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牧師,所以沒有一般詩人的缺點;他是詩人,所以沒有一般牧師的缺點。」當代著名散文大師王鼎鈞先生如此評價敬群牧師。其實,在一些文學大師眼中,牧師不僅是一位忠心事主的牧者,更是一位酷愛寫作、才華橫溢的作家。
對於许多有志獻身於文字事奉的弟兄姊妹來講,曼哈頓華人浸信會主任敬群牧師可謂是他們巨大的「屬靈寶藏」,他身上有數不盡的屬靈財富:有很高的文學素養,是海外知名的散文家、詩人;他對文字工作極有負擔,文字耕耘五十余載,常在基督教刊物發表福音、靈修文章,是當代的牧師作家。
Like Us on Facebook
因此以資歷來說,牧師絕對配稱是基督教文字工作者的前輩、青年文字事奉者的導師。日前,本報有幸采訪了敬群牧師,請他分享自己當年是如何走上文字事奉的道路、如何挖掘並培養自己的文學恩賜以及文字工作經驗談,並對有志參與文字事奉的弟兄姊妹給予勸勉指導,盼望他的分享讓弟兄姊妹受益終身。
記:本報記者
:敬群牧師
記:您是牧師作家,兼有牧師與作家兩種角色,那您是如何平衡這兩種角色?又如何讓這兩者互補、相輔相成的發展呢?
:以前我曾寄給我一位相當要好的朋友一本書,我和他說話都是直來直去,他在電話中問我,「你還有時間寫書啊!」顯然他是誤會我寫書把聖工耽誤了,但那時神給我智慧回答他的疑問,「我寫文章也是爲著文字布道的緣故嘛。」這就很好平衡牧師與作家兩者的角色了。但我也知道自己是教會受薪的牧師,不能隨意把工作的時間用在寫作上,所以我往往利用每周一的假日來潜心寫作。此外,我還有效利用零碎時間來進行文字創作,比如候車啊、出外旅行等,因此我不少的著作都是在被擠出的時間內寫成的。比如《和諧之歌》有一篇文章叫《我從伯明翰回來》就是我在飛機上完成初稿的;還有一篇《美在新西蘭》是在旅館中寫好的。以我多年的經驗來看,文字布道也是傳道,它有好幾個優點。首先,文字布道比講道更精練,畢竟寫作是經過篩選和思考的;其次,佈道文字的結構更有條理性;再次,寫作時可以更好記錄從神領受到的恩典和感動。
記:當年,台灣的《基督教論壇報》曾向青年人做過問卷調查,問哪一位作者的文章是青年人最喜愛的,結果您是其中一位。能談談那段經歷和您個人的感受嗎?您覺得您的文章有哪些特點能特別吸引年輕人呢?
:記得《基督教論壇報》的副刊在張曉風主編任內,曾經向青年人做過一次問卷調查。問哪一位作者的文章是青年人最喜歡的。我曾經接到他們給我的報告,說我也是所喜歡的其中之一。我深得鼓勵!《基督教論壇報》在台灣文字工作中可以說是一枝獨秀,它是長老會、衛理公會、聖公會、台灣信義會等當時四大主流教派共同參與經營的。當年我在台灣時,曾受邀作《基督教論壇報》的特約記者,我寫的作品受報社同仁的賞識。那時期的副刊水準相當高,包括王鼎鈞等有名的基督徒作家都爲其撰稿。
說實在的,我很感謝神給我寫作的恩賜。我在奉獻作傳道前特別喜歡寫童話,我的童話被臺灣各大報刊刊載,非常受歡迎,甚至連王羲之的後代、文學界的前輩王聿均都願出錢幫我出版童話書,但後來被我謝絕了。我作傳道人後就不再寫童話了。之後我也參加過一些刊物的徵文比賽,不是爲出風頭,而是借此見證基督信仰,畢竟那是很好傳福音的機會。上個世紀60年代,台灣《生命月刊》發起徵文比賽,我的散文《荒島上的聖誕夜》榮獲散文類的第一名;名作家張曉風寫的小說獲得小說類的頭獎。之後,我的文章又相繼在各類徵文比賽中獲獎。我很愛青年朋友,寫作的主要目的是領青年人歸主。我的文章特點是語言簡潔精練、注重生活化,並用文學包裝福音的信息和我研經的感受,這樣能更好吸引未信主的青年朋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