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蔽」個案一:
Bill,16歲,中三程度,「隱蔽」34個月。
隱蔽原因:逃避學業壓力和生活困難,自己沒有信心面對。
生活狀況和感想:留在家中沈迷於打機,最嚴重的時候只稍為睡一會,便再坐於電腦面前,唯一的戶外活動就是出門買飯。起初感覺不錯,但漸漸感到無聊,長久下去不是辦法。出街時會帶住MP3耳筒或帶帽,令自己有安全感。
「有時覺得孤獨,覺得無人瞭解自己。有時想出去,但又好似無出路,冇辦法出番去。覺得外界D人對自己呢類年青人盲目批評,會睇唔起自己,所以會自卑。」
「與媽媽和弟弟關係可以,起初有與朋友連系,但漸漸也不想與朋友接觸見面,只是留在家中。親戚冷言冷語。」
======================================
以上的Bill是香港「隱蔽青年」中的一個,然而,香港的「隱蔽青年」有多少,他們為什麽隱蔽?他們的情況如何?社會又可以如何幫助他們?
為了令社會大眾更瞭解一班備受忽視的「隱蔽」青年的現況及需要,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有網能量」青年導航及發展中心主辦了「隱蔽青年」現況及需要研討會,是次研討會並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協辦,於2005年3月19日舉行。
研討會上,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黃昌榮博士就何謂「隱蔽」青年分析其現象與社會危機、青山醫院精神科高級顧問醫生梁崇斌醫生及風采中學的曹啟樂校長,分別就潛藏於隱蔽世界所引發的精神健康問題及凝聚社會能量協助跳出「隱蔽」框框發表其專業意見。同時,「隱蔽」青年及家長分享其經歷和感受和「有網能量」上門追擊隊隊長分享接觸「隱蔽青年」個案的經驗。
Like Us on Facebook
何謂「隱蔽青年」?
根據基督教服務處提供的資料,「隱蔽青年」一詞,來自日本的「青年隱士」現象。當時日本泡沫經濟爆破,有300萬青少年處於「隱士」狀態,沒有讀書沒有工作,長期躲在家中,日以繼夜與網路遊戲、床鋪、電視為伴,活於自我世界,繼而與人疏離;繼而與社會如學校、社區、工作、朋輩隔離。此現象漫延至同樣經歷長時期經濟衰退的香港。
香港的「隱蔽青年」知多少
青年事務委員會的資料顯示,香港現時約有11萬15至19歲青少年,處於既非在學進修,亦非待業或就業的情況,稱為一種「無依附的狀態」。在這羣失去前進動力的青年中,他們部分會以違規行為來表達對社會的不滿及控訴,然而,卻有一群沒有任何「反社會行為」的『隱蔽』青年, 這班青少年喜歡長期隱蔽在家打機上網,不願意與人接觸。他們所面對的困難及需要往往備受社會忽略。
為統計現時香港有多少這類的「隱蔽青年」,以提供專門的協助,基督教服務處「有網能量」青年導航及發展中心向32間中學取得隱蔽學生的數字,再以本港青年人口比例計算,來粗略估計10歲至24歲「隱蔽」青年的數目。
據估計,本港約有超過6,000個可稱為隱蔽青年和潛在隱蔽青年(6,430),不過中心總協調主任應鳳秀就表示,其實這個是非常保守的數字,絕大部分隱蔽青年已離開學校,因此以隱蔽學生數字作估計必定低估了有關情況。
基督教服務處首創「上門追擊隊」
為了幫助這班青少年加強生活和工作的動機及恢復與社會、家庭的聯繫,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得到青少年持續發展及培育基金資助,泛基企業有限公司及bauhaus贊助,於去年10月成立「有網能量」青年導航及發展中心,成立了「動力熱線」及「上門追擊隊」,首創主動提供上門輔導及訓練予隱蔽青年的服務,藉此燃點他們的前進能量。
熱線成立至今只有4個多月,有網能量已有37個隱蔽及缺乏前進動力青年的個案,甚至仍有超過60名青年正安排上門追擊服務。這些個案的主要特點是自信心極低、無安全感、好怕與人接觸,而且自我照顧能力較低,有前線社工更發現有隱蔽青年的心理發展比其真實年齡為慢。
上門追擊分隊隊長高佩怡(港九區)表示:「曾經遇過一位19歲的青少年很依賴母親,很多事情都要得到媽媽的同意或幫助,簡單如填表,青少年也認為自己是3至4歲的小孩,遇到不開心及不如意的事就會踏地、打牆、哭及發脾氣。」
「隱蔽青年」現況及他們的需要
研討會上,主講嘉賓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黃昌榮博士指出:「隱蔽青年現象的出現,與社會排斥是有莫大關係的。他們多來自低下階層,被排擠於校園、消費活動和就業市場以外。面對種種社會排斥,他們以自我隔離或自我排斥的方法,減少甚至終斷與別人交往,以應付人際關係、發展機會減少和生活貧困所帶來的挫折。在長期被自我排斥與社會排斥的雙重打擊下,個人的人際網路、經濟條件與生活起居也逐漸遠離主流社會的生活質素和方式。」
主講嘉賓青山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梁崇斌醫生表示:「青少年把自己隱蔽起來是一種社交退縮行為,可能會導致他們的精神健康受影響,如可能會出現抑鬱、社交恐懼、人格障礙等,社會應加點關心避免情況惡化。」
總協調主任應鳳秀呼籲社會人士關心這班隱蔽青年的需要,應鳯秀表示︰「要有效協助隱蔽青年,主要是不要將他們以問題化的角度去處理,以致急於把他們拉出社會工作或讀書,年青人在這個成長過渡期可能需要空間去探索前路及有足夠機會去發掘潛能,我們應重點建立安全感及燃點希望,讓他們恢復對自己、對人及對社會的信任及希望,從而步出自我封閉的框框。因此我們的社工每次上門追擊時都會營造歡樂氣氛及送上一點小禮物表示關心,效果相當理想。」
基督教服務處呼籲,如發現在14-21歲的「隱蔽」青年,請即致電「動力熱線」6575-9990。熱線接聽時間:逢星期一至六早上10時至1時及下午2時至9時。
最後我們聽聽「隱蔽青年」家李太的心聲:
李太的兒子去年從內地移居香港,因未能適應本港的生活而隱蔽在家中達9個月;李太對此情況感到憂慮及無助。擔心兒子終日賦閑在家,影響成長及未來投身社會。李太現時需要長時間外出工作,故此未有足夠時間照顧兒子及與其溝通。
李太在從前的學校社工得知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有網能量」青年導航及發展中心的「動力熱線」及「上門追擊隊」服務,主動尋找青年導航員(由註冊社工擔任)的幫忙。青年導航員主動上門接觸其兒子,成
推動其兒子到中心參與活動。李太感到兒子不再無所事事自閉在家,感到十分安慰。
相關報導:
基督教服務處為「隱閉青年」 燃點生命能量(2004-12-01)
「我要返學」——基督教服務處「有學返工程」專訪(200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