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神林鴻信院長赴港 分享加爾文思想要義

2009 十月 29日, 星期四 12:34

時逢加爾文五百周年紀念,中華基督教會、中國神學研究院、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等上周舉行了三場加爾文講座及研討會,邀請得台灣神學院院長林鴻信牧師來港主講。10月25日假中華基督教會長老堂舉行的「加爾文講座」吸引約65人參加,當中不乏神學院學者及堂會牧師。

林牧師精湛地分享了加爾文的宗教改革對今日教會的啟迪。他從五方面進行講解,當中包括不少信徒所關心、有關「預定論」及「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看法。

第一是對自己和上帝的認識。他說,加爾文既是宗教改革者,同時亦是人文主義者。在《基督教要義》開始即論到「對自己的認識」及「對上帝的認識」二者密不可分。人要認識上必須先要認識自己,知人即知天。一方面人從自己的優點可認識神的美好,從人的缺點則可知道自己的需要。

第二是加爾文看「知」和「信」。一般神學家會強調信的優先但加爾文認為堅定的信心是一種對神對人慈愛的知識,而這種知識有別於希臘人頭腦認知的「知」,而是親身經歷、對神的愛的「真知道」。

第三是對真理的認同上的看法。加爾文對尼哥德慕不敢白天承認耶穌,只敢在晚上去見他的做法不以為然,將之視為對真理的認同不足所致。有人認為尼哥德慕後來在眾人前為耶穌辯護,並在主死後出面收取主的屍首是勇敢、改變的表現,但對加爾文而言他仍認為人不能作「尼哥底母派」的信徒,而應該在外表上與所信的相符,並且在白日晚上都作基督徒。

Like Us on Facebook

對很多人關心的加爾文預定論的問題林博士亦有解說。他說對於預定論,加爾文的重點在於神的主權。但事實上加爾文對神主權的強調是有背景的,因為當時有很因為宗教改革信仰而被迫流亡的難民,為了安慰受苦的人們,他提出人是完全活在上帝的旨意裡,使之在確信神主權忍時能忍受逼迫之苦。而然加爾文的預定論在後人的廣泛流傳時漸漸變質,令人誤以為人的得救與否純為神的決定,令人以為神是冷酷嚴肅的神。林牧師又表示,預定論不可不講,但亦不可超出聖經。雖然提到預定,但人無法知道預定的內容。他認為加爾文對預定論的解說更像一種信仰告白。

最後在「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爭論上,加爾文認為得救與否全然在上帝旨意的奧秘裡。林牧師為加爾文作總結時認為他對此爭論的立場可以簡述為「一次得救,在上帝奧秘的旨意裡;多次悔改,在上帝愛的恩典裡」。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