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治絕望最好的良方

2011 三月 9日, 星期三 14:46

作者:敬群牧師

齊克果是丹麥的一位哲學家。他大學畢業論文是以蘇格拉底的「諷刺」爲題而寫成,所以有人稱他爲丹麥的蘇格拉底。他生在十九世紀(1813-1855),那時代流行「時代至上、群體至上」的思潮;個人往往淹沒在集團之內。人人甘願躲避于「群體」、「時代」與「世俗」之中,成爲一種風尚。

齊克果的哲學命題是「我在」才有「我思」,與笛卡爾哲學所持的基本命題「我思故我在」不同,他的哲學思想强調個人的重要性。正如今日有人喜歡人稱他爲「小李」、「小張」,或美國社會喜歡人稱他「約翰」、「彼得」一樣,齊克果是今日存在主義的鼻祖,歐、美各地都受到他思想的影響。

在《齊克果的人生哲學》一書中,有一章題爲:「致死的疾病」。日本的齊藤信治把它譯成日文,自1938年至1958年間,總共發行26版之多,可見讀者喜愛的程度。

什麽是致死的疾病呢?他說:「致死的病乃是絕望」。他又說:「…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健康的人;同樣我們也可以說,世上沒有一個人,不曾在靈性深處陷入絕望之中……。世上從古至今,未能有一個人不害絕望的病。」

Like Us on Facebook

雖然齊克果是當時一個反潮流的哲學家,但是,無可否認的,他在大學時代,也深受黑格爾主義影響,黑格爾主張「大理性」的形而上學,即認爲絕對精神爲客觀存在的真理,齊克果則以純粹主觀性爲真理。他的哲學雖然强調「單獨個人」,却又與後來尼采的超人哲學大有分別。尼采著重人的意志,幷强烈反對謙卑,甚至稱基督教所持的是奴隸道德。齊氏則采取希臘和希伯來兩個民族哲學中最好的結晶,開創了存在主義的先河。在他所寫的書中,有一章他引用了聖經:「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

他以這段經文闡述人任何的勞苦、絕望、痛苦…只要有信心,來到主耶穌的面前,心靈絕望就可以脫落,幷在主耶穌的愛中得到安息。

回憶在我傳道的經歷中,曾經遇到一位中學教書的女老師,她因爲兒子考不上理想的中學而灰心絕望,以至精神崩潰,住進了精神病院。這真是一個可悲的後果。一天,我到那醫院去探望她。當我進到醫院,聽到那裏有人尖叫的聲音,真是令人膽顫心驚。哪天,我無法與她談話,在無可奈何之中,我站在離她約有十尺的病房外,向她大喊說:「耶穌說,『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于是,我就離開。回家後常常爲她禱告。大約過了一個多月,這位女老師就順利出院。神的話語在她身上發生了作用,醫治了她的絕望病。這件往事,也使我深深感到神的話真是沒有一句不帶著能力的。

齊氏還警告人說:「驕傲會殺他的主人」,他也勸人,千萬不要去作「賣褲子買假髮」那種玩弄聰明的事。他所論使人致死的疾病——絕望,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在學業上、愛情上、經濟上…有遭受了失敗,陷入四面楚歌的窘境嗎?快快將「絕望」扔在河中,仰望耶穌,擁抱新希望。

這樣看來,齊氏所指出的解决方法,對徘徊在哲學思潮、迷失的人而言,確實是一個最好的良方!

作者為本報專欄作家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