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大師梵高「現身」香港故宮《星夜》揭示上帝的恩典

2024 三月 28日, 星期四 15:07

梵高著名油畫《星夜》。(圖:維基百科)
梵高著名油畫《星夜》。(圖:維基百科)

極富傳奇色彩的後印象派大師梵高,除了繪畫天賦卓絕之外,生平還蘊藏著鮮為人知的信仰面向,透過梵高的親筆信件揭開他對永恆生命的熾熱追求,名畫《星夜》更喻表神的恩典勝過死亡,藝術巨作現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

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荷蘭津德爾特(zundert),1890年7月29日逝世,年僅37歲。梵高為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藝術作品從1885年《吃馬鈴薯的人》,1888年《夜晚露天咖啡座》、《花瓶裡的十五朵向日葵》,1889年《星夜》、《梵高自畫像》,以至1890年的《麥田群鴉》、《杏花盛開》;《囚犯放風》則在1890精神病院期間創作,皆為不朽的畫作。

 書中揭露梵高相信死後有永生

除了畫家以外,梵高被揭露另一個身分,他於1875年至1880年間擔任傳道人,及至1880年,他的內心仍然堅持信仰,包括對耶穌的委身、對聖經的尊敬、對天國實現在人間的信念、對窮人的關懷,並且相信死後有永生,上帝會賞賜給像他這樣在世飽受苦難的人。

Like Us on Facebook

哈維契克博士(Dr. William J. Havlicek)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和探索,在《梵高不為人知之旅》(Van Gogh's Untold Journey)一書向世人介紹了梵高和基督的關係是何等密切,並且解釋了梵高被誤解的原因。

哈維契克花了15年時間研究超過900封梵高的信件,發覺梵高不是外界認識他只有瘋狂的一面,原來他的真實個性中盡顯無私忠誠,一生活出福音的真義,就是彼此相愛。同時,外界誤會梵高離棄基督信仰,其實他與教會關系的絕裂源於對兩位令他景仰的神職人員失望,但他仍堅守信仰。

梵高並且在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中強調:「相信神是為了愛的必要條件」。對他而言,信仰並非是盲從神職人員的教義,而是體驗到神的存在,一個活躍的存在,激發我們以堅定的愛持之以恆。

 《星夜》喻表神的恩典勝過死亡

信件還揭露他在生命最後三年創作了大量基督主題作品。他的作品《星夜》(The Starry Night)靈感來源於雨果的《悲慘世界》,表現出對救贖的主題,描繪星光勝過罪惡的意象。《星夜》中的星像花一樣散落,在天地間互動,仿如天堂行在人間。畫中的星光意味著梵高對罪的看法∶罪的黑暗、內疚和死亡都被神的恩典所勝過。

梵高的作品還出現了《聖經》好撒瑪利亞人、拉撒路復活、撒種的比喻等故事,顯示出他在作品中明顯表達了對福音的興趣。

 印象派誕生150周年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英國國家美術館合辦,在香港首次舉辦英國國家美術館繪畫藝術珍藏展。當中展出50位藝術大師創作的52件世界頂尖藝術珍品,跨越400多年的西方藝術歷史,包括梵高的畫作;展覽日期至4月11日。

今年亦為印象派誕生150周年,在台灣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行「印象派150周年光影展」,展出19位印象派畫家,包括梵高、莫內、高更等作品。印象派源自1860年代法國開展的一種藝術運動或畫風,特色是筆觸未經修飾而顯見,構圖寬廣無邊,尤其著重於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並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印象派的命名源自莫內於1874年的畫作《印象·日出》。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