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中國宗教趨勢分析

2020 七月 23日, 星期四 10:39

中國基督教協會。(圖:維基百科)
中國基督教協會。(圖:維基百科)

中國宗教多樣性且歷史悠久,現存五大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有學者研究指,中國宗教興起與全球化宗教衰落成反比現象。

印第安納州西拉斐特普渡大學社會學教授、宗教與中國社會中心(Center on 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創辦人楊鳳剛(Fenggang Yang)在《亞洲對話》(The Asia Dialogue)發表文章,分析21世紀中國的宗教概況。

楊鳳剛表示,中國的宗教多樣性、複雜、非常廣泛,不僅在中國存在大約兩千年的傳統佛教和道教的東方宗教,還有在中國已有數百年歷史的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眾多的民間宗教和新興宗教,以及被中國人視為宗教的各種信仰體系,例如儒家和無神論。

宗教活動在灰色區內運作

在中國政府宗教政策下,宗教活動被賦予色彩,團體、個人和活動被視為合法(紅色),非法(黑色)或法律上模棱兩可(灰色)。據中國人口普查,除中國當局批准的宗教場所(包括72,887座教堂,寺廟和清真寺),許多教堂、清真寺和寺廟均未獲批准,但仍在灰色的宗教區內運作。在黑色的宗教市場上,大約有20種宗教組織在運作,已被中國當局正式禁止,但該些宗教組織仍然存在於中國,有些甚至已經全球化,在世界各地設有分支。

Like Us on Facebook

儘管調查顯示,有85%的中國人口承認信奉某些宗教或精神信仰,但大多數中國公民都不屬於任何宗教或聲稱具有宗教身份,以及從事某種宗教或精神實踐。無神論者仍佔主導地位。

基督教在中、東、北部佔主導

楊鳳剛與團隊研究國內主要五類宗教的地區差異,令許多人驚訝的是基督教已成為許多州、省、縣的主要宗教;伊斯蘭教在其他地方仍是主要宗教;佛教寺廟在幾個縣,州和省最多,而在其他地區天主教或道教佔主導地位。

在基督教方面,廣西和海南省的教堂數量最多,在中部、東部、北部和東北部地區佔主導地位,包括江蘇、安徽、河南、山東、陝西、內蒙古(內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天主教在河北擁有較多教堂;伊斯蘭教是西北地區(新疆、青海、甘肅和寧夏)的主要宗教;道教寺廟在山西佔主導地位。

經濟長促精神覺醒

楊鳳剛表示,在過去的四十年,中國一直處於經濟和社會變革的快速軌道上,經濟持續增長,就GDP總量而言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約有8.5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境況,助長了精神覺醒和宗教復興,近幾十年來,中國許多宗教得以發展,這與現代化進程中宗教衰落的全球趨勢相反。但中國宗教政策嚴格令宗教團體和活動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

他總結指,21世紀的中國,在社會、經濟、政治、宗教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為了解宗教變化的性質和規模,需要進行更多的學術研究。

鑑於中國複雜的宗教景觀,楊鳳剛創立的宗教與中國社會中心最近開發了《中國在線靈性地圖集》(Online Spiritual Atlas of China)。用戶可以通過單擊特定的省(或縣)查看該位置上的寺廟、教堂和清真寺的數量,或者查找宗教所在的位置,從而探索各個行政級別(州、省、縣)特定於五種宗教場所的主要宗教信仰。此外,還有學術論文、宗教與社會研究文章等。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