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6月20日是"世界难民日",是联合国难民署(UNHCR)确定的一项纪念日,致力提高大众对全球流离失所者的关注。
此日亦是为响应支持全球难民的工作,颂扬因冲突或迫害而被迫逃离故乡的人所展现的毅力及勇气而设,希望让大众能对难民的权利、需求及梦想更加重视和了解。
香港世界宣明会荣誉顾问赵焕明在《基督教周报》撰文呼吁香港教会及信徒关注难民需要。他表示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报告,全球难民及流徙人数高达1亿2千万,这意味著平均每67人中就有1人是难民。这一数字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但10年前,全球难民及流徙人数仅有6千万,这是今天的一半,他感叹:"当世界愈来愈富庶,科技愈来愈进步,资讯愈来愈实时,为甚么我们像变得更野蛮、更混乱?"
赵焕明在约旦、肯尼亚和孟加拉的难民营中多次接触到难民,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心声。他表示,许多难民都是坚强的人:"每位难民都有自己的家庭、梦想和信念。在艰难的环境中,他们每天都在微小的可能中默默耕耘,奋力向前。"
在离开难民营之前,赵焕明经常询问难民们:"有什么想对香港的朋友说?"他们的回答总是简单而深切,充满对故乡的思念与希望。难民们表达了强烈的渴望:"我们想回家!"同时也请求道:"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以及:"请为我们祈祷!"他邀请信徒为难民祈祷:求上主赐他们勇气、盼望、机会。
近十年的难民历史回顾
叙利亚内战(2011年开始) 叙利亚内战持续了13年,导致超过1,200万平民逃离家园,其中近600万人逃往土耳其、黎巴嫩和约旦。
罗兴亚危机(2017年) 缅甸军队与罗兴亚人发生严重冲突,估计有80万罗兴亚人逃亡,越过边境抵达孟加拉。
乌克兰战争(2022年2月)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引发了数百万人的流离失所,超过600万乌克兰难民逃往邻国,另有超过800万人在国内流徙。
苏丹内战(2023年4月) 苏丹再次爆发内战,导致1,0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其中400万人逃往乍得、埃及、利比亚等邻国。
加沙冲突(2023年10月) 在加沙走廊,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激烈战斗使得近200万平民失去家园。这片面积仅有365平方公里的地区却成为了人道危机的焦点。
其他地区的危机 此外,阿富汗、南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委内瑞拉等地的冲突也持续造成大量难民。
"世界难民日"历史
回溯历史,"世界难民日"在2001年6月20日首次举行,旨在纪念1951年通过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50周年。该公约界定了难民的身份、资格和权利,以及提供庇护的国家应承担的责任。此外,为了协助受到母国压迫的难民和无国籍者寻求庇护,只要持有根据该公约签发的旅行文件,即可享受免签证(visa-free)旅行迁徙的权利。
今年的世界难民日聚焦于"与难民并肩"(solidarity with refugees)。
联合国难民署表示,"并肩"不只在言语上,更是付诸行动,包括倾听他们的故事、捍卫他们寻求安全的权利、寻找解决他们困境的方案,以及结束冲突,让他们能够安全地回家。亦包括确保他们可以在收容社区中成长,并为不同国家提供纳入及支援难民所需的资源。
该署网站上写道:"但最重要的是,并肩代表明确而勇敢地表示:难民并不孤单,我们不会背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