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人去財空的瞬間

2012 五月 21日, 星期一 11:01

作者:曉分

風雲突變 疑團重重

2010年10月6日上午11點,公司會議後,我打開手機,裡面的留言令人大驚失色:前後拿走我幾十萬美金、聲稱投資到房地產的朋友珍妮,於凌晨5點留下遺言:「對不起,我走了」。我懵了!前一周她才從中國發來郵件說正在出售房子,並說將把我所投資的計算清楚。怎麼回事?我一邊撥打珍妮的手機卻打不通,一邊不安地猜測。失魂落魄一陣後,想起她有位長期的生意夥伴,急忙致電詢問。聽到的是,珍妮於10月4日駕車離開明州去西雅圖,在途中的旅館上吊身亡,警方已通知家屬處理後事。

證實了死訊後,我感到很難過,珍妮才50多歲就自絕於世,真不願相信這是事實。接著,我開始為如何能追回投資款項擔心。首先,我找了珍妮的女兒,電話中請她幫忙查看遺物中有關我投資的材料。幾天后,我收到了遺物和遺書。遺書提到我如何友善,以及她對我的歉疚之情,卻隻字未提投資事宜。同時,我意外發現遺物中有她以高息向別人借錢的字據,一種強烈的「人去財空」的不祥之感湧上心頭。我把她早先交給我的房產證和其他投資合同發給在國內的家人,請他們幫忙查詢。一邊懸著心等待消息,一邊盡力自我勸誡﹕切不可被錢壓垮。每當懊悔攻心時,我便竭力把心思轉向我那人人羨慕的美滿家庭,反复提醒自己,這才是超越任何財富的無價之寶呢!

Like Us on Facebook

然而,無論如何努力自我調節,還是心緒不寧,寢食不安。過了一周,國內的查詢毫無進展,我的心中越發陰雲密布。沒多久,傳來一聲驚雷:珍妮的部分債主和受害人認為她只是普通的 館老闆,文化程度不高,不可能使出那麼些花招向他們藉錢,而且總數達近百萬美元,她也不可能花銷得了。由此,推斷她有同謀,借款餘額應在同謀那裡。珍妮死了,同謀得還債。由於珍妮在向某人借貸時提過我們夫婦的名字,說借錢要和我們一起買房之類的話。為此,我們被列為「同謀」的懷疑對象之一。他們聚在一起,訴說自己無辜,以各自的猜疑,揣測真相,希望能用於討債或指控。

身陷紛爭 無力掙脫

隨著各種不利消息陸續傳來,當時的我陷入了無限的驚惶、氣憤、委屈、失望之中。我驚惶。雖然絕非「珍妮同謀」,但還是擔心捲入糾紛或者可能的官司。首先,珍妮之死令我大傷元氣,精力耗盡;其次,毫無財力,因我不僅將所有積蓄全都投入,還以房子抵押向銀行和信用卡公司貸款。情急之中,我和丈夫寫了一封長長的公開信,針對部分受害者和旁人的種種猜疑、誤會、推斷,逐一地作出解釋,並以具體的財務狀況去澄清,將「家醜」完全外揚。

我氣憤。從一些受害者與珍妮所籤的契約看,明顯是自願行為,大多都期望能盈利。但當意外情況發生後,不是自找原因,自負責任,而是指責他人。他們惱怒珍妮的撒謊和欺騙,卻偏偏引用她的謊言去推測誰是「同謀」。

我委屈。之前,雖偶聞珍妮手頭緊,但只是推測她也閉O由於投資太多,一時難於周轉,根本不知道她還有好些債主,更不曉得債主是誰。事實上,我才是最大的受害者,怎麼就莫名其妙地成了被追債的對象呢?

