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緣何如此沉重?

——透視中國高校學生自殺頻發現象
2004 五月 28日, 星期五 17:05

2003年9月8日,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寧靜優美的上海復旦大學校園,卻被一陣驚慌的叫喊聲所打破:有人跳樓自殺了!

躺在血泊中的,是自該校留學生宿舍樓23層一躍而下的女研究生楊某,年僅25歲。在眾人的一片息聲中,一個花季少女就此香消玉殞了。

兩天之後的9月10日,中國迎來了第一個“預防自殺日”。

翻開近年來的中國高校學生自殺檔案,滿目皆是觸目驚心的記錄:

2002年4月,黑龍江某高校2000屆一女生,在校園跳樓自殺;同年6月,廣州某高校一研究生自殺身亡;9月,天津某大學一女生自殺後獲救......單單貴州省,2002年全省十所高校中,高達八所發生學生非正常死亡,共計十三人,其中大多數為自殺。

2003年3月,長沙某大學一學生跳樓身亡;同年4月,北京某大學歷史研究所一學生跳樓身亡。而武漢市幾所高校,則在2003年春季開學後的短短數月內,接連發生了一連串的學生自殺事件,其中十人身亡,兩人經搶救後活下來。

在輿論的強烈關注下,2003年4月8日,湖北省教育廳為此專門組織召開了 “防止高校學生自殺專題會議”,有全省81所高校黨委書記參加。這是中國大陸有史以來,第一次以防止高校學生自殺為專項內容的研討會,可見該問題已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Like Us on Facebook

人們不禁要問:這些“天之驕子”們到底怎麼了?對他們來說,生命緣何變得如此之重、不堪承受?

青少年的頭號殺手

根據中國衛生部門去年的調查,每年有28.7萬人死於自殺,另有約200萬人自殺未遂。該數位意味著,每兩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自殺,另有八人要殺死自己而未能如願!這是何等的令人震驚!

自殺,已經成為大陸排名第五的死亡原因。而在15-34歲的群體中,更是頭號殺手!伴隨而來的,是每年全國有150萬人,因家人或親友的自殺而産生長期而嚴重的心理創傷。其中包括135萬的年齡小於17歲的孩子,親身經歷或目睹著父母死于自殺。

據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對自殺者的調查表明,37%的自殺未遂者,在自殺前考慮自殺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60%考慮自殺的時間不超過2小時。正當國人為經濟起飛而歡欣鼓舞時,緣何又有這麼多人卻在生命的某一刻,感覺除了死亡,別無其他出路可以選擇?甚至包括那些人人羡慕的“天之驕子”大學生?問題到底出在哪?

昔日清純校園不再,大學生心理尚需“畢業”

在“防止高校學生自殺專題會議”上,有關部門要求各高校切實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找出自殺原因並加以疏導。據湖北省教育廳政治思想工作處一位負責人總結,學生自殺的原因主要為下列四個方面:

1.學習及就業壓力逐年增大,學生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或所學專業不熱門,怕將來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走上輕生之路。

2.沈重的經濟壓力所帶來的思想包袱。據指出,單在湖北的50萬大學生中,就有20%即近十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高昂的學費及其它費用,使得大學生成為了家庭中沈重的經濟負擔,讓家庭喘不過氣來。許多學生為此對家人深感內疚,企圖以自殺來解脫。

3.獨生子女現象也成為不容忽視的原因。獨生子女長期依賴所養成的生活習慣,難以面對進校園後的獨立生活。

4.某些網路媒體及小報對自殺的美化描述,也是促使學生把自殺不當一回事的誘因。

該次會議也坦承,現在許多高校的心理諮詢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不夠,甚至許多老師也不願涉足這一領域。一個極端的例子是:某高校一名原本負責心理諮詢的老師,由於長時間接觸學生們所傾訴的殘酷現實,最後自己也染上了心理疾病而無法繼續工作。

一連串的高校學生自殺事件,也揭示出大學生們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黑龍江大學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崔建華教授,感慨地說出他的擔憂:原本清純的大學校園如今已非一片淨土,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十分集中和突出。

