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達文西密碼」誇誇其談的是甚麼樣的基督教?</b>

2006 五月 19日, 星期五 12:54

引言

《達文西密碼》是本虛構小說,涉及不少有關初期教會發展及聖經正典的題材,大部份都是假託胡謅,經不起學術考驗,從聖經研究角度來看,本來不值一談。但作者丹布朗言之鑿鑿,大膽自詡「本書中所有關於藝術品、建築、文獻和秘密儀式的描述都是真確(accurate)」,不熟悉聖經研究或初期教會歷史的讀者,竟信以為真。丹布朗杜撰出一段所謂歷史,混淆視聽,帶來現代人不少困惑:究竟耶穌是否與抹大拉馬利亞結婚?耶穌有沒有釘死於十字架上?君士坦丁皇帝是否轉化凡人耶穌為神明,並且選定四福音為正典,排斥其他福音書,從而鞏固羅馬天主教及個人的勢力?《達文西密碼》又是否揭開了宗教黑幕?

為了讓信徒和對基督教有興趣的人士瞭解箇中真相,本文從聖經研究角度,指出《達文西密碼》主要錯謬,同時揭示歷史真相。

1. 《達文西密碼》反映現代「諾斯底主義」

《達文西密碼》描寫耶穌沒有釘死於十字架上,乃是與抹大拉馬利亞結婚,並且生了女兒撒拉,其血脈乃「聖杯」,被逼逃到法國。君士坦丁皇帝遏抑女性,塑造出一個高舉男性的基督教。

丹布朗聲稱的所謂事實,並非甚麼揭開宗教黑幕,實際上是現代版本之「諾斯底主義」。「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盛行於第二及三世紀,為基督教異端,混雜了哲學思想。其特色是強烈的二元論:物質邪惡,靈魂神聖。它主張世界的最高主宰超過舊約創造世界的神,而這位最高的神明差遣救贖主,讓有靈性的人得著神秘「知識」(Gnosis),認識自己肉體以內的神性,以致死時被肉體所禁錮的靈魂,可以進升到超越的層次,與至高神結合。

Like Us on Facebook

「諾斯底主義」的異端思想,對早期教會來說,十分危險,早期教父,例如愛任紐,極力抨擊。其實第一世紀的保羅書信,早已抨擊「諾斯底主義」的雛型思想(例:新約聖經歌羅西書二章)。

丹布朗所根據的文獻,是1945年出土的拿‧戈瑪第文庫 (Nag Hammadi Library)。丹布朗認為這是基督教,其實大部份是「諾斯底主義」的文獻,亦即是初期教會所不接納的異端。丹布朗引用了其中之《腓力福音》(二世紀作品),以支持抹大拉馬利亞是耶穌的妻子。但是《腓力福音》只題到耶穌特別愛抹大拉馬利亞,根本沒有說耶穌與她結合。丹布朗利用早期「諾斯底主義」大造文章,借用了小說「聖血與聖杯」的題材,杜撰耶穌與抹大拉馬利亞結合一事。

丹布朗不但虛構耶穌結婚的事,也稱君士坦丁皇帝打壓女性。但是事實上,二世紀之「諾斯底主義」並非那麼高舉女性。拿‧戈瑪第文庫《多馬福音》最後一段這樣說:(註1)

(114)西門‧彼得對他們說:「讓馬利亞離開我們吧!因為女人是不配得到生命的。」耶穌說:「看!我會帶領她,使她成為男的,好叫她也能變成活著的、男性的靈,像你們一樣。〈但我要跟你說〉,凡將自己變成男人的女人,都可以進入天國。」

由此可見,丹布朗把現代「女性主義」的原素,與二世紀「諾斯底主義」混雜,然後套入一世紀的情景,製造出「另類的基督教」。

2. 《達文西密碼》歪曲新約聖經正典

丹布朗指聖經只是人為著作,新約乃是君士坦丁皇帝一手造成。他於公元325年召開尼西亞會議,通過新約二十七卷書,只接納四福音書,打壓那些描述耶穌人性的福音書,目的是要把耶穌神性化,從而鞏固羅馬天主教勢力,使之成為君士坦丁皇自己的盤據地。這種說法,完全歪曲了新約聖經正典形成的過程。

聖經不是從天掉下來的書,乃是神感動人寫成的,是百分百人的作品,也是百分百聖靈的作品。正典的形成也是如此,是神與人合作的結晶:神的靈感動聖經作者寫作,初期教會則經過三百多年的思考、阅讀、應用和印證,才從芸芸文獻中,確定那些書卷具有神默示的權威。

初期教會,一致公認,正典需要附合三個準則:

