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院通過為排華法致歉 仍記基督教會貢獻

2012 六月 19日, 星期二 9:19

美國眾議院18日全票通過《排華法案》道歉案,加上去年10月參議院已全票通過,就此美國正式以立法形式為過去排斥與歧視華人的做法致歉。

兩院的決議案都不具法律效力,也表明不予賠償。決議案的重要性在於其象徵性意義,即認知排華法與美國獨立宣言及憲法精神不符。決議案亦表明國會為到那些對華人造成負面影響的法案感到遺憾。

《排華法案》道歉案由國會亞太裔小組主席、加州民主黨華裔眾議員趙美心(Judy Chu)於去年5月提出,她一直積極推動眾院通過。協助推動該決議案的「1882計畫」主席林敬忠(Michael Lin)表示,該案通過後,「1882計畫」還將繼續民眾教育工作,提高一般美國人對族裔的認識,避免仇恨及歧視。

事實上,當年美國社會還普遍排斥與歧視華人的時候,已有部分美國白人教會、牧師連同華人基督徒勇於站出來為此抗爭。身為華人移民第四代的杜恩沛牧師,生長在最早有華人移民定居的三藩市,他曾在《恩福》雜誌發表的《美國華人移民的「守護者」》一文記錄下基督教會愛華人的歷史。

早於1852年,美國長老會派士比利(Dr. William Speer)牧師到三藩市開拓當地華人的福音事工、服侍華人。士牧師是向少數民族工作的先鋒,北美的華人教會可說是由他開始的,該教會也是加州含英文教會在內之最早的基督教會之一。

Like Us on Facebook

1859年,長老會海外宣道部派路密士(Rev. August Loomis)牧師來牧養這間教會。該教會位於三藩市士德頓(Stockton)街,英語學校在一樓,崇拜聚會在二樓。那個年代,橫越美國大陸也很困難。去加州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馬車,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且也相當危險。別的到西部之人包括農夫、政治家、探險家、淘金者等,各帶不同的動機。唯有基督教牧師不為財利,只為了福音的愛長途跋涉去加州服侍華人。

杜恩沛牧師還介紹,早期白人牧師積極維護華人權益。士牧師除了傳講福音外,還作社會服務。他開辦了一間特別為華人服務的診所,很多橫越太平洋到達時都已染病的華人得到極大的幫助。那時,美國白人對華人勞工的接納,由歡迎到歧視到排斥。 1855年,隨著排華的風氣及嫌惡華人到金礦場競爭,加州議會立了針對華人的礦工稅。士牧師與一些居民聯合簽名請願,致使加州眾院與參院最後撤消了不利華人的納稅法律。士牧師因此也深受華人尊重,被稱為「華人之友」。

1870年,經濟衰退,橫貫美國大陸的鐵路也完成了,很多勞工失業。加州的排華浪潮亦越來越厲害。路密士牧師和循道會的記信牧師(Rev. Otis Gibson)在那種情況下挺身而出,勇敢地維護華人權益,得罪了不少歧視華人份子。 1876年,三藩市的一份報紙刊登漫畫,除了嘲笑華人如骯髒、打架等不良形像外,並實名攻擊路密士牧師和記信牧師,由此反映出基督教牧師為華人所付出的代價。

杜恩沛牧師一文還揭露當時華人底層民眾其實還受到不人道之同胞的剝削及奴役。普通勞工或被拐或是欠著高利貸來美國,部分人男的被迫去做勞役,女的被迫去做妓女。當時的基督教會除了表示義憤填膺的立場,還具體地照顧他們身體及靈性的需要。杜恩沛牧師的曾祖父也是幼年被拐,到美國時,蒙路牧師及他的華人同工救助與照顧,還有機會相信主耶穌活出新生命。

記信牧師和師母開辦了Methodist Mission House,雖遇到困難、被恐嚇仍忠心服事華工。而長老會一機構Presbyterian Mission Home及其同工庫畢慎(Margaret Culbertson)女士和卡馬龍(Donaldina Cameron)女士,不單營救了幾百個被虐婦女,還照顧了一些少女罪犯。一些文章記載,卡女士當時被那些女孩愛稱為「老母」(“lo-mo”:粵語即「母親」的意思)。她後來為女孩開設了「明光之家」,為男孩開設了「中美之家」。

美國《僑報》18日就眾院加入參院行列為《排華法》道歉發表評論。社論認為,「致歉」對美國而言是一種洗脫、一種回歸,洗脫歷史上的一個錯誤,回歸人人生而平等的立國價值觀。

「美國立國價值觀」是什麽?「人被造而平等」的根基是聖經價值觀與真正的基督教會,若聖經價值觀不能被高舉和實踐,不論是多數族裔或華人等少數族裔,也逃不過壓迫與歧視的歷史。

相關新聞:

參院通過排華法案道歉 華人維權努力不枉費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