我失望。我向來助人為樂,熱情好客。丈夫則一貫盡心盡力為小區服務。本著以誠待友、與人為善之心,我們結交了釵h朋友,有些來往甚密,我常為擁有至愛親朋而欣慰,可是事發後竟無「友」問津。信件公開後,「至愛親朋」銷聲匿跡。倒是幾位「疏友」關懷備至,打抱不平,出手相助。

上述就像一條條鞭子,交替抽打我的心。我日不思食,每頓都覺口苦胃堵;夜不成寐,每晚思緒萬千,輾轉難眠。熬過半夜之後,因火氣攻心,呼吸受阻,常要半坐半躺。實在難受時甚至閃過以死證明自己的清白,來抗議朋友的無情,求得徹底解脫的念頭……

山窮水盡 一線生機

兩個月後,偶遇一位因有誤會而久未來往的朋友,她不但主動跟我打招呼,還熱情約聚午 ,令我簡直難以置信。其間,我含泪說自己的冤屈,她說了许多安慰的話。當她談到「不用害怕,上帝是公平的,人所想、所做的神全都知道」時,我頓覺踏實了许多。這是自從災禍臨到我後,最為有效地撫慰我傷痛心靈的一句話,雖然當時並不認識神,卻隱隱感受到了來自一位全知大能者的憐憫。

轉眼間到了元旦。另一位久未謀面的朋友相邀會面。那次聚會,我認識了俏麗。她得知我在食品批發公司工作,幾週後當她受人之託想了解有關將中國的海鮮運來美國銷售時,便想到了我。由於訂購海鮮的同事老找不到,我只好與俏麗聯繫,請她再等等。俏麗很友善,而且總是樂呵呵的,讓我既欣賞又羨慕。那天通話中,我禁不住流露心事。她當即真摯地用聖經的一些話語告訴我其喜樂之源。言語間,句句皆似甘甜的泉水,涓涓流入我荒蕪的心田,感覺是那麼地舒坦。我請她以後多多開導,她說真正能作為泉源來天天滋潤我的是主耶穌,相信了祂就能得依靠,心裡的負擔可以卸給祂,未來還有永生的盼望。她還邀請我在電話中做決志禱告。這是我初次聽到「決志」一詞,不明其義,但很願意。誰知,禱告伊始,我就激動得渾身顫抖,哽咽地一句句向主祈求,泪如泉湧地立下心志,像是流離失所的孩子找到了父親,禱告結束即刻平靜了。俏麗告訴我,耶穌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十四27)

俏麗趁熱打鐵,邀我參加教會周六的春節聚會。其間,我應一位師母之邀,答應參加早晨九點的主日敬拜。可是,當我回家後便打退堂鼓。一是因為天天上班,只有周日能睡懶覺,我從來都是睜開眼就已經11點了;二是連日的天氣預報都說周六晚要下10吋厚的雪,一定難於出行。不料,屆時我一早破天荒地8點就醒了,且再無倦意;起來往外一看,一點雪都沒有。我無話可說,乖乖「從命」。

我準時到達教堂。大家雖素不相識,卻一見如故;聖詩雖前所未聞,卻緊扣心弦。禱告所求,字字入心;經文講述,句句動人。我不禁無限感慨地對神說﹕「相見恨晚啊!」敬拜結束之際,牧師祝福祈禱:「願天父的慈愛,耶穌的恩惠,聖靈的交通常與我們同在」,對此我過「耳」不忘。當晚一躺下就想起這段祝禱詞。隨後的幾天,每晚都會反复默想,而每回都感覺暖流遍身,滿心恬靜,臉上泛起微笑,安然入睡。從此,主日敬拜、主日學、查經班,我是每週必到,而且離開時滿心歡喜,又翹首期盼下次聚會。然而,我只是自樂其中,不願向人傳講福音,擔心珍妮的債主中有人會因我的信仰而讓攻擊捲土重來,或者誤解這是遭遇重創後的可憐表現。

隨著不斷學習、參加各種活動以及禱告所求多次蒙應允,我喜出望外地發現,自己還有不少前所未知的恩賜。至此,我那極強的「自我」意識,終於逐漸讓位於對神由衷的敬畏和讚美。去年感恩節,我滿懷對救主的無限感激、熱愛、崇敬,接受了神聖的洗禮。我還專門邀請了親友參加,向眾人宣告美好的信仰。