一、正統信仰(orthodoxy):指文獻的內容,必須吻合教會信仰基石。

二、使徒權威(apostolicity):指文獻作者必須是主耶穌的使徒,或是與使徒有緊密接觸的見證人。

三、廣泛認受性(consensus among churches):指文獻必須被普遍教會所採用阅讀,而不是只有個別教會使用的。

初期教會靈活運用這三個準則,經過三百多年的探索,終於確立正典的範圍。

雖然正典可說是於公元三百多年才形成,但是其實新約大部份書卷,其權威早已於第二世紀確立。其中四福音和保羅書信,是最早確認的,在二世紀初葉,已廣泛流傳。

這個過程,簡述如下。首先,在耶穌時期,舊約的正典已經形成了。四福音不但稱舊約為「聖經」,且多次引用舊約,並宣稱應驗了。耶穌對舊約之解釋,極具權威。使徒仍在生時,教會藉著使徒口傳的見證,傳遞耶穌的言訓。但隨著使徒年事漸長,教會為確保流傳準確,以文字記錄使徒為耶穌作的見證。因此就產生了福音書,而路加福音的引言(路加福音一1-2),正好引證當時有不少人記錄耶穌的言行。

為甚麼初期教會奉四福音書為權威?因為這四卷福音書,在不同的地區流傳,例如,馬可福音流傳於羅馬及埃及(亞歷山大)地區,馬太福音則流傳於巴勒斯坦(安提阿)地區。到第二世紀初,已經流傳四福音合訂本。換言之,四福音寫作及獨立流傳時期應為公元50至100年左右。與此同時,保羅書信的合訂本,亦開始流傳。後來,由於使徒行傳(路加福音續集)具橋樑作用,福音書和保羅書信,加上中間之使徒行傳的合訂本,亦流傳起來。由此可見,現今新約大部份的書卷,其實早已成正典。只不過其他的書卷,則需一段較長的時間,才為初期教會普遍接納。

考古發現一份二世紀末的文獻,現稱為《穆拉多利經目》(Muratorian Canon),內容簡介新約聖經,見證當時教會的正典有四福音、使徒行傳、十三卷保羅書信、其他使徒的書信和啟示錄。到了四世紀,新約正典完全確立。公元367年,亞歷山大主教亞他尼修(Athanasius)寫信給他轄下的教會,列出二十七卷書(相等於今天的基督教正典)為新約正典,這是新約正典形成的里程碑。

如此看來,新約正典形成過程非常審慎,經過普遍初期教會長時間的考慮,其認受性十分廣泛,決非取決於君士坦丁個人的意思。耶穌的神性,福音書和保羅書信早已清楚肯定(例:約翰福音一1、18;八58;羅馬書九5;提多書二13),絕非憑君士坦丁隻手遮天捏造出來。

3.《達文西密碼》錯以典外福音書為權威

丹布朗認為初期教會有80多本福音書,而君士坦丁只選用四福音,排斥其他講論耶穌人性的福音書。他認為拿‧戈瑪第文庫和死海古卷皆為基督教文獻。丹布朗的錯誤,可謂貽笑大方。死海古卷是公元前二世紀左右的文獻,早於耶穌基督,怎可能是基督教文獻?而拿‧戈瑪第文庫的福音書,表達的是「諾斯底主義」,是基督教異端,更不能稱得上基督教文獻。

正典四福音以外,有幾十多本不同的福音書。其中很多偽稱為使徒作品的,成書都是在四福音一同流傳之後。這些典外福音書,最早都是二世紀初葉,也有不少是中葉或後期的,包括《腓力福音》和《猶大福音》。這些正典外福音書,沒有納入正典,因為皆不符合上文所述三個正典準則。它們成書甚晚,都是在二世紀或以後寫作的。由於它們成書年期晚,距離目擊耶穌的見證人甚遠,可信性不強。而除了四福音外,沒有其他福音書廣泛被教會使用,故此這些典外福音書認受性甚低。加上,不少典外福音書反映「諾斯底主義」,為初期教會所抨擊之異端,故此,不能納入正典。例如:《猶大福音》指耶穌需要靠猶大出賣祂,以求肉身所禁錮的基督得以釋放,反映物質邪惡、靈魂神聖之二元論,有違初期教會「道成肉身」之基本信仰。

丹布朗不按四福音論說耶穌,反以正典以外的文獻為基督教實據,所虛擬的,自然是「四不像」。這種「另類基督教」,實屬旁門左道!

結論

聖經對不愛真理,反愛虛謊的人有非常嚴厲的描述和警告,題到末世會有很多迷惑人的事情,人若不愛真理,「神就給他們一個生發錯誤的心,叫他們信從虛謊,使一切不信真理、倒喜愛不義的人都被定罪。」(帖後二10-12)《達文西密碼》有關基督教的論說,實在是胡言亂語,不符合歷史事實,若我們信以為真,就會上當,得不著真理,最終吃虧的是我們自己!

註1: 黃根春編,《基督教典外文獻—新約篇》,香港:基督教文藝,2001,第一冊,頁219。

此文章乃筆者於五月十一日「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主辦「密碼的挑戰」教牧講座中宣講之部份內容。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