因為十多年前有一位來自台灣的退休牧師,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下開始向這裏的華人傳福音,直到幾年後,有幾十個人信主成立了華人教會後,年邁的他才離開那裏。這些年來,教會只斷斷續續靠一些短期同工或退休牧師來牧養,以致羊群得不到足夠餵養。最近,美南浸信會從台灣差派一年輕傳道人到來牧會兩年,他不但在華人教會中事奉 (如今每主日有40 多位肢體去一間租來的教堂敬拜主),每周也定時在同屬美南浸信會的“海員俱樂部” 向華人海員佈道及提供栽培訓練。因為他是這唯一華人教會的唯一傳道人,極需成熟的同工前去同負繁重的事奉擔子,您願意嗎?

6.2 東加 (Tonga)

東加王國 (Kingdom of Tonga) 於1875 成立,並於1900 始,接受英國成為其保護國。1970 年獨立為英聯邦成員,為太平洋眾海島倘餘之唯一之君主立憲國家。

1. 東加約有華人共700 人,其中約200 人為公民(包括年前合法買護照的人,但該等人士經此跳板已有不少離開往外地去了)。一般來說,居民要等候五年才可以入籍。換言之,大部份華人均在東加居住幾年而已。

2. 未入籍的華人每年均需重新辦理居留証。由於該國大部份店舖均為華人所擁有,一直以來,東加政府對這些需要延續居留的未入籍華人申請延續居留均有所保留。歷來經常有不少排華的報導。

3. 當地治安據稱並不理想,尤其是華人店舖,往往是偷竊與搶劫的對象。有別於東加人的店舖,華人店舖的舖面一般都加上鐵欄嚴防。

4. 該國為基督教國家。然而,正如其他太平洋島國一樣,宗派甚多,包括聖公會和長老會。另外還有安息日會、天主教、耶證等。

5. 約十年前,有一新加坡人到東加開始華人工作,現時有幾十至一百人聚會。

6. 台灣亦有一類似佛教的組織在那裏開始工作。

7. 一般來說,整個東加都較為落,沒有如瓦努阿圖 (Vanuatu) 的維拉港 (Port Vila)、所羅門國 (Solomon Islands) 的霍尼亞拉 (Honiara) 或斐濟 (Fiji) 的蘇化 (Suva) 等類似的城市設施,華人及其經營的生意一般均分散在東加人的村落之中。

6.3 法屬玻利尼西亞 (French Polynesia)(即 “大溪地” Tahiti)

背景: 自19 世紀以來,大溪地與新喀里多尼亞均為法國海外屬土。1995 年,法國於大溪地區內進行海上核試,引來廣泛抗議,最終於1996 年無限期停止試爆計劃。

地理位置: 位於整個太平洋之中央,由118 個海島組成,遠離各大洲陸地,為著名的熱帶風情渡假勝地。除旅遊業外,亦盛產珍珠。首府為帕比提 (Papeete)。

面積: 約4,167 平方公里

氣候: 地處南半球熱帶海洋性氣候地區;11 月至4 月為夏天,日間多高達34、35 度,潮濕多雨及有颱風。其餘月份相對較為清涼乾爽。

貨幣: 與新喀里多尼亞 (New Caledonia) 相同,使用海外法郎

人口: 約二十萬

語言: 除大溪地話外,主要使用法語

宗教: 福音到此已近150 年。境內教會林立,可惜主要屬安息日會及摩門教;耶證工作亦不少。

華人概況: 華人於此長達5、6 代之久。由於與本地人通婚普遍及文化融入,有華人血緣的居民達10%以上。當地華人以客家人為主,並有華文學校,及中醫服務等。

6.4 其他島國

下列島國由於本身人口較少,其國民經常遷移至其他地方工作或居住,因而在此謀生的華人更少。

a. 窩里斯和富通拿(Wallis & Futuna):為法國另一海外屬土,居民多遷往新喀里多尼亞及大溪地生活。

b. 曲克群島(Cook Islands) 、尼耳(Niue)、吐克勞(Tokelau):大部份國民移居紐西蘭。

c. 皮凱恩 (Pitcairn Islands):此島國人口稀少。

7. 未來宣教事工發展建議

7.1 策略:

大洋洲地區遼闊,華人人口極其分散,宣教事工須就人口及資源方面考慮以下策略。建議如下:

1. 先差派短宣隊作開荒佈道。

2. 其後成立為主見證之群體(如團契)。

3. 長遠計,須按人口比例探討成立華人教會之可行性。對於可行性較高之地區,招募長期宣教士於當地事奉及建立教會。人口較少之地方,則於澳紐地區推行認領行動(Adopt-an-island Group)支援當地團契或教會。工作可由認領教會協調,並關懷當地團契之成長及發展。

4. 至於澳紐大城市以外在小鎮居住的華人人口,進一步推動類似如紐西蘭小城宣教事工 (Small Town Mission) 之工作。

7.2 未來數年之行動和建議:

1. 落實過去 “太平洋華人宣教研討會” 的提議,成立 “太平洋華人宣教事工協調中心”,以便提供有關資訊,及協助推動太平洋地區之宣教事工。

2. 詳細釐定“認領行動”、“小城宣教”之長遠計劃,以便澳紐教會按情況配搭參與。

資料來源:

a. 中信國際差會 Chinese Christian Mission International (CCMI)之網頁

b. 澳洲中信 (CCMA) 所出版之季刊 “使命”

c. 李志雄牧師於2002 年在奧克蘭舉行的 “第三屆太平洋華人宣教研討會” 上所作的報告

d. 其他網上資料

★ 馮慶權弟兄與妻子葉秀靈於2001 年中加入澳洲中信為宣教士,先後建立維拉華人基督徒團契及努美阿華人基督徒團契。2005 年作澳洲中信協理宣教士,致力在澳紐兩地協助推動差傳,及撰寫工場資料。在此資料冊上的資料,只作參考用途。版權所有,請勿全部翻印。歡迎部份採用,並敬請註明出處,及知會澳洲中信,電郵:mission@ccma.org.au 或電傳:612-9893 8916 。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