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若愚牧師「成聖」專題三 :品格的建立

2013 九月 16日, 星期一 11:27

(一) 「八福」是甚麼?

馬太福音5-7章記載了耶穌基督對門徒所講的「登山寶訓」,主題是「天國子民的倫理Kingdom ethics;而這天國倫理的導言(太5:1-12),是從八方面去描述天國子民的特質,並宣告他們是蒙福的人,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我們一般稱這八個特質為「八福」。

首先,若有人問:「八福」有甚麼特色?它們有甚麼共通點?我會這樣回答:

1. 八福是「福音」:

耶穌在此宣告:作「天國的子民=衪的門徒」,是有福的,因為天國,和天國的一切,都屬於他們!門徒承受這一切的福氣,並不是基於他們個人的成就和條件,乃完全是上帝的恩賜;耶穌宣告他們是「有福的」,並沒有附帶任何條件,乃是上帝白白的恩典,因此這宣告是好消息,是「福音」!

2. 八福是「生命」之福:

然而,這八種門徒的特質, 並不是人生來就有的,乃須藉賴聖靈的重生,穿上那屬天的榮耀,方能彰顯。由於這是新的生命,一旦開始,就必須繼續成長, 使這些生命特質更顯光輝,榮耀上帝!因此,「八福」不單是生命的描述,也是生命成長的過程,是門徒品格的建立Character building ;一般靈修導師會教導信徒安靜、禱告、默想、默觀等操練,這些都是有幫助的,但更基本的生命成長,是品格的建立,是一生的漸進成聖, 藉每天的生活和事奉、個人獨處和群體交往, 生命被主和聖靈改造, 箴4:23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這個「心」,就是人的「品格」character,是人一切習慣、行為和言語的泉源;這「心」是需要保謢、也需要培植 !

Like Us on Facebook

3. 八福是「關係」之福:

要活出「八福」所描述的生命素質,不能靠守規條律法,也不是藉自我修行,乃是在現實生活中,透過與主與人的互動關係,不斷學習、自省、更新,建立;八福的信息,不是要求門徒達致完美perfection ,乃是主耶穌邀請我們,與衪建立美好的關係,顯出基督的生命素質。等候衪再來時, 帶給我們復活的榮耀。

(二) 八福:品格的建造:

1.「虛心」(poor in spirit)的品格:

首先,我們需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靈裏的貧窮!無可疑問,我們都有不同的恩賜與成就,而我們在物質上的富裕,也可能使我們有一個假像:我是富足的!但再想深一層,就會發現:我是一個無助的罪人-完全不能靠自己稱義或成聖, 若不是耶穌為我死和復活,我所有的義行,都像污濊的衣服(賽64:6);我若不承認自己的貧窮,像稅吏一樣的謙卑乞恩,就不得稱義(路18:10-14) 。

耶穌是最虛心的人,衪本是神,卻為我們成了貧窮, 衪穿上了人性, 並且順服到底,死在十架上(腓2:5-8);衪盡諸般的義, 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一生依靠聖靈,受寃屈而不作聲;衪不單是我們學習虛心的最佳榜樣, 也是「虛心」品格的源頭:衪虛己的救贖工作,拯救我們脫離那自太,狂妄,和「死不認罪」的墮落陷阱中。

2. 哀慟的品格:

人往往會為個人的得失,親友的疾病和痛苦,傷心難過,這些皆人之常情,但天國子民要學習的,是要為自己的罪哀慟難過, 好像以賽亞,彼得和大衛一樣(賽6:5;路5:8;詩51:3-4),又像詩人為了他人的罪而哀慟,他說:「我的眼泪下流成河,因為他們不守你的律法」(詩119:136);主耶穌在世上的日子,也有哀慟的時刻:在好朋友拉撒路的墳墓前,他哭了(約11:35);他的哀哭,並非是為拉撒路悲哀(當時耶穌即將復活拉撒路!),乃是因為衪看見馬利亞和她的猶太朋友都在哭, 衪感嘆這些人,正如其他世人一樣,受到罪和死亡的權勢掌控,何等可憐,因此衪哭了,為他人的罪與無助而哭!耶穌他曾為耶路撒冷哀哭(太23:37),為了選民過去和當時的背叛,和神對背叛子民的審判哀哭(v.35-39) 。

