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龍門石窟發現中國最早基督教墓穴

2014 一月 13日, 星期一 16:29

洛陽龍門石窟研究院昨日宣傳在龍門石窟「西山紅石溝」北崖發現一處唐代自稱「景教」的基督教聶斯托流派的墓穴,多位專家確認這是目前中國最早的景教墓葬遺跡。

最新發現的墓穴為龍門石窟繼佛教、道教遺跡後首次發現的另一類型宗教活動遺存。這種全新形式的早期景教歷史遺存在中國大陸尚屬首次發現,對考古界與中國基督教歷史研究都具重要意義。

有專家認為,此次印證了洛陽景教遺物的真實性,可輔助學界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研究基礎,對當時的中西文化交流、景教在唐代的傳播、景教與中國本土文化的融合,當時景教信徒的社會習俗以及探討洛陽與絲綢之路的關係、洛陽在絲綢之路上的地位,都可以提供珍貴的研究材料。

根據資料顯示,景教是公元四世紀下半到五世紀上半,在東羅馬帝國興起的宗教,是唐代傳入中國的基督教「聶斯脫利派」。聶斯脫利派主教因耶穌的「神人二性問題」被羅馬教會認定為「異端」並驅逐出教會。

其後聶斯托流的跟隨者前往波斯傳教,極盛一時,當時被稱為「波斯經教」或「大秦教」,並於唐貞觀九年(635年)進入中國後,則以景教自稱,因「景」有光明之意,被視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派。當時與祆教、摩尼教並稱唐代「三夷教」。

Like Us on Facebook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