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秉誠牧師:科學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2009 七月 30日, 星期四 21:13

「科學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人們更不可能用科學去研究信仰。」生物科學家、基督徒暢銷書《遊子吟》作者馮秉誠牧師,日前在紐約舉行「科學與信仰」研討會上指出了科學的五大局限,打破一些無神論及科學主義者崇尚科學至上、科學萬能的神話。

馮牧師首先指出,因受研究對象的限制,科學研究不僅是有範圍的,而且範圍是狹窄的。其研究的對象必須是可以重演的、被動的和可以量度的,而且實驗結果必須可以不斷地重複。

如果他人無法在相同條件下得到相同的結果,這個新發現是不會得到公認的,包括生命的起源等業已完成的事情因都無法重演,所以不能用科學對其加以研究。

他還補充說,被研究的對象一定可以量度,如長度、大小、重量、強度等。由此可知愛是無法用科學方法研究的,因為愛無法量度。這樣看來,科學研究得到的知識僅是人類知識的一部分。

第二,科學研究的成果是中性的。如化學物質、細菌培養、原子能等,既可造福於人類,又可成為人類互相殘殺的武器。而且科學發展使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能源牯傿弘暋D日趨嚴重。

再次,馮牧師表示科學研究對靈性世界鞭長莫及。他指出,和物質世界一樣,靈性世界是一個客觀實體。靈界中有神、有靈界的受造物天使和魔鬼等邪靈。而且靈界的智慧遠遠高於人類的智慧。

Like Us on Facebook

由於科學中有一條「鐵律」:證明、研究者,一定要大於或等於被證明、研究的對象。相對於靈界,人類既無量度標準可用,其智慧又遠所不及,因此,科學對靈界只有望洋興嘆。

無法解決人心和道德問題則是科學第四個局限性。馮牧師說,人類的道德水準並沒有隨科學發展而相應地提高。相反,科學愈發展,人心愈詭詐,道德愈沉淪。有一片文章將此問題刻畫得入木三分。

話說上、下班高峰期,公共汽車十分擁擠,等車的人拼命想擠上車,一旦上車後大都堵在車門口。司機請乘客向空著的中間移動,毫無幼纂C司機不禁長歎:「我們已經可以把人送上月球,卻無法讓人從車門口向車中間挪一步……」

第五,科學研究的結果並非總是客觀、可靠的,因它們必然為科學家的道德水準和信仰體系所左右。馮牧師指出由於各種私利的影響,科學界作假的事屢屢發生。更重要的是從假設、實驗方法到對資料的取捨、得出結論,無不受到科學家信仰、世界觀的影響,甚至扭曲,沒有人能夠超脫。

馮秉誠牧師簡介:

馮秉誠牧師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1978 年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習,1981年獲碩士學位。1982年赴美,1987年獲Michigan州立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在俄亥俄大學 (Ohio University) 和西方儲備大學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工作。1993年後,在威斯康辛醫學院從事醫學基礎研究工作。作者長期崇尚無神論和個人奮鬥,在神的大愛感召下,逐漸認識了基督教信仰是客觀真理,逐決志信主。1992年復活節受浸,1997年蒙召專職傳道。2001年從美國海外神學院畢業。現為中國基督徒作家基金會專業作家和威斯康辛州米城中華基督教會差傳牧師。馮牧師著有《遊子吟》及许多信仰造就材料,他的佈道見證系列講道錄音也廣為流傳於華人所在的地區。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