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持續 塑棄物增回收減污染環境

2020 七月 20日, 星期一 20:44

疫情下美國限制運輸,大量雞蛋、牛奶和洋蔥產品遭棄置。(圖:Eco Watch)
疫情下美國限制運輸,大量雞蛋、牛奶和洋蔥產品遭棄置。(圖:Eco Watch)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國政府封城、關教堂、學校停課、經濟活動減產,大半年來的疫情對環境污染、貧困戶造成怎麼樣的影響?

聯合國貿易發展經濟事務主任(Economic Affairs Officer, UNCTAD)羅伯特·漢姆威伊(Robert Hamwey)在該網站發文分析,在歐美疫情下生態災難暫緩但仍有隱憂。

塑棄物增加、回收減少污染環境

上班族及學生在家工作與學習、陸上交通減少、航空班次下降60%至95%,空氣污染及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幅減少、城市空氣質素水平顯著提高、空氣質素改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危機水平暫時下降。不過漢姆威伊認為,環球污染危機並未解決。隨著新冠肺炎受到控制、經濟活動回復,炭排放量就會相應提高,環境改善的現象只持續一段短暫時間。

此外,漢姆威伊指出,不可回收廢物數量並未因著疫情之下活動減少下降,相反有增加趨勢,原因在於許多城市的回收商擔心廢料傳播病毒而停止回收活動,令到當地出現廢物堆積現象,加上居家隔離,市民減少外出堂食轉為外賣,即棄的塑膠飯盒、飲管、匙羹、紙杯、木筷子數量增加,對健康構成另一種威脅,回收速度下降形成大量廢物堆積,造成腐爛釋出甲烷(CH4)數量預計會急劇增加。

Like Us on Facebook

發展國家貧窮家庭經濟受影響

回收商聘用來自發展中國家低收入的婦女,間接導致貧窮家庭收入減少生計陷入困頓。

另一方,發展中國家以生態旅遊為部分經濟收入來源,由於疫情影響生態旅遊暫停,當地的經濟受打擊、失業率增加,從事相關行業的家庭生計受影響,他們設法尋求其他途徑解決食物和收入的危機,因而過度開發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

在恢復市場經濟和環境保護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漢姆威伊認為,聯合國貿發會議跟當地政府合作,政府可以幫助農村和沿海生產商、中小企、個體戶、民間社會福利機構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適應期和復原能力的策略,生產商根據制定的方案得以維持生計,同時確保農業與林業、海洋和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生態系統持續管理,當疫情危機結束後,提供後續活動幫助各國恢復業務,例如建立有效的採購程序等,以幫助政府提高綠色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和出口水平。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