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政府充公超過15,000本《聖經》

2009 十一月 5日, 星期四 10:25

馬來西亞政府在近幾個月內充公了超過15,000本譯文中出現「阿拉」字眼的《聖經》,再次引起國際社會對大馬宗教自由情況的關注。

馬來西亞基督教會協會總秘書Hermen Shastri牧師向《美聯社》透露,9月11日,10,000本從印尼運到大馬的《聖經》全被扣押;連同本年3月份發生過同類的事件有5,100本《聖經》被充公,總數超過15,000本。

據悉,有關《聖經》上「阿拉」字眼的糾紛已經持續了接近兩年。當時旋起「阿拉」字眼紛爭的天主教《先鋒報》和政府之間的訴訟,目前仍在法庭審理中,使用「阿拉」字眼的非穆斯林刊物仍接二連三地遭到充公。

2007年12月中旬,馬來西亞內政安全部將三間MPH書局售賣的基督教英文兒童讀物充公,理由是內含「阿拉」字眼。有關部門回應,該書對於先知的敘述觸犯了穆斯林。

2008年,全國共有18間書店中的163種發行刊物,因爲裏面含有「阿拉」字眼而被充公。當時的內政部部長Johari Baharum表示,他們並不是只針對基督教的書籍,還包括其他的宗教書籍。他表示,「『Allah』(阿拉伯語稱爲『神』) 、『Baitullah』(聖地麥加的回教堂名稱)、『Solat』(禱告)、『Kaabah』(聖地麥加的回教堂)是回教的專屬」。

這是基於大馬政府認爲,「阿拉」屬於回教字眼,不該被使用於非回教徒的刊物上,而且也擔心會引起混淆。有回教徒言論表示,「擔心這是基督教企圖誘導回教徒的手段之一」。

Like Us on Facebook

然而,聖經公會亞太地區翻譯協調主任Daud Soesilo博士探討馬來語聖經翻譯的歷史時指出,「『Allah』 一詞早在1629年就被基督徒使用,出現在馬來語版的《馬太福音》,接著是第一本馬來語聖經(Leijdecker, 1733) 和第二版的馬來語聖經 (Klinkert, 1879) 以及接著出版的不同翻譯本都使用『Allah』一詞」。

有學術研究說,阿拉伯文「Allah」是源出自於希伯來文舊約中神所使用的名字如「El, Elohim, Eloah」 等。在回教未開始之前,阿拉伯藉基督徒已經向「Allah」祈禱,「Allah」一詞也出現在阿伯拉文的基督教神學作品當中。由此可見,基督徒使用「Allah」是先於回教。其次,古代的阿拉伯聖經,甚至現代的阿拉伯都是稱神的名爲「Allah」。其他一些在語言學上與阿拉伯文有所關聯的國家如埃及、黎巴嫩、伊朗、印尼、馬來西亞、汶萊並亞洲和非洲一些地方,都使用「Allah」稱呼創造者和我們耶稣基督的天父。

Hermen Shastri牧師認爲,這是「值得關注的事情」。他不否認有人將「阿拉」字眼的糾紛看成是對穆斯林的侵犯,並藉此煽動穆斯林群體的情緒。然而,「對於大多數的基督徒來說,堅持使用『阿拉』字眼的權利並不是反政府的舉動,而是基督徒長年以來已經使用這個(『阿拉』)詞彙。」

相關新聞:

馬拉西亞高等法庭開始聆審「阿拉」字眼訴訟(2009.12.15)

大馬天主教《先鋒報》新婆羅州版印刷遭拒(2009.11.16)

馬來西亞政府拒基督徒請願一萬本《聖經》仍扣押(2009.11.05)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