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普遍信有上帝 專家促把握「信仰黃金時間」 近年有宗教認知和科學研究發現,3至4歲的兒童已關心屬靈的事,相信世界有神和魔鬼。這對兒童事工有何啟迪﹖資深兒童傳道人兼心理學家趙孝菁從兒童認知發展及腦神經科學角度探討兒童事工,認為幼兒期間正是「信仰黃金時間」。
嬰兒能信而受洗嗎﹖唐崇榮牧師:沒有違背《聖經》原則 不少基督徒可能對嬰兒受洗有疑問, 為什麼嬰兒未信都要帶他受洗呢?又會否違背因信而受洗呢?唐崇榮牧師表示嬰兒受洗是表達接受基督的方式之一,沒有違背《聖經》的原則。
英國無信仰人口逾半創歷史新高 17至24歲人群居多 英國社會信仰調查結果近日出爐,數據顯示無宗教信仰的英國人佔總人口53%,創歷史新高。英國聖公會教徒數量也明顯減少,令人驚訝的是大多數年輕人沒有信仰,種種現象引起宗教領袖擔憂。
四大誤區容易令基督徒「自以為榮耀神」 「活著是為榮耀主」是每個基督徒的生活準則,但加拿大頌主播道會牧師梁幼忠牧師在《今日華人教會》發表文章提醒基督徒,過於著意「榮耀神」會成為真正榮耀神的阻攔,並明確提出「信徒自以為榮耀神的四大誤區」。
戰地宣教士分享伊斯蘭工場艱巨福音使命 自從911事件後,國際形勢不斷轉變,尤其伊斯蘭工場的宣教士要面對不穩定的政治形勢,福音工作步步為營,甚至隨時為福音而殉道。一位戰地宣教士分享了宣教士的「使命」,以及如何面對傳福音的考驗。
正道神學院林國亮院長談家庭問題—當代教會面對的挑戰 統合過去數十年實証研究的結論,一個有愛而長久委身的關係是人生最大的禮物。而養育孩童最好的環境,亦是由親生父母親自撫養、家人衝突少的家庭。「不要怕他們,要記得主是偉大可畏的,要為你們的兄弟、兒女、妻子和你們的家爭戰」
北京教會回歸《聖經》毅然取消兒童主日學 教會的兒童教育少不了兒童主日學,但今年北京的福音教會卻取消了四班兒童主日學,讓百多位孩子與成人一同敬拜,引發不少關注。在主任高真牧師看來,兒童主日學的做法並沒有實質《聖經》的依據,因此突破推動變革。
聯合衞理公會擬制作「性別中立」讚美詩 美國聯合衞理公會(Th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UMC)正在考慮制作官方的讚美詩,去掉讚美詩裡頭對上帝帶性別的稱號。他們認為用男性或女性來表達上帝都不夠恰當。
羅德麟牧師:如何建立更美的教會﹖ 新一期的華福刊物《教牧分享》就如何建立更美的教會,邀請澳洲天恩華人長老會顧問牧師和澳洲華人教牧神學院院長羅德麟牧師從《聖經》並結合他個人過去牧養的經驗探討何為教會,以及其本質和使命。
台灣「得勝教會」服侍出獄人士 誓化「黑道」為「正道」 全世界第一家專為黑社會人士而設的教會「GMI得勝教會」於在上月27日在台北舉行了盛大的獻堂典禮,有超過300位牧者同工出席,由台北靈糧堂周神助牧師證道,並宣告得勝教會是靠主得勝的教會。
「2014台灣領袖高峰會」台北落幕 比爾‧海波斯強調團隊心靈需要 由標竿教育基金會與基督教福音協進會合辦的「2014台灣領袖高峰會」已於11月7-8日在台北真理堂舉行,今年的主題是「邁步向前」。美國芝加哥柳溪社區教會主任牧師比爾.海波斯(Bill Hybels),也是全球領袖高峰會創始人,在第一場信息分享中強調領袖首要有「謙卑」的價值才能學習。
拆解教會牧養危機 擔任 劉振鵬談如何帶來「零的突破」 香港浸神的劉振鵬牧師在新一期的院訊中回顧他過去七年擔任顧問牧師的工作,不僅見證了上帝在他與肢體之間動工這一種神聖奧秘的三角關係,同時,他提出關於「牧養關顧」的思考亦值得我們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