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福音派領袖論壇:門徒訓練是主耶穌所頒「唯一之策」

Asia Evangelical Alliance
(上) AEA秘書長布迪揚託博士及(下)前世界福音派聯盟總幹事滕德羅主教呼籲教會重新將門徒訓練看為耶穌賜下的唯一策略。(圖:Christian Daily International)

亞洲福音派聯盟(Asia Evangelical Alliance, AEA)主辦,亞洲福音派領袖論壇(Asia Evangelical Leadership Forum, AELF)於11至13日在首爾安提阿中心進行,來自亞洲20多個國家百多名福音派領袖聚集。

今次論壇選取了具衝擊性的主題:「門徒訓練或死亡2.0」(Disciple or Die 2.0),是2019年啟動的「門徒訓練之旅」主題的延續,突顯門徒訓練及宣教使命的重要性。

在閉幕禮上,亞洲福音聯盟(AEA)秘書長班邦·布迪揚託博士(Dr. Bambang Budijanto)強調訓練門徒並非眾多事工的一個,而是耶穌給他的跟隨者的唯一策略。


Asia Evangelical Alliance
來自亞洲20多國家的教會領袖在亞洲福音派領導論壇閉幕禮上一起祈禱,立志在各自國家或地方重新恢復使人作門徒使命。(圖:Christian Daily International)

他促教會悔改,因為教會往往將事工計劃和活動看得比門徒訓練更重要:「現在不是日常的時候。我們時間不多了,而且這賭注非常高:教會不訓練門徒就會滅亡。我們必須回到那差遣的一位——耶穌那裡。」他呼籲在座亞洲教領袖再次委身於主耶穌留下的大使命。

前世界福音派聯盟(World Evangelical Alliance)總幹事滕德羅主教(Efraim Tendero)亦作出同樣呼籲,他説:「門徒訓練不是眾多策略中的一個,而是耶穌賜我們的唯一策略。」

他又提到,早期教會藉著受逼迫信徒的見證而廣傳開去,但教會歷史至今已2000年,全球人口不到12%真正委身基督,可見教會沒有讓福音進入世界。

他向在座教會領袖發出挑戰:「大使命需要由我們來完成!」他警告説,教會往往變得專業化和被動,信徒淪為旁觀者,他認為這是教會忽略了門徒訓練的重要性。

今次的論壇上,亞洲教會與會的領袖們一起共商及制定十年策略,動員和部署新一代的宣教工作者,將門徒訓練視為亞洲教會長期健康發展的關鍵。

(報導來源自Christian Daily International)

  • 研究發現讀聖經比運動更有益身心健康

    研究發現讀聖經比運動更有益身心健康

    美國聖經協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簡稱ABS)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相較於運動、冥想或與朋友相處,閲讀聖經在減輕壓力、緩解焦慮和孤獨感、提升希望感等方面更具成效,是一種更有效的自我關懷方式。

  • 美國教會借匹克球運動拓展社區與福音事工

    匹克球(Pickleball)已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運動,如今約有近2000萬人參與。而如今,教會也開始利用這項熱門運動建立社區關系,甚至拓展福音工作。

  • 唐崇榮牧師發文悼念:約翰·麥克阿瑟安息主懷,享年86歲

    「如果你還不認識約翰·麥克阿瑟,那你可能尚未意識到他為這個世界帶來了多麼巨大的貢獻。他留給世界的是一個滿載講道與寫作的屬靈遺產。」印尼佈道家、STEMI國際事工創辦人唐崇榮牧師説。

  • 專訪華人護教學者駱德恩博士 為辯明真理尋索「不信的理由」

    華人護教學學者駱德恩博士( Dr Andrew Ter Ern Loke)新出版英文新書《The Biggest Questions of Existence》,以謹嚴的學術思維、深入淺出的文字,將多年來刨根究問的難題逐一解答。《基督日報〉訪談駱博士, 對他為何投身護教學、護教方法以及他的文化護教使命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 約翰·派博:關於全球宣教與狹隘的民族主義

    「9·11」事件之後,這個世界更需要被提醒:美國人並非等同於基督徒。我們「首先不是美國人、加拿大人、英國人、俄羅斯人,或尼日利亞人。在每一個國家,我們都是寄居者。我真想站在高樓頂上,對所有民族主義傾曏者大喊:『在每個國家裡,我們都是寄居者!』」寄居者,意思是「在美國,我也是一個異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