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比喻現代沉溺者 羞恥心靈回轉助力

2019 三月 28日, 星期四 13:47

史丹利牧師:浪子的比喻其實是一個沉溺者的故事。(圖:In Touch Ministries網)
史丹利牧師:浪子的比喻其實是一個沉溺者的故事。(圖:In Touch Ministries網)

《聖經》浪子比喻記載於路加福音15章11至32節,是耶穌著名的比喻,當中的小兒子常被視為出走的信徒,父親則代表上帝以無限的愛接納回轉的信徒。但有牧者指,浪子的比喻其實是一個沉溺者的故事。

小兒子是物慾沉溺者

亞特蘭大第一浸信會主任牧師查理‧史丹利(Charles Stanley)在其創立的事工In Touch Ministries 網站發文指出,浪子比喻是一個沉溺者的故事,當人的思想被物慾佔據,腦海裡將神的影像刪除,就會走向犯罪之途,但可幸的是神的慈愛永遠長存,等待叛逆的兒女回家。

史丹利牧師更指,浪子從叛逆醒悟回轉,關鍵在於有羞恥和內疚之心。

他進一步解釋,從小兒子要求父親分家產開始,他的腦海已沒有了神的影像,只有到遠方去消遙尋求物慾的期望,是人生命的低點。無論有多少人警告他走下這條破壞性的道路將有危險,但在他走到路的盡頭之前還是無法看到自己的選擇何等愚蠢。

Like Us on Facebook

史丹利牧師表示,小兒子的境況要去到破了產生活陷入極大的貧困,幫人餵豬飢餓至豬吃的豆莢也沒得吃,他那雙瞎了的眼睛才打開,醒悟過來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15:17-18)

史丹利牧師表示,今天的信徒也像小兒子,在走上自己認為快樂的道路不理會後果,拒絕接受家人和朋友的警告,在最嚴峻的情況下終導致絕望。

「這些人和浪子一樣,發現自己處身在豬場,一切的尊嚴都被剝奪,才會驚覺原是美好的生活怎麼會變壞了?當人的腦中遺忘了上帝的畫面,人就會離開神。然而,無論一個人離開神多麼遠,祂還是多麼的深愛自己的兒女,上帝永遠不會停止愛和尋找失喪的人。」

羞恥和內疚是回轉的動力

浪子醒悟之後決定回頭返父親身邊認罪,甚麼導致浪子從離家至回家的動力?

史丹利牧師指:「因他充滿羞恥和內疚,這是任何想要回到天父的家唯一解決的方案。羞恥、內疚和信念是聖靈工作的結果,將每個浪子吸引回到天父身邊。」上帝願意原諒每一個謙卑悔改來到祂面前的人,承認自己的罪倚靠基督的寶血來潔淨,藉著信心接受祂為救主並將自己交給主。

史丹利牧師相信,上帝歡迎所有來到祂面前得救的人,正如浪子的父親歡迎小兒子回家一樣。「父親沒有不情願接受並給他年幼的兒子穿上衣服,慶祝他回家。這正是上帝歡迎所有來到祂面前的人,即使是那些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的人。他們沒有什麼可失去的,因著主一切都可以重新獲得。」

史丹利牧師向信徒及出挑戰,「當我們在世俗遊蕩過後,是否願意回到主那裡去?否感到尷尬或擔心過往的的生活太糟糕逃避主?浪子的故事給我們保證,當我們承認自己的罪並接受主寬恕的禮物,上帝就會寬恕悔改者的心。」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