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日有學生罷課反修例 教大副教授視為「課堂外寶貴經驗」

2019 八月 30日, 星期五 16:56

香港中學生罷課聯盟發起罷課。(圖:視頻擷圖)
香港中學生罷課聯盟發起罷課。(圖:視頻截圖)

逃犯修例激發罷課示威浪潮,10間大專院校學生會計劃9月2日發起為期兩周的「罷課不罷學」活動;香港中學生罷課聯盟呼籲中學生9月3日罷課估計超過90間中學約三至四千名學生參加,要求特首回應五大訴求。在教育局反對聲下,有教育學者認為是課堂外寶貴經驗。

四4向度看罷課 兒童行使權利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客席副教授梁恩榮在電台節目指出,學生罷課可從四個角度看,包括兒童擁有權利、罷課具道德性、另類的學習、師生共同面對問題。

梁恩榮表示,根據《國際兒童公約》兒童有集會及言論自由,可以發表個人意見包括社會議題。

另以道德的視角看罷課,同學透過參與罷課思考香港前途及發展的問題,例如一國兩制會否變成一國一制;香港核心價值會否被踐踏;香港的民主、法治、人權、自由如何發展。

梁恩榮又指,兒童學習不單限於課堂,例如課堂規限每天不同科目的學習時數,相反可以有很多形式去學習,罷課可以被視為同學一次學習的寶貴經驗,重要是「罷課不罷學」,學生可以和平集會,用罷課的形式學習,透過討論得到課堂以外的寶貴經驗。

Like Us on Facebook

他相信,罷課的問題不只集中在學生參加與否,學校本身都要思考這個問題。例如採取什麼態度來應對?如果以強權形象禁止學生罷課,只會適得其反阻礙學生與學校的溝通,帶來負面影響。如果學校讓學生感覺與他們同行、支持他們,反而有助同學離開傳統學習的方法,學校只要得到家長的同意,甚至老師可以與同學到校外參加集會,或者在學校內舉行集會一起討論社會議題,探討香港的未來加強師生的關係。

學校肩負公民教育的責任

學生罷課是以行動爭取公民權利,學校對於公民教育負起教育的責任,引導學生認識公民教育。梁恩榮在浸會大學新聞系學生報刊發文指,公民教育主要分三方面:第一,讓學生認識基本政治概念;第二,培養學生對政治及時事議題的價值判斷能力;第三,讓學生體驗並實踐所學。

對於校園應否避談政治,梁恩榮在接受媒體詢問時慨嘆,現時香港教育的問題令社會大眾忽視公民教育如人權,人權與香港核心價值環環相扣,學校應該尊重人權教育,視為首要的校務工作。可惜在社會及學校,關於人權、公民權利等議題討論甚少。

梁恩榮指出,香港是一個相當功利的社會,將教育視為職業訓練,教師的角色是協助學生考好試取得佳成績,然後投身社會找職業謀生。學校其實是要協助學生將來投身社會,推動和參與社會的議題,推動社會前進。

他認為,通識教育是推動學生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動、少受情緒左右來分析社會的議題。而教育本身與政治分不開,教育有政治功能,影響公民質素的高低,當中包括政治的體悟能作道德價值觀的判斷,例如是否重視公義、平等及尊重人權,以及民主的人格。

梁恩榮認為,公民質素不會突然出現,必須透過公民教育、學校的通識科來培訓學生。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