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亚洲的青年基督徒领袖于11至13日在首尔举行的亚洲福音派领袖论坛(Asia Evangelical Leadership Forum)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门徒训练策略,将教会百分之20的年青人倍增成50万福音果子。
亚洲福音派领袖论坛由亚洲福音派联盟举办,来自22个亚洲国家的百多位教会领袖参与。此次论坛有四个大主题,分别是青年赋权、儿童及家庭门训、宣教动员和人工智能策略。每个主题由小组成员起草可行的方案,与亚洲各地国家联盟、教会和事工网络分享。
其中青年赋权是当中最备受关注的重点之一,由两位青年领袖联合策划和主持,他们分别是来自印尼、 亚洲福音派联盟领导力门徒训练项目经理克里斯丁(Vania Christian)和来自斯里兰卡的拉西亚(Jerome Yashodhan Rasiah)。两位青年领袖在会上报告他们的策划成果,并提出大胆的福音对策。

两位青年领袖有力地指出,亚洲的年青人不应被视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反之他们本身正是问题解决的"方案",更会成为属灵倍皾的最有力量的推动者,而关键是他们需要得到适当的门徒训练以及被赋权。
赋权青年人作门徒倍增基石
克里斯丁指,人们将Z世代(约指13 到28 岁年青人)视为"草莓族"(Strawberry generation),被保护著成长,脆弱又无抗压性。但事实上,许多年青人第一次接触福音不是在教会的正式活动中,而且透过朋友,因此这世代的青年人能在同侪间发挥强大影响力。
小组提出让青年门徒倍增的模式:在未来十年里,让每位年青人带领一人作门徒,这种"一对一"的模式看似简单,实质有巨大力量。
小组认为,只要在教会找到扎根教会、持续参与个人门训、有圣经价值观及重生确据、成长型思维及积极参与传福音的青年人,即使他们不完美,亦能成为福音爆发的种子。他们得出结论,认为目前教会和事工中大概有百分之20的年轻人可以成为这场福音运动的基石。
他们在会上享了此策略的构思:如果亚洲20个国家中,每个国家每年有20名青年人培训一名新人,那么如此类推,8年内就能培养出超过10万名门徒。如果将此基数扩大至每个国家每年培养50名青少年,则同一时间将有50万名青年基督徒产生。
拉西拉向参加论坛的亚洲教会领袖说:"给我们百分之20,我还给你 50万人!"
三重战略——头、心和行动
他亦概述了领导亚洲青年门训的"三重战略"——头、心和行动。"头"是青年倍增运动的神学思维和依据,小组的目标是向向教会领袖分享倍增运动门训的必要性,从根本文化著手改变;"心"是指用赋权青年人实现增长的案例,让教会从心里认同此倍增运动。最后"手"是开发导师培训及其他支持教会的资源。
但小组亦没有忽视此青年福音倍增梦想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他们识别出四大障碍,包括外部环境例如亚洲一些贫困家庭、农村地区有早婚或义务劳动等,导致年青人无法持续参与教会,个人缺乏自律、或教会本身缺乏小组结构,或缺乏有门徒训练的导师等。但两位青年领袖都有信心,只要亚洲的教会领袖有长远的眼光,改变就有可能。
最后,克里斯丁和拉西亚表示,亚洲的年青人已经准备好,愿意承担这一世代的人呼召,克里斯丁呼吁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去启动,这永远不会太迟——神仍然可以使用这一代的人来荣耀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