棄舊迎新 喜樂滿溢

如今,我將「尊主為大,以神為樂」作為座右銘。我不再掩飾自己的信仰,在辦公桌的顯眼處貼了一張紙條:等閒視之——我的成敗與尊卑;至關緊要——神的榮耀與喜悅。

聖經說:「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三20)回首過往,我看到從前並未留意的無數恩典,感慨萬千:慈愛的天父在我悖逆不認祂時就恩賜我美滿的家庭,丈夫和兒子都堪稱德才兼備。

而在職場上,天父提供我各種良機,讓並非聰明能幹的我,始終工作順利;在我心靈受到創傷時,施予憐憫,親自為我撫平傷痕……「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就早已喪膽了。」(詩二十七13)各種經歷和感受讓我由衷確信,能蒙救贖而親近神就是莫大的恩典。只有神才能使人生命重新得力。

之前,我特別認同「人言可畏」;如今,我畏懼的是神之掩面不看。為得神的顧惜,我時時告誡自己,要致力於聖潔自己,追求討神喜悅的生活。我性子急,每當煩躁、著急時,就用耶和華問約拿的話管束自己:「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拿四4)

每日,我都會品味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的聖果,提醒自己既吃了「靈丹」就應在行事為人中印證其妙處。

為得神的悅納,我常常提醒自己,不但要相信,還要不斷運用神所賜的各種恩典和資源,向更多的人傳揚福音。我是職業銷售員,曾以做網絡銷售為副業,故有龐大的客戶群。一有機會,我就津津樂地道與人分享基督信仰,並藉阅或贈送書籍、光盤。依靠神的大能,我得到了領人歸主的喜悅,也體驗了讓無神論者有所改變的快樂。

從前,我飽嚐驚惶、氣憤、委屈、失望之苦果。驚惶則失措,氣憤便智昏,令我言行欠妥。珍妮事件中,當有人遷丟錢之怒於我時,我便「以牙還牙」,廣而告之他們的私約,以此來「自我保護」。

往事真是不堪回首,所幸「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如今,我不但不為那場「無妄之災」感到不平,反而有因禍得福之感。

「珍妮事件」的事發伊始,由於對於損失的三十多萬美元還抱有終將會「失而復得」的期望,並沒有太多的掙扎,倒是為珍妮死訊所震驚和嘆息。當我尚未從中緩過神來,隨即便風聞有「被追債危機」。 「平安是福」成為我當時最大的盼望和領悟。神就是藉著來勢洶洶的危機,讓我得著耶穌基督這份至寶,在風浪中享受在主內的平安和寧靜,還有什麼比這更可貴的呢?因此,當風波稍息時,即使確知損失的錢財無法復得,也不再像起初那樣愁苦。已經擁有無價之寶,夫復何求?

如今,「珍妮事件」在人們心目中已漸漸淡去,受害人也慢慢走出了陰影。而我已把未成事實的「打官司」和「被討債」視為庸人自擾,不再為人們的誤解和朋友的疏遠而委屈或失望,心裡對他們有著一份揮之不去的牽掛,常常提名為他們禱告祈福。

當然,「舊我」根深蒂固,還會時隱時現,仍需反省和改變。我還是做不到凡事心平氣和、豁達大度、寵辱不驚。所不同的是,在心陷泥濘時「舊我」只會嘗試自拔,殫精竭慮仍是束手無策;而「新我」則有了依靠。每當感覺軟弱、被罪轄制時,我懂得要殷切地祈求神的恩典保守,曉得要謙卑地從神那裡支取力量,從而掙脫捆綁,得以完全釋放。神愛世人!願人人都接受祂的愛,尊祂的名為聖,從而有滿足的喜樂,得永遠的福樂!

作者係Sysco銷售員,現居明尼蘇達州的保羅城,在雙城華人基督教會服事。願望是到神學院學習,專職事奉。

蒙允轉自《使者》雜誌2012年3/4月刊《人去财空的瞬间》一文:

http://afcinc.org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