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福網絡研討會 締造歸屬群體彌補兩代鴻溝

2020 六月 23日, 星期二 20:28

主持人與嘉賓交流。(圖:華福視頻擷圖)
主持人與嘉賓交流。(圖:華福視頻擷圖)

世界華福中心主辦、救世傳播協會及基督教論壇報協辦TIP Talk網絡研討會「上帝有話說?!」系列第二講6月18日舉行,主題為「跨代的挑戰,上帝有話說?!」探討兩代鴻溝的原因,為年輕人營造歸屬的群體。

兩代鴻溝互相尊重同行

台北靈糧堂周巽正執行牧師分析教會兩代的差異,例如上一代牧者很多親身創立堂會,為了教會復興生活與事奉成一體,甚至犧牲家庭時間,當退下牧職由主角變旁觀者,身分適應上也不容易;年輕一代將生活與服侍分隔。周巽正認為,兩代應以家的概念出發,本著為父、為母、為兒女的心,就能有三四代同行,大家彼此包容、接納和欣賞,下一代學習尊榮上一代,而上一代欣喜年輕一代興起,期待看見下一代更多的可能性。

教會持雙重標準令年輕人失望

出生於宣教士家庭,成長於非洲加納的香港啟勵扶青會行政總監蕭加欣表示,對香港的印象跟父母不同,但各自生活的世代同樣艱難。現今世代年輕基督徒面對的社會很複雜,追求公義、種族平等,熱衷政治議題,也期望對方有信任和忠誠,香港去年開始經歷政治動盪,世代之間不願彼此聆聽。她在服侍年輕人之中體會新一代與父母輩在價值觀出現差距,父母只想子女讀好書,兩代不願聆聽對方。

Like Us on Facebook

蕭加欣指出,雙方需要坐下來對話而非彼此質疑,以自己為例,她曾與父親談及婚姻的話題,父親對她的婚姻有一定期望,大家的看法不同。但彼此分享內心的想法,她覺得過程非常美好。至於年輕人離開教會多是感到不被接納,年輕人相信耶穌有恩典但教會持雙重標準,這是最令年輕人失望的地方。

性格六成先天、四成培育可改變

加拿大(Canada)Azurean Coaching & Consulting執行長譚峻斌從心理學的角度談跨代,他指,神創造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性格是其中一個塑造我們的重要部份。人的性格60%是先天,40%後天培育,每一代人都有其獨特性。教會領袖除以「九型人格」了解跨代會眾外,較常用的是「五大性格特徴」(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一.經驗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二.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三.外向性(extraversion);四.親和性(agreeableness);五.情緒不穩定性(neuroticism)。

他認為,了解性格特質有助敎會領導和牧養跨代會眾,性格特質也可以改變,內向型的人只要提升社交能力,也有機會改變為外向型的人。

營造歸屬感

在互動討論環節,周巽正表示,為年輕人營造歸屬感,讓他們覺得屬於這個群體,例如在家庭大家一起轉向父神,在神的愛中就可重新連結。他還指出,自己的成功不在於服侍而是擁有家庭

董家驊牧師回應指,牧者反省怎樣看年輕人,不要給予規範之餘要明白傳承不是取代,反而要跨代同行和對話,要承認彼此傷害了對方互相聆聽,也聆聽上帝。

世界華福中心2020年全球展開新一波福音運動「煽風點火」計畫(The Set-A-Fire Campaign), 透過各場TIP Talk聚會邀請講者分享生命故事、交流、對話,共同探討上帝國度在各地跨代、跨界、跨文化的旨意及華福踐行的方案。TIP Talk網絡研討會系列已於今年1月展開。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