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耶穌的吩咐再思聖歺的意義

2011 六月 12日, 星期日 11:08

作者:楊彰興

「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可14:22-26,路22:15-20,林前11:23-25)

這些經句對基督徒來講再熟悉不過了,每逢基督徒守聖歺時,教會的神職人員都會先在會眾面前朗誦這段經文。然而,即便重復領受很多次聖歺的基督徒,卻未必完全明白聖歺的意義,迄今為止基督教各大宗派的聖歺禮儀形式都不盡相同、對聖歺的理解亦有出入。因此,我們今天有必要回到耶穌基督當初的教導,重新反思聖歺儀式所蘊含的信仰意義。

聖歺儀式是由耶穌親自設立、親自示範的

在基督教所有聖禮當中,唯有聖歺是主耶穌親手設立的,基督教第一個聖歺儀式就是耶穌在被賣的那晚親自主持的,守聖歺是記念、經驗主耶穌在十字架舍身流血,救贖我們的大愛。由此可見,聖歺在基督教的地位之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守聖歺是耶穌在祂人生的最後一夜所做的。對於臨近生命最後時刻的人而言,他們所說的、所做的往往是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從這個角度亦看出聖歺在耶穌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Like Us on Facebook

守聖歺是耶穌對信徒的吩咐:你們應當如此行

在被賣的那晚,耶穌在主持聖歺時吩咐信徒說,「你們應當如此行。」因此,基督徒守聖歺乃是遵行耶穌的吩咐。早期教會是忠心按照主的吩咐天天在家擘餅記念主(徒2:42、46)。在他們看來,敬拜的開始就是為了守聖歺,守聖歺不僅是爲了紀念主,亦是敬拜主要的禮儀(聖禮)。因為他們親眼看見並親身經歷耶穌的復活,完全相信耶穌就是神。所以守聖歺作為耶穌的吩咐,初代教會的聖徒是很自然的出於順服神的心去遵從、完全按照主的話語去做。從而使聖歺禮在基督教幾千年的歷史中世代相傳。

對今天的教會來講,每次聚會守聖歺不僅在履行耶穌的吩咐,也繼承了初代教會的美好傳統。為此,我6年前在紐約史徳頓島設立家教會時就非常注重聖歺禮,提倡每次聚會都守聖歺,弟兄姊妹帶著認罪悔改與感恩的心守聖歺,藉此與主的生命相連接。與此同時,藉聖歺再次提醒我們記念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受死,激勵大家更要活出主的樣式,生命更新而變化。

簡單回顧基督教的聖歺歷史可知,初代教會是每天按照主的吩咐在家擘餅記念主(即守聖歺)的,這個聖歺禮成為他們一天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到了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把基督教國有化之後,將家庭聚會列為非法,強制所有的基督徒去規定的禮拜堂聚會,因此原本每天都要做的聖歺禮變成一個星期一次,並規定唯有神職人員才有資格主持聖歺禮。

之後,聖歺儀式的細節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生改變。例如在16世紀,由於歐洲各地的天主教堂神職人員缺乏,再加上當時交通欠發達,神職人員往往要花上數天的路程往返各地教堂主持聖歺,而信徒亦要長途跋涉到就近的教堂守聖歺。即便神父和信徒都非常看重聖歺禮並為之付出不少的代價,但終究由於神父分身乏術而無法滿足所有教會每個主日守聖歺的需求。結果,一些地區的教會就出現每個月守一次聖歺的情況。但總的來說,天主教還是在很努力保守這個神聖的傳統。

守聖歺的本質:與主合一

聖歺雖然是教會非常重要的儀式,但倘若信徒只是把它按照儀式去做時則很容易將聖歺所蘊含的信仰意義漏掉。耶穌在設立聖歺時說「這是我的身體」,從表面來看祂手裏拿的是無酵餅,但在耶穌看來自己拿的是「祂的身體」。同理,當耶穌拿起杯來宣告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時,這就表明耶穌杯裏的葡萄酒就代表祂的血。正因如此,初代教會基督徒在守聖歺時,特別強調他們吃的是主的身、喝的是主的血。所以,在我看來,耶穌不是等到上十字架上時,才為我們舍身流血,乃是早在設立聖歺之時就已獻出祂自己的身體與寶血。