據介紹,目前許多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學時,都要進行人格問卷調查,然後將學生分成A、B、C三類。有嚴重人格方面問題的為A類,較輕些的為B類,沒有問題的歸為C類。許多高校的調查都表明,每年A、B兩類的學生,大約都在全部新生的15%以上。2003年“北京高校學生心理素質狀況及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的研究報告”顯示,大學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問題的,已占了16.51%。

校園中的黑色煩惱

如今的中國大陸,在經濟上可謂“風景這邊獨好”,許多地區經濟成長率高達10%以上。可是相當一部份大學生,對此卻毫無熱情。應該振奮的,他們卻消沈,應該拼搏的,他們卻懶散。

究其原因,一種說法是,在這些經歷過寒窗苦讀、試場淘汰洗禮的“天之驕子”身旁,如今卻湧現著大量的靠投機坑騙而一夜致富的“成功人士”、“商業大款”,顛覆著傳統上“學而優則仕”、“熬得寒窗苦,方為人上人”的觀念,從而讓大學生們心靈備受煎熬,產生嚴重的心理失衡。在“有錢就是成功”的世界,他們感覺自己的努力毫無價值,漸漸在消沉中對生存失去興趣乃至感到絕望。

另一種說法是,現在大學生們所受的教育“食譜單一”。周圍的環境灌輸給他們的觀念,就是發財致富、快速成功,卻缺少了完整的人生觀教育,以致他們認為發財致富就是成功人生的全部。一旦自己力有不逮,就覺得生命毫無意義,也愧對家鄉父老對自己的殷殷期待,而決定“以死謝罪”了。

事實上,目前中國大陸各處湧動著的那種急功近利的浮躁氛圍,的確對學子們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甚至波及到尚在初、高中就讀的青少年學生們。《文匯報》去年12月,對1951名高一到高三的學生們進行“口頭語”調查時發現,高達77.35%的學生,對生活表現出相當負面的情緒,以及與年齡不符的憂慮症狀。

所謂校園中的“黑色煩惱”,大致表現為:心情“煩、悶、累”,污言穢語、行為不羈.“受教育沒教養,有知識沒文化”現象普遍,自我中心嚴重,不知如何處理人際關等等。“升學率”對教師而言,也成了近乎唯一的追求目標。有些班主任往往以考大學為誘餌,甚至用“讀書為掙大錢娶美女”的論調,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育氛圍出來的學生,其人生態度會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

為何現今許多大學生,一方面生命承受著難言之重,而放棄生命又到如此輕忽的地步?廣東茂名學院心理健康輔導中心主任吳雅文女士,道出了問題的核心。她認為這個群體有這樣一個普遍的心態:如果生活沒有意義,我為什麽還要留在世上?她驚訝于時下青少年學生,對生命的漠視到了駭人的地步,動輒可以放棄,不會珍惜。

根據搜狐網2003年9月對1066人的網上調查,47.09%的人曾經想過自殺;12.01%的人正想自殺;目前說不清楚,也許以後會想自殺的人16.89%;而僅有不到1/4的人,說從來沒有想過自殺。

當被問及想要自殺的原因時,回答“理想破滅,生存壓力”的,竟了63.57%;“戀愛失敗,家庭不幸”者21.29%;“疾病痛苦,難以忍受”,則15.14%。可見大部份自殺者,是因為人生的意義和目標不清楚或消失。而在高校自殺學生中,這一原因更加明顯。

青春無悔人生有路

在沈痛的現實教訓中,國人們應該看清了“物質不能決定一切”,經濟發達也並不能給人生意義指出正確的出路。迷茫的校園學子們,如何度過你們的青春歲月,又如何行走前面的人生道路?

古往今來所謂人生四大問題,即“你從哪來?”、“你如何活?”、“你為何要活?”,以及“你往何處去?”,人類上下尋索數千年,至今仍是一團迷霧,唯有聖經僅用一句話,就給出一個清楚明的答案:“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羅馬書11:36)

這句話告訴我們,人的起源是“本於神”,是神所創造;人生在世當“倚靠神”而活,不能沉迷一切“靠自我、靠物質、靠金錢、靠本事”的心態而妄自尊大;人生的意義乃為彰顯出造物主的榮耀;而人生及萬物的結局在“歸於”,神有最終的審判。

生命可以因在永恆中找到定位和延續,變得不再蒼白和飄忽。但願這些年輕學子們能夠認識上帝,而度過無悔的青春。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