你我當如何操練哀慟的情操?值得深思!我想:其中不可缺少的,是誠實面對自己的罪,實踐對他人深切的關懷,和堅定相信上帝的聖潔和赦罪之恩。

3. 溫柔的品格:

對上帝溫柔的人,是願意放下己意,為了順服上帝的美意者;而對他人溫柔,就是不固執己見,卻樂意聆聽並接受他人意見者。一個門徒在認罪悔改時,己經顯出他的溫柔,但他的一生,都要不斷學習實踐溫柔的美德,對付自我,和從自我而來的掌控精神(the controlling spirit);其實,要作一個溫柔的人並不簡單,它要求我們接受他人的批判,並且在面對惡勢力時,仍然堅持順服上帝!

耶穌是最溫柔的人,衪接受父神的差遣,降世為人,蒙羞被釘;衪是天國的君王,卻坐著驢駒子進城;而跟隨耶穌的人,也應顯出衪溫柔的品格。表面看來,這似乎很喫虧,但主說:溫柔的人「要承受地土」,就是天國的一切權利和福樂,正如主在十架上捨命,卻被父神升到至高,得著尊貴的名(主的名)和至高的權柄(萬口承認,萬膝跪拜,腓2:9-11),作為衪的子民,又豈會因為主受苦而吃虧?門徒的生命,像主一樣,應該是「捨生而得生」( gaining by losing),而不是「得生而捨生」(losing by gaining) 的!(太16:24-26)

4. 飢渴慕義的品格:

人人內心都有公義,公平的觀念,也期望看見公義的裁決,基督徒也不例外,但他有神的話為標準;更重要的是:對門徒來說,上帝是一切公義的標準和源頭,上帝就是「義」!因此,飢渴慕義其實就是渴慕神(詩42:1-3)!

耶穌是最渴慕神的人:衪是聖子,但每早晨都朝見父神(賽50:4-5;可1:35-37),為要得見神的面,聽衪的指引;而主衪的「食物」就是遵行父的旨意,作成衪的工(約4:34),並且甘心服事救贖罪人(可10:45) 。現代人喜歡講求「自我實現」 self-actualization,作為主門徒,我們當以榮耀神,服事人為人生的滿足,好像耶穌一樣!自我中心的人生,不單不能討神的喜悅,自己也會感到虛度此生!

5. 憐恤人的品格:

憐恤人者,對弱者有同情心,對犯罪者有憐憫心;他不是為罪人找藉口,乃是願意多了解他的處境和困難;他也對欠債者有寬容的心,願意盡力免他人的債,正如上帝免了他的債一樣。

耶穌最有憐恤心:為了罪人,衪甘願降卑為人,捨身流血贖罪,憐卹之心莫過於此!衪在拿因城復活寡婦之子,因為衪對寡婦有憐憫之心(路7:12- 15);衪走遍各城各鄉,作教導,傳福音,醫病的工作,看見廣大群眾,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無牧之羊,於是服事他們,並差派更多人出去收莊稼(太9:35-38)。耶穌在十架上所流的血,足以赦免我們一切的罪(約壹1:7-9;來9:11-14)。

操練憐恤的心,可從代禱開始,並在行動上幫助輭弱有缺乏的人,千萬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主的賞賜是:憐恤人者必蒙憐恤,不單是神的憐恤,也是他人的憐恤;這是對實踐「憐恤人」的門徒極大的鼓勵!

6.清心的品格:

清心的意義有二:第一,就是手潔心清,不向虛妄,起誓不懷詭詐(詩24:3-6) ;第二,就是專一的依靠敬拜神。耶穌是最清心的人, 因為衪雖然受過撒但諸般的試探,與我們一樣(衪有完全的人性),但藉著神的話,和聖靈的能力,衪成抵擋了一切的試探,而從不犯罪(來4:15);其次,衪專一的依靠敬拜父神,單單事奉衪(太4:8-10),因此衪能完成彌賽亞的使命,成為「末後的亞當」!

