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人」有學問!情商專家余德淳:好的責備醫心病!

2017 九月 11日, 星期一 2:45

余博士從聖經的角度向聽眾講解責備,並分享自身的經歷。(圖: 網絡)
余博士從聖經的角度向聽眾講解責備,並分享自身的經歷。(圖: 網絡)

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責備,就像老師對學生的斥訓、上司對下屬的指罵,往往都造成一些不快的場面。然而,余德淳博士反問:「責備真是一件不好的事嗎?」

投身心理治療30年的余博士閱人無數,而「疑病症」的案例卻是令他格外深刻。這種病在醫學上可謂是奇難雜症,患者時常懷疑自己身患重病,其實不過杯弓蛇影而已。而根據余博士所述,這病症的是不少留學生的「通病」,病因是源於對雙親的內疚,因他們在海外荒廢學業,瞞著父母過著糜爛的生活,還有同居、吸毒等行為,故此常受良心責備,久久不能撫平。

但余博士稱,曾有案例中的患者因有了信仰而不藥而癒,他解釋:「這是因爲他在責備中經歷了神赦罪的恩典,安撫了他的不安,故此他不再自責內疚,最後還使他的父母也歸信耶穌。」

聖經耶利米書31:20中有關於責備的經文:「耶和華說:以法蓮是我的愛子嗎?是可喜悅的孩子嗎?我每逢責備他,仍深顧念他,所以我的心腸戀慕他,我必要憐憫他。」一位女士的兒子沉迷電玩,屢受責備仍不為所動,因此請教余博士如何有效責備兒子。余博士建議她用以往一樣的方式去責備,不過在結尾時加上一句:「即便如此,我依舊一樣愛你。」結果她的兒子當場呆立,深受感動。由此可見在責備中表達「愛」才是最重要的,就如經文所說,即便神責備人,但仍然是以愛出發。

Like Us on Facebook

余博士又為聽眾解釋經文中「憐憫」二字。「憐憫」一詞予人一高高在上的感覺,正如當社交上表達同情的時候,人們不會用到「憐憫」二字一樣,因此一些大學教授最抗拒此詞。余博士說明:「憐憫二字的代價是十字架,是耶穌基督顧念人的脆弱,因此祂認為值得犧牲自己去救贖我們。」

在責備當中,當人知錯悔改,骨子裡自然渴望得到原諒,而余博士指出這是神賦予人的天性。就如小孩被責備而不獲原諒時,他們往往會鬧彆扭或是發惡夢,是因為得到原諒才能使他們的心平靜下來。

余博士闡明上帝責備與人責備之差別處:人的責備往往只流於言語上的斥罵,往往使對象感覺厭煩;而上帝責備卻使人良心不安引其自省,並奇妙安排不同的人在生命中加以扶助,幫助他得著改變。余博士說:「上帝的愛比人長、沒有痛苦,也超越了時間的限制,而且永遠與人同在。」

他表示神是「愛之深,責之切」,祂憐憫世人,以行動教導人去愛人。因此他認為,當遇上一些討厭的人時,該學習神去接受一個看似不可愛的人。

最後,余博士向聽眾分享一個關於「責備與憐憫」的親身經歷。余博士的母親在他13歲的時候患癌,而當時身為人夫的父親卻做出了一些有負母親的事。余媽媽現年91歲,卻依然對丈夫當年的事隻字不提,甚至余博士弟弟至今仍不曾知道父親曾犯的過錯,可見余母因為愛而憐憫丈夫,甘心獨自忍受委屈而沒有揭露他的過犯。而上帝亦憐憫余媽媽,除了使她長壽,更使她的丈夫浪子回頭。余爸生前亦受到良心責備,因此用餘生亦全心全意愛余母。上帝憐憫余媽媽,使她的婚姻失而復得,而老人痴呆症也使她忘了丈夫而然去世,因此在她的晚年亦得著快樂。

余博士說:「上帝對我們的愛是超過人,祂希望人回到他身邊,重新調整人的生活。即使現在失去了美好的東西,但祂會還給你更好的,這便是上帝的愛。」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