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服務處調查:子女移民留港長者7成傾向抑鬱

2023 四月 14日, 星期五 11:17

基督教服務處發佈調查,留港長者對子女移民情感複雜。(圖:基督教服務處)
基督教服務處發佈調查,留港長者對子女移民情感複雜。(圖:基督教服務處)

香港移民潮之下,長者與子女離別留港情緒與日常生活面對不少挑戰,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今早(13日)舉行「留港長者狀況及服務需要調查」發佈會,發現每2名子女移民就有1位長者留港獨居,近7成有抑鬱傾向,該處推出支援計劃,增強長者認識社區及善用配套資源。

每2子女移民1長者留港:約7成抑鬱傾向

調查於去年11月至今年2月進行,收回有效問卷203分,女性佔7成多、男性約佔3成,多為退休人士,年齡50歲或以上(不論子女有否移居)。超過3成以上受訪者子女於2020年後移民外地,一名子女移民佔8成、兩名子女移民約1成,估計子女年齡約35至49歲之間,整體每兩名子女移民就有一位長者留港獨居。

調查結果顯示,子女移民對留港長者孤獨感、幸福感、抑鬱感,相對沒有子女移民的長者為差。社會支援網絡方面,子女移民留港長者的社交和孤獨感屬於高風險,幸福感較差(79.5%)、抑鬱傾向(69.9%)較沒有子女移民多出34.5%。

Like Us on Facebook

相反,長者在子女移民前與他們的關係越好,長者的孤獨感較低、幸福感較高,反映良好的親子關係有助長者適應留港的生活。

情感複雜:記憶力變差、失眠 4成減個人消閒

子女移民對長者情感身體及日常生活產生具體影響:情感方面,除了為長者帶來負面情感,例如不捨、孤獨、擔心,亦有正面感受,例如為子女開心、安心,從中反映子女移民對長者帶來複雜的情感和轉變,因此移民子女宜及早準備與長者溝通。

身體狀況,長者記憶力變差、失眠,3成長者延遲食藥;日常生活,一半長者擔心子女移民後的經濟狀況,約4成長者減少個人消閒活動。

調查亦發現,長者對認識社區資源服務,3成很少、2成多沒認識;留港長者則有多方面的適應:8成多長者學習新媒體與子女在海外聯繫、6成多尋求其他協助以解決問題、4成多的長者期望獲得心理及情緒支援、3成多長者希望有互助小組,其餘是再就業、資訊科技等的支援。

良好親子關係助長者適應留港生活

企業拓展及研究部研究及倡導幹事陳志慧博士總結調查指,子女移民對長者的孤獨感、幸福感、抑鬱及社交情況有負面影響,但良好的親子關係有助長者適應留港生活。

陳志慧建議,從與子女關係、社區聯繫、提早準備三方面入手,協助留港長者提升其健康、善用科技為長者及子女建立遠程的溝通渠道,以及尋找即時的社區支援。

個案分享:女兒移民前安排家居照顧

在會中有留港長者分享現況,83歲李婆婆表示女兒去年移民新加坡,現時獨居與視像電話與女兒聯繫,日常生活能自己處理,有親戚朋友街坊協助,鼓勵其他長者參加社區活動保持身心健康。

另有雙老家庭,72歲劉婆婆及75歲溫伯伯獨生女兒移民澳洲,劉婆婆曾急病入院、溫伯伯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女兒移民前聯絡社工安排家居照顧父母、為他們網購日用品、聯絡在港朋友協助等。

基督教服務處推出「支援留港長者服務計劃」

基督教服務處順利長者鄰舍中心主任翁偉承提出多項建議:為長者提供事前支援服務、建立鄰里支援網絡、提供生活配套服務、善用資訊科技、提供即時日常支援等。

翁偉承表示,基督教服務處將推出「支援留港長者服務計劃」,目標識別留港長者的服務需要、組織義工及社區團體為留港長者提供服務配對、增強留港長者對長者社區支援服務的認識。

另外,他提出留港長者自我照顧五式,包括坦誠溝通期望、建立遙距通訊、認識社區資源、培養生活興趣、規劃個人財務。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