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生抑鬱問題嚴峻 YMCA呼籲建立「三層應急機制」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近日發佈一項針對本地中學生的「精神健康素養」調查結果,揭示約三成(30.6%)受訪學生正遭受抑鬱症狀困擾。調查結果令人擔憂,不僅顯示精神健康問題在學生間的普遍性,亦反映了他們對於心理健康幫助的低求助意願。
調查:學生自我批評多 抑鬱焦慮增 幸福感下降 開學日前夕,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公佈《中學生幸福感調查》,發現中學生整體幸福感只屬一般;抑鬱指數屬正常範圍;5成多學生常對自己苛責;團體指出學生越多自我批評,越易受抑鬱,幸福感越低。
調查:教師、家長情緒壓力與學生抑鬱程度成正比 城市大學團隊調查,小學生情緒壓力三年最高,家長與教師亦處於中等或以上水平,團隊指學生、家長、教師心理健康互為影響,建議學校採用校本正向教育計劃,提升家長和老師的心理健康。
監獄實驗:閱讀聖經減低創傷後壓力 美國聖經公會在監獄進行一項研究,了解囚犯對抑鬱、焦慮、憤怒情緒的處理,發現閱讀《聖經》減低創傷後壓力。雖然實驗暫未普及社區,但美南浸信會神學院副教授蘭伯特表示,三年新冠疫情不少人痛失摯親,教會設立聖經課幫助人認識上帝,從而治療人的恐懼。
環聖新頻道探討情緒管理 首集:意識憤怒與釋放能量 環球聖經公會推出「與您情緒共舞」頻道,藉著聖言、心理或輔導專家的提醒,陪伴幽谷裡的人克服生命各樣挑戰,第一集主題探討「憤怒」,消除方法是神讓我們認知當中原因,並提出情緒解困4步驟,例如不要為發怒找藉口、正確投放憤怒的能量。
基督教服務處調查:子女移民留港長者7成傾向抑鬱 香港移民潮之下,長者與子女離別留港情緒與日常生活面對不少挑戰,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今早(13日)舉行「留港長者狀況及服務需要調查」發佈會,發現每2名子女移民就有1位長者留港獨居,近7成有抑鬱傾向,該處推出支援計劃,增強長者認識社區及善用配套資源。
調查:香港疫下現負情緒 宗教擬提高自我關懷意識 新冠疫情蔓延兩年多,世界各地市民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困擾及影響,香港及亞洲多個組織聯合進行調查,發現香港在亞洲排行第3,四分一港人抑鬱程度屬中度至非常嚴重。
反修例疫病經濟三衝擊 5人1人焦慮宗教促復原 香港過去一年面對反送中、新冠肺炎、經濟下滑三大創傷打擊,港人面對不同程度心理困擾。香港忠僕事奉中心及心理健康會5月至6月進行網上問卷調查,收集1,262份有效回覆,受訪者年齡由15至70歲,發現社會事件影響港人情緒至大,每5個人有1人感焦慮或抑鬱。
壓力抑鬱尋死 宣教士子宋祖駿見證「癱子痊癒」 宣教士子女(第三文化一族)及教牧子女在成長過程裡或多或少承受著父母、教教會公眾對他們在信仰品格上有更高的要求,致使他們背負的壓力比平常孩子重。有宣教機構牧師之子患上抑鬱,旁人又如何協助這群體的苦主走出困境?
工場環境陌生宣教士易患抑鬱 宣教士出到工場在陌生環境面對林林總總的問題,替來自四面八方的人解決問題壓力可不少,宣教士要是患上抑鬱怎樣處理?有宣教組織編寫小冊子為宣教士作指引,亦有關懷宣教士的牧者陪伴他們同行。
「我看見耶穌站在十架前」大馬影后陳美娥走出抑鬱 憑著《難得一家人》而一炮而紅的陳美娥曾在馬來西亞獲得四屆影后。但名成利就的她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壓力,甚至在重度壓力下患上抑鬱。幸而,信仰在患難時成為她的支持,助她走出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