要建立清心的品格,首先要誠實面對個人的輭弱,學習向神認罪,得著赦免(約壹1:8-10), 又要經常到神面前來,朝見敬拜衪,單一仰望衪,明白遵行衪的旨意(在聖經中,藉聖靈引導),如此清心依靠朝見上帝的人,必得賞賜,就是得以看見神,在生命中,神成了他的異象,他也必得享神的同在,並且以神為樂(羅5:9-11)。

7.使人和睦的品格:

作「和事老」,幫助人與神,與人和好,是極有價值,亦是極為艱難的職事。主耶穌付上了生命的代價,才為我們開了一條路, 使我們能與神和好,並彼此相愛(來10:19-24;約13:33-35);十字架使從前遠離神的人,可以親近神,並使猶太人與外邦人,彼此和好,成了一個「新人」(弗2:13-16);然而神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是要將這和好的職份賜給門徒(林後5:18-20),因此,使人和睦是基督門徒的天職,這天職也是需要培養的品格,但如何培養?

明白十架的救恩,並經歷與神,與人和好的福音大能,是和平大使的最好裝備;其次, 在行動上帶領人與神和好,學習饒恕得罪我們的人,為仇敵代禱,以善勝惡(羅12:17-21),都是不容易的課,卻是建立使人和睦品格的最佳營養素;最後,依靠聖靈,勝過內心掙扎與環境上的攔阻,作和平之子;這樣的人,必稱為天國的子民,上帝的兒子!

8.為義受逼迫的品格:

由於世界是敵擋基督的,因此跟隨基督的人必會受到壓力和逼迫(約15:18-20;提後3:12);基督是那受苦的僕人,被殺的羔羊,為群羊捨命的牧人,衪的一生,充份體現了為義受逼迫的崇高品格,成為門徒的拯救與榜樣,正如使徒彼得所言:「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他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彼前2:21-24)

受逼迫的結果是甚麼?保羅說:「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品格),老練生盼望」(羅5:3-4),而彼得看為主受苦是信心的試煉,像金子經火而得煉淨(彼前1:6-7);其實苦難使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輭弱,更專一的信靠神,而主更應许為義受逼迫者會得大賞賜(太5:11-12),包括主顯現時所賜的「稱讚,榮耀,尊貴」(彼前1:7)。

結語:

八福所描繪的,是主基督榮美的品格,門徒既有基督藉聖靈的內住,在某程度上都有這些品格的特質,但卻往往是不成熟的,需要竭力追求(腓3:12-14),而且正如保羅所言,在今生我們永不能達到完全,因為品格的成長,基本上是基督生命在我裏面長成,和我與衪關係的建立,而不是遵守規條,或完成某些事工,便可以宣告大告成!

路10:38-42記載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就是一個好例子;馬大和馬利亞,並非代表兩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恩賜,而是代表門徒的兩種不同的態度:馬大為许多的事思慮煩擾(worried and upset about many things,NIV),她埋怨馬利亞不幫她,也埋怨耶穌不吩咐妹妹來幫她,這反映了她的不滿、自憐、和自我中心的事奉態度;而馬利亞卻選擇了那不可少的,就是與主在一起,聆聽主的話;對一個門徒來說, 尊注於主耶穌和衪的道,比一切都重要,馬利亞的優先次序選對了:不是我,或是我要完成的工作,而是主和主的話語,這樣的門徒,也會關心主所關心的人和事物,只是任何人和事物,包括我自己,都不應該是我(一個門徒)的優先關注!

主耶穌勸勉我們要作馬利亞,不要作馬大!

本文轉載自陳若愚牧師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anyeukyue),獲准使用

作者簡介

資深華人神學教育工作者, 現專事神學研究及寫作,並兼任基督神學院(Christian Leadership Institute)神學研究教授。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