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臨床報告:青少年中呈現「臉書憂鬱症」

2011 三月 29日, 星期二 19:51

社交媒體文化深深影響著時下青少年的行為模式。美國一份最新臨床醫學報告發現有部分青少年受到負面影響,並大膽地將相關症狀歸納為「臉書憂鬱症」(Facebook Depression)。

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週一發出名為「社交媒體對兒童、少年及家庭的影響」的臨床醫學報告,就使用社交媒體對青少年及家庭造成的好處和壞處作詳盡分析。報告指出,使用臉書(Facebook)及MySpace等社交網站的青少年數字在過去五年急劇上升。

根據一間調查互聯網使用量的公司ComScore的數字,臉書目前有超過5億個活躍用戶,年齡在18歲以下的瀏覽者去年增加至11.1%。2009年Common Sense Media另有一民意調查顯示,22%少年每日瀏覽他們所喜歡的社交網站超過10次。

撰寫美國兒科學會臨床報告的其中一位醫生Gwenn O’Keeffe認為,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時下很多少年及青年主要的社交途徑,而不再是面對面的交往。她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說,「這一代人的社交及情緒發展很大部分是在互聯網上和手機上發生的。臉書是所有少年人流連的地方,就好像在街角的商店一樣。」

雖然社交媒體的參與有一些好處,例如與家人和朋友保持緊密聯繫、結交新朋友、接觸社區、提高創意等,但美國兒科學會警告成年人往往忽略了這些網站對青少年構成的危機。可能存在的傷害有網絡欺凌、社交焦慮、嚴重的孤立感等,現在醫學家更把這些症狀統稱為「臉書憂鬱症」(Facebook Depression)。

Like Us on Facebook

報告上說:「同輩的接納和交往是青少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網絡世界的壓力也许可引發憂鬱症。」O’Keeffe醫生舉例說,同輩之間往往會比較臉書上朋友的數目、更新次數以及愉快的生活照片,不夠活躍的人可以因此而感到憂鬱,這種感受比獨自坐在學校飯廳更加心痛。

美國兒科學會的報告還警告,患有「臉書憂鬱症」的青少年很容易轉投一些危險的網站來得到心靈上的慰藉,例如一些鼓吹藥物濫用、色情、暴力,甚至是自毀行為的網站。

O’Keeffe醫生建議說:「家長們需要了解這些科技,以至他們能夠參與到子女的網絡世界裡面,並且在其中指導他們。」同時,她呼籲家長需要承認這時代的孩子們的確是在一個越趨數碼化的世界中成長的,「要明白這時代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要看待他們為這時代的孩子,而不是嘗試強迫他們活在舊時代的童年生活中」。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