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宗教領袖座談「長幼共融」林雪文博士基督教角度倡「尊長」與「樹幼」

2024 十二月 10日, 星期二 15:41

林雪文博士。(圖: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林雪文博士。(圖: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嘉賓與會眾。(圖: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嘉賓與會眾。(圖: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信義宗神學院副教授林雪文博士在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上,深入探討「代溝能衝破?長幼可共融?」,從基督教信仰與輔導學分析代際關係,並強調將基督教信仰與中國儒家文化融合,共同重建「尊長樹幼」的共融社會。

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11月30日於黃大仙鳳鳴禮堂舉行,主題為《宗教視覺下的「長幼共融」》,由各教代表撰寫專題文章。其中信義宗神學院副教授林雪文博士作為基督教代表發言,以「代溝能衝破?長幼可共融?」為題從基督教信仰與輔導學分析代際關係,並強調將基督教信仰與中國儒家文化融合,共同重建「尊長樹幼」的共融社會。

Like Us on Facebook

她從聖經和中華民族的孝道中層層闡釋尊長、樹幼以至「長幼共融」的目標,無論長幼皆謙卑聆聽、傳承美善、放下執念,彼此欣賞和體諒,便可達至共融。林雪文指出「代溝」與「共融」是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詞語,用來描述不同年代人們走在一起的心理狀況,表現為越走越遠或越走越近。

從心理學角度看,「代溝」指代與代之間在行為、態度和觀念上所表現的差距,亦是年長一輩與年輕一輩之間的代際衝突。這種跨代之間的衝突原因有很多,可能源於政治取向、價值觀念等方面的隔閡,也可能是因為彼此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而引發的對立。結果,這會導致互不諒解、彼此冷淡和互相批評的情況加劇,最終形成一道鴻溝。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代溝會演變成家庭和社會中的一個普遍問題。

聖經中「尊長」與「樹幼」的概念

林雪文從聖經的角度分析了「長幼」及「共融」的概念與實踐,並以聖經為基礎,回應現實處境的需要,以基督教輔導學的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一個「尊長樹幼」的共融社會。她界定了「年長」與「年幼」的概念,並強調「共融」是指年長一輩與年幼一輩之間能夠彼此參與和分享,建立親密的聯繫,並包含了給予與接受,以及經驗與智慧的傳遞。

尊敬年長與敬虔信仰的關係

舊約聖經中多次提及尊敬年長,這與對上帝的敬畏密切相關。例如,《利未記》19章32節提到:「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要尊敬老人;要敬畏你的上帝,我是耶和華。」「站起來」是表達尊重的一種常見方式,「尊敬」(希伯來原文hadar)含有重量、權力、輝煌和威嚴等意思,表達了長者的份量與地位,是人人都應當尊崇的。此外,舊約《箴言》也強調年長者的榮耀與尊貴身份,指出「白髮是榮耀的冠冕」(箴言16:31上)和「白髮為老人的尊榮」(箴言20:29下)。對年長者的適當尊榮是對「敬畏上帝」的具體表達之一,因為他們擁有智慧與經驗,值得我們尊重。

孝敬父母與尊敬年長的關係

孝敬父母是〈十誡〉中首條人倫誡命,亦包含在「愛人如己」的範疇之內。「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埃及記20:12)耶穌教導回應哪條是最大的誡命時,將舊約聖經所有誡命歸納為兩條——「愛神」、「愛人」(馬太福音22:37-40;馬可福音12:30-31)。而「愛人」就是「愛人如己」。這表明「孝敬父母」的精神不僅限於家庭,還延伸至社會中對其他長輩的尊重。因此,父母與兒女之間的人倫觀念與價值觀亦應擴展到社會對年長與年幼的共融,是整個信仰和民族群體應重視和守護的誡命,強調尊敬年長者的重要性。這一理念促進了個人、家庭與社會的和諧共處。

使徒保羅的教導

使徒保羅對年輕的傳道人提摩太傳授有關「人倫相處之道」的教導,其中亦表達要將年長者視如自己的父母親,同齡人視如自己的兄弟姊妹。「不可嚴責老年人,要勸他如同父親。要待年輕人如同弟兄,年老婦女如同母親。要清清潔潔地待年輕婦女如同姊妹。」(提前5:1-2)這與中國儒家所提倡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有異曲同工之妙。

現代應用

林雪文強調,這些聖經教導不僅僅是宗教信仰的一部分,更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原則。在現代社會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踐「尊長」與「樹幼」的理念:

家庭教育:父母應當教育子女尊敬長者,並以身作則,展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敬和關愛年長者。社區活動:社區可以組織跨代活動,促進年長者與年輕人之間的交流和理解,打破代溝。政策支持:政府和社會機構應當制定政策,支持和保護年長者的權益,確保他們在社會中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關愛。

林雪文強調,將基督教的信仰精神和價值觀與中國儒家文化融合,共同重建與復興「尊長樹幼」的共融社會,對家庭、社會和國家民族將帶來莫大的祝福和興盛。這理念影響著家庭及社會的興衰與發展,人們應當學習如何有智慧地締造「尊長樹幼」的共融社會,藉「共融的秘訣」實踐「傳承的使命」,共同建立更美好的家庭和社會。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