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關係講座 郭偉聯:講台不是用來派系鬥爭

2019 十一月 25日, 星期一 19:28

郭偉聯博士。(圖:基督日報)
郭偉聯博士。(圖:基督日報)

反送中運動持續近半年,引起信徒群體撕裂、心靈破碎,社運與靈命有何關係?郭偉聯博士11月23日在基督教潮人生命堂聯會舉辦的政教關係講座,主題探討「社會運動下的靈性覺醒」;參加者約200多人。

大會安排即場網上投票:「在6月以來發生的事件,誰的責任較大?」認為警察與政府佔79%;認為兩方面都有責任佔22%。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郭偉聯透過小型的調查冀先了解與會者的政治立場。

為何社會運動要講靈命?郭偉聯提出三個原因:政見分歧反映靈命需要建立;懂得聆聽分歧聲音是靈命一種操練;在迷失之中教會提供可做的行動建立信徒靈。

他指出,逃犯修例引致的運動反映出信徒對價值的分歧並不是「誰大就誰惡」,靈命是基督徒能夠貢獻給香港及中國政府的屬靈力量。

靈命離地的誤解

郭偉聯指出,信徒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靈命集中在上帝與人的關係,然後停留在此,對於社運的回應變形成一種誤解,以為靈命與社會脫節,「其實上帝與我們建立關係,就會延伸至到我與自己、其他人、世界的關係,作為資源支撐我們在世界繼續走下去和反思如何面對社會運動。」

Like Us on Facebook

他並指,靈命離地因為我們覺得沒有被上帝介入、醫治我們的情緒創傷,我們對靈命的定義產生錯誤,以為靈命只是祈禱個人化的行為。

教會最大的危機

郭偉聯強調:「將屬靈資源變成自己的武器,裝備起來攻擊別人對付異己,還自以為正確,這是最可怕的。」他表示,有大陸家庭教會斥責示威者,但是台灣的教會卻斥責中國政府。

他反問:「連上帝都加入我們的戰鬥是很可怕的,我們要謙卑跟隨上帝,還是將上帝站在我們這邊呢?」

靈命維度的轉化

在聖經裡大衛詩人、先知們將政治鬥爭的得失轉變成新的人生盼望,以神的眼光應對困難。郭偉聯認為,反送中運動不單是面對香港文化,更加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恥」的文化,用鬥爭來互相批鬥;但是基督教文化是「罪」的文化,用贖罪來改變自己的生命。面對社會運動的時候,需要先有認罪的悔改。

靈裡辨識修補關係

在靈裡如何辨識對方的思想、政見立場?郭偉聯強調:「若果不是真正接觸受傷害的年青人,不能作甚麼遑論談辨識,甚至指責他們的錯誤呢?先要與他們同行才可以給他們意見、勸勉、引導。」

對於教會面對年青人的困惑,例如理工大學被圍困的學生可能遭控告暴動罪,最高刑罰10年監禁,十年後這班年青人出來了,教會如何去幫助他們?這是教會需要走在前瞻來思考未來的牧養。

學生對社會產生無力感覺,郭偉聯與學生開讀書組,「盼望是在於屬靈裡,不是放在政治上、教會上改革」。他指,改革宗的屬靈傳統不是我為上帝作什麼,而是上帝加入我的屬靈生命。

操練靈命多樣化

至於政教分離的定義,郭偉聯指出,浸信會的傳統是政教分離,「教會有教會的做法,不會跟隨政府,所以浸信宗反而是最激烈的政教分離群體。」他鼓勵信徒以專業在工作崗位上緊守信仰,也是一種屬靈的操練。

另外,靈命操練包括多樣化:例如禮儀、詩歌、宣講。宣講不是講政見立場,而是宣講聖經給我們辨識的空間,也辨識我們自己的感受。

分析差異三步驟

對不同政見的人如何辨識?郭偉聯提出三個步驟。第一,警察與學生都覺得行動合理,警察認為止暴制亂,學生認為爭取五大訴求有何之錯,所以我們先要感受對方的感受。第二,了解他們為何這樣做,例如年青人「裝修」中資背景的公司,原來他們是對警黑勾結的不滿。第三,道德倫理的辨識,與年青人談一談毀壞別人的店舖將事件擴大在倫理上說得過去嗎等。

郭偉聯指,使徒彼得的世界都是黑暗的,但是彼得勸勉信徒用愛遮掩罪、謹慎自守,「愛並不等於沒有公義,只是用愛在不公義的世界為人提供少許的安慰。」他還指出,縱使今屆區議會選舉泛民大勝,也不等於天下太平,信徒要將生命具體落實在社會關懷上。

問答環節:講台不是用來派系鬥爭

在社會運動出現不同的政見立場,藍黃營的信徒如何復和?

郭偉聯認為,復和是困難的,目標回到基督徒自身,不要做仇恨惡魔的事情,政府「民鬥」的詭計撕裂人的關係,香港人對警察互鬥,但警察都是香港的市民 ,我們要找回公平有人性的價值。

另有信徒覺得教會對政治分歧、警察濫捕視而不見感不滿。

郭偉聯表示,今次的社會運動,香港教會已經走到很前線,但他強調:「講台不是用來做派系鬥爭的」。他建議,一齊為抗爭者祈禱。他曾與學生一齊為中大、理大的同學被警察暴力對待而祈禱。他亦指,有警隊的弟兄表示:「警察拉人根本不需要打人的頭。」 最後,郭偉聯期望,屬靈多向度幫助教會面對香港社會不合理的事情。

基督教潮人生命堂聯會在10月至12月舉辦「霧霾下的教會」政教關係講座系列共四講,本次為第三講,有關講座系列詳情參基督教潮人生命堂聯會網頁。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