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提到「散居」一詞時,我們通常想到猶太人、非洲黑奴、中國人或愛爾蘭人。源於東歐巴爾幹半島的切爾克斯人也是一個散居的族羣。他們原住在高加索黑海沿岸地區,由於十三世紀時被蒙古牧民侵略,向俄國求援,在十八世紀成為俄國行省,而在那些不願臣服俄國的就開始散居各處。 切爾克斯人原本是基督徒,在十六至十八世紀時,改信伊斯蘭教;現在是遜尼派穆斯林,居住在俄國、約旦、以色列和埃及。約書亞計劃聲稱,在切爾克斯人中間,可能有少數基督徒。雖然聖經的一些書卷已經翻譯成切爾克斯語,但許多切爾克斯人仍然完全沒有聽到福音,外界也不瞭解這個族羣。切爾克斯人將阿拉伯語、希伯來語、俄語和英語作為自己的交際語言,他們可以找到這些語言的聖經全本。與中東其他地方的切爾克斯人不同,埃及的切爾克斯人到目前,仍未願意安頓下來;不大願意居住在城鎮中。 這個不斷遷移的族羣自稱「阿迪格人」(Adyghe),有獨特的語言、宗教和傳統。
禱告:
祈禱「寄居者的神」耶和華記念切爾克斯人,為他們預備一個永遠的家鄉,乃是一個更美的家鄉,是在天上的。願切爾克斯人稱耶和華為他們的神,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默想:
選擇性的手術--鑒察 haqar (二) 神阿、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詩139:23〉 每個上癮的人都曉得,令人上癮的力量是在於它是秘密的。如果把秘密揭開,它就失去力量。可是把那些令人羞揭開,是多麼痛苦的事啊!把我們深藏的黑暗秘密揭開時,多傷自尊,多傷自我形象啊?一旦大衞被迫面對他的所作所為時,那課就留給他一生之久。現在他説:「主啊!我願接受和選擇這手術,禰知道我是怎樣的人,禰清楚曉得我在哪裡仍然是驕傲與罪惡地否認自己的罪,所以主啊!在我身上動刀吧!察看我在哪裡仍有病態的想法與態度。還有主啊!以禰永恆的憐憫,把它們從我身上除去吧!」大衞曉得這麼做會痛,它絕對會痛。沒有疼痛的認罪,只不過是口頭説説而已。真正的認罪,是讓神來做的開心臟的手術,是會帶來結果的手術,是有生命危險的。不認罪,我會死。認罪,也會死──可是我其餘的生命想要活的話,該死的那部份就需要死。如果罪的癌症留在我體內,又讓它繼續生長,我就活不了,可是把癌細胞拿出來,又覺得好像我與那腫瘤一起進入了墳墓。我只有希望神就是那位完美的外科醫生,這是我惟一的希望!絕不要幻想還有另一個選擇。若不是深深地切入,就是死亡。
-
2025全球守望名單:3.8億基督徒遭逼迫 北韓踞首位
監察全球宗教自由機構「敞開的門」(Open Doors)公佈2025年《全球守望名單》(World Watch List),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超過3.8億基督徒因信仰而遭受甚高或極高的逼迫,其中中亞和非洲國家高居前10位。
-
信仰與中國文化論壇:「儒家君子」與「基督信徒」的跨界對談
2025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 (LIF)5月3日在香港舉行。其中信仰與中國文化論壇上半場次的會議以「君子與信徒」為主題,聚焦於儒家文化中的「君子理想」與基督信仰中的「信徒典範」,旨在通過深度的跨文化對話,探尋這兩種源遠流長的人格理想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
-
從温州走到大阪的中國傳道人:「我在日本『織帳篷』,也在等復興」
基督日報採訪了一位現居日本大阪的80後中國傳道人蔣道,瞭解他為何從信仰「飽和」的温州走出去,又如何在宗教冷淡的日本堅持宣教異像。
-
白煙升起!新教宗良十四世上任 將領導全球14億天主教徒
冒白煙了!白煙於羅馬時間5月8日晚6點07分從西斯汀聖堂煙囱升起,名號為「良十四世」、69歲的美國籍樞機主教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當選為天主教會第267任教宗,他將領導全球14億羅馬天主教徒。
-
《尼西亞信經》歷史探討:界限與包容 1700年後的信仰堅守與教會反思
今年適逢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香港崇基神學院推出三輯神學對話視頻,主題為「我們眼中的《尼西亞信經》」。《尼西亞信經》全稱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歷經325年尼西亞會議與381年君士坦丁堡會議兩次重要會議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