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假信息或掀仇恨 學者籲慎辨媒體真偽

2019 八月 14日, 星期三 17:55

法新社女記者在7月返送中示威混亂中受傷誤傳警察打傷。(圖:網絡圖片)
法新社女記者在7月返送中示威混亂中受傷誤傳警察打傷。(圖:網絡圖片)

時局混亂媒體為搶新聞可能忽略資料真偽,讀者和盤接收及轉發,少則成笑聞、大則可引發敵視仇恨。如何分辨資訊的真偽?資深傳媒人與神學學者在一講座提出指引。

傳媒搶收視資訊真偽何分?

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分享當記者時候,新聞報道分秒必爭,有些新聞報導自說是內幕消息、政府高層人士取得資訊吸引讀者,基督徒應該用什麼態度看資訊的真偽?

香港傳媒現況,據統計,電視12條頻道免費、370條頻道收費、14 間非本地;電視台3間、日報78間、期刋573份。

中文大學進行香港傳媒用戶調查,發現資訊來源8成以上從網絡途徑獲取,7成以上從電視,5至6成來自社交媒體,4成多報刊。

呂秉權指,整個傳媒運作變成上網化與時間競賽,新聞內容不能慢工出細貨,傳媒老闆在辦公室追看各大媒體的排行榜,哪一間媒體被網民停留時間最久、那一宗新聞佔據首位,為了搶奪陣地催促記者採訪熱門新聞。

Like Us on Facebook

另外,根據中大的傳媒用戶調查,社交媒體分享頻率,WhatsApp佔首位(85%)、第二位是Facebook(81%)、第三位是Youtube(73%)。現時網上新聞趨勢影響讀者的包括假新聞。

偷天換日偽新聞

呂秉權以《逃犯條例》修訂爭議新聞指,6月16日香港200萬人上街遊行,《中國日報》英文頭條:「香港家長遊行抗議美國干預」。當天的確有百多位家長上街抗議,但並非二百萬人上街遊行的主軸,新聞有誤導之嫌。

另外,有媒體網站擷取香港主流傳媒相片自行配音,旁白斥責示威者圍警總令港人蒙羞,網民以為是急速轉發。呂秉權表示:「不論是指控示威者還是警察令港人蒙羞,若然是失實就已經是假新聞,記者是不會講自己立場的。」

《逃犯修例》假新聞引仇恨

如何慎讀傳媒?呂秉權認為,首先要抱懷疑態度;檢視來源、從哪間傳媒而來、作者是誰、日期是否舊新聞;看細節留意網站的串字或者圖片有沒有瑕疵,例如 字距之間有沒有留空隔位;自己立場會否影響判斷;不只單看樹木也看樹林,從整體新聞來看,有沒有什麼遺漏、隱藏沒有說出來;第一手參考資料,消息來源從哪裡得來;最後是請教專家。

呂秉權透露,在反送中示威當中有女記者被傳給警察毆打,最後女記者出來澄清是自己跌傷的。

另有在上水示威者與警察對持,被清場警察追趕的時候,從臉書傳出來有青年被警察推下橋,但是從影片看到警察追趕年青人,年青人情急下自己跳橋,而且是警察扯著他救回那青年。如果沒仔細分析誤傳假新聞,可能增加警民積怨。

聖經提供範例看複雜世局

基督徒看新聞與坊間的人有什麼分別?香港神學院神學及歷史科副教授趙崇明引用神學家巴特(Karl Barth)名言:「基督徒一手看報紙一手看聖經」。

他以三段經文解釋巴特的啟示觀,約翰福音1章1節:「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耶穌基督是上帝的道,上帝的道就是耶穌基督。

約翰福音1章18節:「從來沒有人看見 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耶穌基督既是上帝的道又是上帝的啟示。

約翰福音14章6節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趙崇明指,將三段經文拼合來看,道成肉身的耶穌就是真理,聖經清楚告訴我們真理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血有血有肉具體存在的生命:耶穌基督。聖經就是為真理作見證,整本聖經的體裁是敘事形式,保羅書信都是如此,將當時教會具體而真實的問題呈現出來然後回答。

他亦表示,聖經是政治倫理的指引,不是指令。趙崇明引用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新約聖經學者包衡教授(Prof. Richard Bauckham)著作《政治中的聖經》指出,聖經提供給信徒獨特的價值觀作為我們對時代觀察的範例,信徒看新聞按著聖經給我們的範例放諸於今天,如何看世局對應處境,當中給我們很多思考和想像。

趙崇明鼓勵基督徒,透過聖經者這鏡片來看今天複雜的世情。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