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終身大事,想避免找錯對象而婚後觸礁,應先清楚以下的擇偶藍圖。
外在條件的考慮
擇偶時一般人常先考慮年齡、相貌、身高、學歷等外在條件。
其次,了解對方的家庭狀況、職業性質、經濟能力、健康狀況及共同興趣等背景。既然婚姻是兩個人「全人」的結合,當然應重視彼此外在條件及背景的喜好和考量。
內在條件的考慮
◆是否有成熟的個性?
有沒有看過三十歲的「小孩」?說不定他還是博士呢!
與個性怪異偏激或心理不成熟的人一起生活,是十分痛苦的,除非願意一輩子承受他的無理取鬧,把他當作不懂事或有心理障礙的異類。這樣的婚姻當然不幸,很少人能夠忍受這種夫妻關係。
◆是否有責任感?
長大成熟重要的指標是能為自己負責。夫妻若能為共同組成的家庭來負責,就是經營婚姻生活最根本的條件。
人生有许多風波險阻需要克服,能負責的人,才有勇氣、毅力去承擔。這種人也較能持守婚約,即使婚姻有問題,也會設法解決。
◆是否具備良好品格?
具備好品格,代表一個人有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和負責任的態度。男女關係隨便、賺錢手法不當、不守信用或善欺騙的人,必有品格上的問題。
你要尋找的對象不可能是個聖人,但是理想的對象至少在他/她的不完美生命裡面,有知錯能改及奮發向上的潛力。
Like Us on Facebook
◆是否有相同的信仰?
宗教信仰最能夠直接影響價值觀、人生觀。如果要親密地生活在一起,而雙方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同,那麼婚姻生活遲早會出問題。
不同宗教信仰常造成時間分配、活動安排、金錢使用、朋友選擇等的歧異,相處起來困難重重。
信仰是生命的中心、生活的主軸,兩個相同信仰的夫妻,更能夠同心同行,親密共赴婚姻之旅。
其他條件的考慮
◆是否重視家庭?
渴望結婚的人不一定懂得珍惜婚姻和重視家庭生活,難怪许多人婚後無心經營婚姻,無意建造家庭。家是愛之窩,需要懂得「夫妻關係是一生的珍惜,婚姻生活是一世的學習」,以及「任何成都不能比美家庭幸福」的道理的人,才能共築並共享人的最愛:家庭。
◆是否能與家人善處?
「結婚是兩人的大事,婚姻是家族的要事」。有些人以為結婚只是夫妻兩人的事,因而不在乎與雙方家人的來往,這樣的觀念很容易引發家族衝突。
擇偶時要多了解對方與家人的關係。與自己的家人水火不容的人,很可能也無法使自己所建立的新家庭溫馨和樂。為逃避不愉快的原生家庭而結婚者,婚後常對婚姻問題採取迴避、放棄的對策。
◆是否能成為好父母?
一般而言,結婚後建立家庭,具有延續生命的重要目的。好好養育下一代是夫妻的祝福與責任。
因此,我常問正在考慮結婚對象的未婚男女:你是不是希望他/她成為你兒女的好父親/母親?步上紅地毯前,不要只知道對方是你的好情人,還要相信他/她也是孩子的好父母。
◆是否能成為好伴侶
談戀愛時,我們重視對方是否能成為情人、愛人。其實在漫長的婚姻生活裡,對方是否能成為你終生的朋友更是重要。
许多人可能適合當婚前的浪漫情人,但婚後可能無法成為共度一生的親密伴侶。維持美滿的婚姻,不只需要激情,更需要綿延一生一世的深厚友情。
基礎最重要
穩固的擇偶藍圖像個金字塔,最上面的部份是身材、長相、性的吸引力等等外表的考慮,假如你把它們放在最下面做基礎,那麼你的婚姻就會變成頭重腳輕的倒三角形,一推就倒,經不起考驗。
正確的擇偶觀並非不重視外表及家世、學歷、職業、興趣等外在條件,而是擇偶必須更加重視內在條件的考量。追尋另一半時,對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信仰和品格以及彼此的相似程度,應是最重要的考量。
夫妻個性相似較易相處,個性相異較多互補。若彼此個性差異大又想相處得好,需要雙方具有穩妥的信仰及品格基礎,加上高成熟度的接納和調適力。
明智慎重的擇偶雖是步入美滿婚姻的第一步,擇偶成的關鍵,不只在於找到一位理想的對象,更是在乎自己先成為合適的對象。
起初,上帝造男人,認為男人獨居不好,便又造了女人,然後把女人帶到男人面前,設立了人類第一宗婚姻。從基督教的觀點來看,婚姻是上帝的特別賜福。
好的開始是成的一半
無奈,今天世界各地正面臨婚姻的危機,由於離婚率的迅速增加,兩性關係所引起的問題也日益錯綜複雜。许多男女以最興奮的心情步上紅毯的那一端,卻終致宣告仳離勞燕分飛,真是不幸。
夫妻是所有人際關係中最親密的一環。為了獲得婚姻所帶來的祝福,並能彼此親密白首偕老,男女雙方得在婚姻的旅途上,共同極力維護,並在婚前有所準備。
以現代婚姻的趨向來看,經營婚姻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結婚男女婚前需要高的成熟度,婚後需要認真地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幸福美滿。
「婚前多一分準備,婚後少十分疲憊」,現今卻有很多男女在婚前沒有充份的準備,就貿然結婚,到頭來,不免徒留遺憾。包括婚前教育、婚前協談及婚前輔導等婚前準備,是決定婚姻是否成的要素,「好的開始是成的一半」,婚前有好的準備,婚姻較容易成。
必修課程
每年都有许多男女結婚成家,他們當中,有多少人意識到婚前準備的重要?我知道他們除了忙著與婚禮有關的準備外,很少有進一步積極地接受婚前教育和輔導的準備。然而,我們的社會對這些男女又提供了多少管道,幫助他們有充份的婚前準備呢?
三十幾年來,我個人一直有一個信念、理想與使命,就是希望我們的社會能愈來愈重視「婚前教育與輔導」的重要,並具體提供有效的管道。
對中學以上的學生,尤其是適婚年齡的男女,務必提供婚前教育的相關課程。
對於男女交往前後遇到與個人或雙方有關的問題時,及早提供以解決切身難題為主的婚前協談。
對於即將結婚的男女,則務必要求他們接受更符合每一對訂婚男女深入又切身需要的婚前輔導。
將婚前教育視為「必修課程」,把接受婚前輔導列為「必備條件」,實有必要。
預防勝於治療
一對基督徒父母說得好:「對兒女的婚事,我們只有兩個要求。第一是找個相同信仰的對象;第二是接受真愛協會的婚前輔導。」
令我欣慰的是,台灣已有「家庭教育法」,每一對結婚的男女,須在婚前接受至少四小時的婚前教育課程。盼望不久的將來,婚前輔導也能成為婚前必要的準備。可喜的是,在美國已有愈來愈多論及婚嫁的男女向本會尋求婚前輔導。
多年來從事家庭婚姻教育與協談工作的經驗,使我愈發深信婚姻問題是「預防勝於治療」。因此,筆者多年來不但大力鼓吹婚前準備的重要,並極力在工作崗位上,喚起社會大眾重視經營婚姻並投入挽救婚姻的行列:從婚前多準備,婚後續裝備著手。
美滿的婚姻始於成的擇偶,在追尋理想結婚對象的過程中,別忘了適時接受婚前教育、協談及輔導的必要性。
本文源自《真愛家庭雜誌》,作者:葉高芳,經刊主蒙芸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