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源牧師談突破生命成長的桎梏——衝突

2012 四月 13日, 星期五 13:56

作者:林祥源牧師

追求屬靈成長,活出豐盛的生命不但是神的心意,也是很多基督徒心中的渴求。為此,我們讀經禱告,團契聚會,喜見靈命開始出現成長的特徵:內裏的渴慕增強、外在的行為有所改變。然而,好景不常,不能持續。

究其原因,正是靈程上出現了成長的桎梏,成為屬靈成長的阻攔,致使靈命停頓,甚至後退。基督徒的生活不再充滿喜樂與動力,信仰成為重擔與負累,嚴重時成為基督的反見證,何等可惜。

換個角度來看,桎梏亦可成為我們生命的試金石。若是從聖經的教導來正面看待這些挑戰,知道經過磨煉,跨越攔阻後,神會使我們的生命更加堅實,成為他人的祝福。

「人」是靈命成長的首要桎梏

說來很具諷刺性,幫助人成長的是「人」,使人跌倒的也是「人」。我們必須小心,不要成為別人的絆腳石,因為使人跌倒的罪在主的眼裏是極其嚴重的事。

先不談別人,因為我們無法控制其他人的想法與行為(Action),但當遇到有負面影響的人或事時,可以調適自我反應(Reaction),使對方的行為不致被撒但利用,成為牠攻擊我們的武器。

很多人信主後就自然加入教會,與眾信徒一同敬拜、聚會、交往、事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開始看到別人的短處或問題,有人唯利是圖,有人搬弄是非,有人心高氣傲,有人貪小便宜,有人說話不慎。對待這些行為,第一個反應就是錯愕,接著會灰心,導致有人在屬靈追求上停頓下來;有人則離開教會,甚至有人放棄信仰,這都是非常可惜的現象。

Like Us on Facebook

認定教會的「方舟特性」

「神愛世人」(約三16),這是我們從開始信主或年幼時就已耳熟能詳的經節。但是,「世人」的具體意義是什麼?很多傳道人喜歡用方舟去闡述救恩,說到耶穌是我們的方舟。當神的審判來臨時,耶穌就是我們的救贖,在方舟裏的人都得救。

我把這種論述稍作延伸並擴展。教會猶如方舟,其間的人如同置身方舟的種種動物,每個人都有其特性。好的特性,讓你喜歡;「壞」的特性,令你討厭。

正如教會中有人具備獅子的特性,很喜歡做王,駕馭別人;有人像驢子,非常頑固,不易合作;有人像兔子,行動迅捷,卻缺乏深思;有人像烏龜,慢條斯理,猶豫不決,決而不行。

當然,並不是說就睜隻眼閉隻眼,讓這些人性的弱點、缺失在生命裏發酵,害己害人,而是必須承認,現實就是如此。

殊不知,主耶穌是先救我們,然後通過祂恩典的方式教導我們。所以是先救後教,而不是先教好才施救。

「愛」與「喜歡」的區別

我們必須承認,有些人的性格實在難以令人喜歡。可是,聖經教導要彼此相愛,不是彼此喜歡!原來,「愛」(Love)和「喜歡」(Like)在本質上是有差別的。

什麼是「喜歡」?當你看見一個人彬彬有禮、處事得體、儀表出眾、舉止優雅時,你很自然會喜歡他。「喜歡」就是你欣賞他的長處,被其優點所吸引。

那麼,什麼是愛?「愛」就是當你看見這人的另一面,你見識到他的脾氣,領教了他的專橫,甚至亦曾被他的急躁冒犯過,仍能接納他,希望一切好的、對他有益的事都會臨到他。你的這種想法與態度,就是聖經所說的「愛」。

所以,你可以不欣賞一些人的獨特個性,亦可以不喜歡一些人的行徑,但我們仍要去「愛」這些人。願神改變他們的生命,願一切對他們有益的事(包括靈命的成長)都會臨到他們。

化衝突為成長的機遇

我們亦看見很多基督徒因為在教會裏與人衝撞過,有時傷害了人,有時被人傷害,靈命的追求一落千丈。有些人會因噎廢食,在教會中做獨行俠,與人保持距離,以策安全,不想再被傷害。任何小組、團契都不想參加。

其實,一個很健康的教會不是一間沒有衝突的教會,乃是一間善於解決衝突、甚至能把衝突轉化為成長機遇的教會。在衝突中,你首先要從衝突的熱鍋中跳出來,用冷靜的頭腦和眼光去思想整件事情。

從靈性的角度來看,我們對衝突的反應,或者說對那個與我們作對之人的反應,常顯示出我們靈命的狀況。我們每個人都好像一桶看來非常潔淨的水,在靜態中看不出水的下面是否有垃圾、泥沙等雜物沉澱,直至你把桶使勁搖一下,桶裏的水是否真的乾淨就會一目了然。

