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尤中心跨國研究 宗教參與度越高越幸福健康

2019 二月 7日, 星期四 18:24


皮尤研究中心表示,經常參與宗教活動的人幸福感更高。 (圖Joe Raedle/Getty Images)
皮尤研究中心表示,經常參與宗教活動的人幸福感更高。 (圖: Joe Raedle/Getty Images)

著名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日發布報告稱統計顯示,宗教參與度越高的人群普遍幸福度越高,也越健康。

皮尤研究中心分析了該研究所、世界價值觀調查協會(World Values Survey Association)、國際社會調查項目(International Social Survey program)三大機構自2010年以來對20多個國家的研究數據,包括美國、墨西哥、哥倫比亞、日本、新加坡、新澤西、巴西、南非、秘魯、德國、南韓、俄羅斯、西班牙等,結果顯示宗教與幸福感之間存在明顯的正面聯繫。

Like Us on Facebook

調查對象分為三類人群:信仰某個宗教並每月至少參加一次宗教活動的人(稱為「積極信仰者」),聲稱有宗教信仰但不經常參加宗教活動的人(稱為「不積極信仰者」),和無宗教信仰者。研究項目涵蓋:受訪者自我評估的幸福水平,五項個人健康指標(身體健康狀況自我評估,是否抽煙,是否經常喝酒,是否每週鍛鍊,是否肥胖)和兩項公民參與指標(是否在選舉中投票,是否加入社區團體或其他志願者組織)。

結果顯示,與無宗教信仰和消極信仰人群相比,積極參加宗教活動的信仰者往往更快樂,更樂於參與社會活動,並且少抽煙少喝酒。

在美國,超過三分之一的積極信仰者(36%)認為自己非常幸福,而在不信教和不積極信仰者中,這一比例僅為四分之一。在其他25個有相關數據的國家中,有近一半(12個國家)的積極信仰者表示自己比不信教的人更快樂,約三分之一(9個國家)表示比不積極信仰者更快樂。在澳大利亞,積極信教的成年人中有45%認為自己非常幸福,不信教和不積極信仰的成年人中這一比例則只有32%和33%。總得來說,沒有哪個國家的數據顯示積極信仰者的幸福感明顯低於其他兩類人群。

在公民參與度上,積極信仰者更有可能參與選舉投票和加入志願組織、社區團體。在美國,58%的積極信仰者表示自己還至少加入了一個非宗教志願組織,包括慈善團體、體育俱樂部或工會,該比例在不積極信仰者和不信教人群中只有51%和39%。在有這方面數據的其他24個國家中,一半國家的積極信仰者相比其他兩類人群更加願意在全國選舉中投票,其中包括巴西、智利、西班牙、日本、墨西哥、俄羅斯等,在剩下的國家中,三者之間公民參與度差別不大。

積極信仰者更加傾向少吸煙少喝酒。以美國為例,85%積極信仰者不吸煙,不積極信仰者和無宗教人群不抽煙者較低,分別有72%和74%;積極信仰者中高達96%都表示自己不經常喝酒,堅持每週鍛鍊的比例也高於其他兩類人群,肥胖比例(72%)低於無信仰者(76%)。其他國家關於吸煙、喝酒的健康指標數據普遍與美國情況相同,只是能否積極鍛鍊和是否肥胖與宗教參與度無明顯關聯。

除此之外,之前許多研究都已發現定期參加宗教活動的美國人往往更長壽,宗教也能有效幫助乳腺癌患者應對壓力等。皮尤中心稱,宗教和幸福感之間確實存在積極聯系,但尚不清楚參加宗教活動是否是人們幸福感的直接原因,以及如果有的話,它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

對此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里姆(Chaeyoon Lim)和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普特南教授(Robert Putnam)在2006和2007年對美國成年人進行了抽樣調查,他們指出,宗教團體形成的友誼網創造了一種「社會資本」—— 它不僅賦予人們一種使命感和歸屬感從而使人們更快樂,而且還會讓他們更容易找到工作來積累財富。換句話說,那些經常去參加禮拜的人更有可能擁有更多在順境和逆境中為其提供信息和幫助的朋友。

也有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宗教宣揚同情、寬恕和幫助他人等,信徒會因為實踐這些美德而獲得幸福感和健康的身體;宗教鼓勵超自然信仰,可以幫助人們應對壓力從而有益於心理健康,社會心理學家認為能感知到與神的聯系等「壓力緩沖」機制,是人們處理困難事件的重要方式;宗教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痛苦的情緒。

其他學者認為,宗教可以通過禁止危險行為、促進健康行為,來更直接地提高幸福感。例如,許多宗教不鼓勵成員過度飲酒和抽煙,與此同時鼓勵那些會對健康有益的特定行為,如素食、定期鍛煉和冥想等。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