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麟談宣教策略轉型VS神學教育角色

2015 三月 14日, 星期六 8:27

梁家麟
建道神學院梁家麟院長。(圖:建道神學院)

隨著全球化及社會的轉變,「宣教」等於遠渡重洋、在福音未及的地方開荒植堂的時代已漸漸過時。宣教的理念不斷迎合新趨勢,以致神學教育的角色亦隨著改變。

過去在差傳世界中有「宣教鐵三角」—差會、教會及宣教士的配搭,而神學院則被稱為「第四角」之一,作為大使命的夥伴,支援著普世宣教的基礎建設。

以本港派出宣教士為例,絕少宣教士在偏遠落後的福音未及之地宣教, 絕大多數僅是在發展相對落後的地方如東南亞地,甚至是基督徒稀少的富裕國家如日本、歐洲等地服侍。

香港建道神學院的學術副院長梁家麟認為,當前差傳宣教士面對的客觀難題是——當今的宣教士不僅無法維持一個長期的顯著的社會與文化優勢,反而常常構成福音在本土傳揚和紮根的障礙。

此外,差派傳教士往海外差傳耗資巨大,因此宣教模式漸漸轉型為聘用當地信徒作宣教夥伴,此做法令教會在當地能有更長遠及更健康的發展。

梁院長表示,神學教育是建立「自治」和「自傳」的教會必須條件。因此,在宣教模式發生改變的當下,相應的神學教育模式也需要轉變,從原來裝備宣教士到海外差傳,變成讓當地得到神學教育裝備,能獨立承擔福音使命並教會日常運作,達到當地教會信徒能自治、自傳的目的。

Like Us on Facebook

怎麼讓神學教育和宣教策略配搭,承擔宣教使命呢?梁院長指,現時開始有差會自設神學教育事工,並從神學書籍、師資、場所至至資格認證等向神學院伸手尋求支持。梁院長指出,這個情況和10年前超大教會興起,並自建神學院的路徑完全一樣。目前,中國內地不少自己創辦神學院的家庭做法也同出一轍。

梁院長最後指出,未來神學院如何更有效的跟差會和本地教會合作,共同實踐大使命是非常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