反思今天的聖歺儀式中,基督徒一定要明白當主持聖歺的神職人員按照主的話語為餅和杯祝謝之後,這時餅和葡萄酒就變成了主的身體和主的血了。聖歺乃是信徒要以順服、心靈和誠實去領受主的身體和寶血,讓祂住在我們的身體之中,同時又讓我們在主裡面,從而達到合而為一。總之,藉由聖歺儀式中,吃主的身體、喝主的血,基督徒因此與主達到合一,也領受了祂為我們所立的新約。

關於什麼樣的人可以守聖歺

幾百年來,這看似簡單的聖歺儀式卻引發無休止的爭論,其中關於什麼樣的人可以守聖歺的問題上,絕大多數的教會都較接受的觀點是:唯有受洗的基督徒才能領受聖歺,否則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實際上,翻開新約聖經,我們找不到有關耶穌提及守聖歺資格的經句,既然如此,我們為何要給守聖歺添加條件呢?也许有人會反駁說,「耶穌在最後的晚歺所說的話是針對12個門徒,這不就是表示唯有信祂的人才有資格守聖歺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深入反思一下,請問當時的門徒是真正的認識耶穌嗎?真正的「信」祂了嗎?其實,耶穌升天之前,祂的門徒還未真正認識祂,亦不一定認同耶穌就是基督、神的兒子。所以,在耶穌被兵丁捉拿之際,門徒四處逃散,作為耶穌首門徒彼得三次否認主;此外,聽聞耶穌復活時,很多門仍舊懷疑;即便後來復活的耶穌出現在他們面前時,有門徒還半信半疑。由此可見,當耶穌主持聖歺時,領受聖歺的門徒不一定完全信祂是神,但他們因順服而接受耶穌的吩咐領聖歺。

因此,我們在史德頓島家教會,無論與會者受洗與否,只要他們有心去領受耶穌的邀請,就可以守聖歺。我深信,他們守聖歺的意願不是偶然的,乃是出於聖靈的感動。

史德頓島家教會的敬拜:聖歺與信息平衡

天主教的敬拜叫做彌撒,參加過彌撒的人都知道,整個彌撒幾乎就是在守聖歺,講道的時間很少。天主教早期採用拉丁文聖經,普通信徒根本無法聽懂和讀懂,再加上天主教會也禁止信徒讀經。所以,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信徒參加彌撒基本就是在守聖歺。自宗教改革後,新教非常重視神的話語,但對聖歺卻沒給予同等重要的地位,以至今天很多教會幾乎將聖歺視為節目中的儀式,匆匆分餅、飲杯,還來不及「記念主」,愛筵已散,敬拜聚會往往徒具形式,且缺少經歷屬靈的祝福,真是可惜。

因此,自史德頓島家教會成立以來,我們在敬拜中讓聖歺和信息保持平衡,這樣做乃是回歸初代教會的基本精神。另外,還值得強調的是,家教會不隸屬於任何宗派,任何宗派的信徒都可以使用這一教會模式。而在史德頓島家教會中,倘若有弟兄姊妹對聖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的話,家教會往往給予他們尊重和自由,讓他們憑著自己的感動自行決定,但家教會一定會先以愛心說誠實話來表達出我們的看法和立場。

值得一提的是,最後的晚歺中,耶穌在吃餅和喝葡萄酒之前,是先做了感謝(神)的禱告。這感謝的禱告非常重要,有別於一般的謝飯禱告。在當時,耶穌在知道自己即將被釘十字架的情況下,依然能向神做感謝的禱告,這是值得所有基督徒學習的地方。今天,當我們在守聖歺之前,亦要效法耶穌做感謝神的禱告,以紀念祂為我們流血捨命的大愛。

最後,我想引用馬太福音26章30節的經文作為本文的結束——「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最後的晚歺結束之後,耶穌帶領門徒去往橄欖山,在祂人生最後的旅途上,詩歌伴隨左右,從這裏可以看出唱詩歌是敬拜中的重要部分。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