我們的靈命不也是一樣嗎?在平常和順的日子裏,豈不也是一位又良善、又忍耐、又有愛心的好基督徒嗎?但是,直到有人衝撞我們,刺激一下,內在和外在的反應就把我們的真像顯露出來。

有時,認識自己本相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可是,靈命長進的起點都必定是從對自己有徹底的認識開始的。人際間的衝突絕對不是神所願意看見、人又喜歡的事情,但全能的神卻常用這個過程使祂的兒女生命變得更加成熟。

「我」是導火線

在衝突中,我們必須認識到事已如此,每個人都有責任。有時,發現某人無故冷淡起來,甚至常找麻煩、事事作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很可能先前你在無意中已經得罪了對方,因而向你反擊。

在我們的邏輯思維中,常會覺得無意的開罪並不需要道歉,因為不是故意的。但是,請問若是你被一個體重二百多磅的男士「無意」踩了一腳,你會覺得痛嗎?當然痛。有意地踩與無意地踩對受踩的人來說一樣都會痛。

同樣,一句傷害別人自尊的話語,無論是有意或無意,聽的人都會感到痛楚。因此,我們要為自己對人「無意」的開罪與傷害道歉,請求饒恕。多少時候,我們會為別人對自己的過度反擊,心中憤憤不平,由此作出更猛烈的還擊,使衝突不斷升級。其實,當其中一方肯說一句退讓、道歉或者請求饒恕的話,整個事態即刻會有180度的轉變。

效法詩篇作者的禱告

一旦衝突,無論哪方都會感到被冒犯,心中充滿委屈與怒氣。此時,你需要來到神的面前向祂傾心吐意,盡訴苦衷。在禱告中,我們只管「開口」,把你的情緒化作言詞,向神傾倒。與此同時,由於內心的痛苦,言詞可能變得比較血氣,甚至充滿怒氣和怨氣,這又何妨?詩篇的作者豈不也曾這樣禱告嗎?

原來,神是容许我們向祂申訴的,「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十二19)。當你大聲禱告向神訴苦時,你的心靈就會開始得醫治,聖靈亦會引導你的思想,帶你進入基督裏的盼望與饒恕之中。

尋找合適的傾訴對象

除了禱告以外,你亦可找牧者或教會中比較成熟的肢體交流。當然,需要清楚:這樣做,絕非為拉攏勢力、中傷對方,乃是為了尋求屬靈的力量與智慧的啟迪。上帝是智慧與安慰的源頭,祂亦常用所揀選的器皿作為祂恩典的管道去祝福祂的兒女。

因此,我們要謙卑地尋求別人的幫助。這些肢體的聆聽、代禱與陪伴,常是我們化解種種人際關係衝突的力量。

為逼迫你的人祝福

這是主耶穌的吩咐,祂自己亦是這樣行的。以德報怨、以代禱代替咒詛。還記得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那些釘死祂的人禱告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二十三34)嗎?

通常,屬靈的事不能用常理去測透,當我們為那些逼迫、誤解、對付我們的人禱告的時候,基督的靈就充滿我們,使我們能真正地從心中寬恕那些冒犯、傷害過我們的人。這種超越人間的愛的能力,只能是在為仇敵禱告時奇妙地獲得。

謙卑為懷是繼續前進的台階

在教會中,我們亦曾看見雙方發生矛盾與衝突時,堅持己見,各不相讓,誰亦不願先退或先讓,或者看誰先死,誰先見主。這種態度,不但失去見證,使聖工受損,更重要的是我們的靈命的成長會因此停頓下來。多少時候,我們不肯面對這個問題,往往採取迴避的態度,帶著心中的怨恨甚至仇恨去做「展示基督大愛」的工作,以這樣的心境去事奉,該是何等辛苦和無奈。

當然,我們不是說要解決所有人際間的衝突之後才有資格事奉,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有時即使你願意主動道歉和好,對方也未必一定願意配合。但是,對於你來說,你已經能放下、能退讓、能釋懷、能不被壓制、捆綁,甚至被控告,說明你已經從衝突中走出來,繼續向前邁進。至於對方不解怨的心態,亦只有讓神自己與他交涉了。

在自然界現象中,我們亦可學到相同的 課。當兩隻山羊在險要的高山山路上狹路相逢,一隻要上,一隻要下,不能轉彎,也無法後退。在這種情況下,一種天然且必然的動作就會出現,上行的羊會先跪下來,讓要下山的羊跳過自己,然後再繼續前行,往高山「爬升」。矛盾就這樣解決了。

我們要在生命、事奉和事業上繼續攀登,必須先跪下來,謙卑自己,前面的攔阻就會清除,你就能勇往直前直達標竿。

作者係美國加州聖地牙哥主恩堂主任牧師。

蒙允轉自《使者》雜誌2012年3/4月刊《突破生命成長的桎梏——衝突》一文:

http://afcinc.org/LinkClick.aspx?fileticket=wkiwYzQA8aU%3d&tabid=3339&language=zh-HK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