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女生違法助難民 惹倫理爭議

2018 八月 17日, 星期五 15:17

在瑞典的阿富汗難民靜坐拒遣返。(圖:FT中文網)
在瑞典的阿富汗難民靜坐拒遣返。(圖:FT中文網)

救人一命勝七級浮屠,基督徒面對遇難者採取甚麼態度?宣道會北角堂陳劍雲牧師指救人行動其實是一個倫理的抉擇。

瑞典女生違法助人惹爭議

陳牧師在該堂會的《牧者心聲》發文指,上月有瑞典女大學生在飛機客艙拒絕坐下阻止客機起飛,要求讓一名預計被遣返回國的阿富汗男難民下機,並在臉書直播獨自對抗其他憤怒乘客的過程,最後該阿富汗難民暫時逃過被遣返的命運,但女大學生可能被處最高6個月的有期徒刑。

該名22歲女生爾森(Elin Ersson)將整過程放在互聯網上,並敘述採取這個「救援行動」的理由和依據讓其他乘客知道,有人鼓掌支持她但也有人鼓譟反對。

愛人如己不是掛在口

陳牧師表示,在遙遠的地方談關懷難民或尋求庇護者,與實際為他們的需要而犧牲自己的利益是兩回的事。他引述《聖經》路加福音10章25至37「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指,平日和藹可親樂於助人的祭司和利未人都沒有幫助被盜賊打至垂死的人,可能為免因該人死了而沾染不潔不能事奉,又或害怕該垂死的人是盜賊裝假而設的陷阱。

Like Us on Facebook

陳牧師解釋,無論信徒看祭司、利未人有理或無情,要作的抉擇都很清楚就是看那垂死的人,即現代的難民、尋求庇護者的生死與自己有沒有關係。

他質疑,「現今信徒的愛是只掛在口邊還是付上代價?」並指,該瑞典女生抵住眾人的壓力去爭取尋求庇護者留在瑞典,她的抉擇也是信徒作抉擇時的借鏡。

陳牧師表示,或有基督徒不認同該女生的行為,其行為既違反航空公司的規矩,破壞機上的和諧氣氛嚇怕小孩,更危險是該難民或尋求庇護者是否恐怖分子,實踐行動必需考慮兩全其美方法。

陳牧師認為,倫理抉擇往往是個「現編」(improvisation),是即興的,需要我們當機立斷,毫無瑕疵和爭議是不可能的,關鍵是信徒有否常作準備並作事後檢討。

因此「愛人如己」是幫信徒常作準備的金科玉律。陳牧師反問,若需要幫助的是自己,又會否支持推遲幫助人的理由?

他期望信徒按「愛人如己」的金科玉律,學習抵抗罪惡實踐「滿有憐憫的正義」。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