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的默想:「虛心的人有福」

2012 十一月 22日, 星期四 9:22

作者:陳若愚牧師

今天就是美國的感恩節,這是家人團聚、同喫火雞的節日,也是向神獻上「感恩的祭」的好機會。人應該為神的恩惠稱頌神,正如詩人提醒自已說: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稱頌他的聖名。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詩103: 1,2)

我們都會同意,人的心很容易忘記神的恩惠。若問:為何人會忘記神的恩惠?又會忘記向神獻上感恩稱頌?也许我們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屬靈的「失憶症」?

有人說:神的恩典太多,數也數不清,所以索性不去數算述說。我認為這只是一個藉口!另一些人說:我想不出有什麼特到要感恩的!我會建議他多唸幾遍詩篇103篇,會對他有幫助。另一些人說:也许人的記憶力有限,容易忘記,我承認這是事實,但是,聽聽耶和華神對以色列人的勸告,就能幫助我們了解他們為何「忘記」感恩:

恐怕你喫得飽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銀增添、並你所有的全都加增、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就是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的……恐怕你心裡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 (申8: 12-14,17)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的記憶往往是選擇性的:他常會「忘記」一些他所不願意記起的往事,比方一些不愉快、令他痛告的事件。在歷史中,以色列人的「忘記」,其實是一種屬靈的「失憶症」,根源於人的驕傲。他們有意無意的「忘記」,他們的一切豐足、成就、平安、財富,皆耶和華所賜。今天,我們也有可能令落入這樣的「忘記」。這種忘記是出於人的自高自大、是罪!它與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所宣告的「虛心」是背道而馳的!

Like Us on Facebook

作「虛心」的人: 容易嗎?

耶穌說:「虛心的人有福了, 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5: 3)

要作一個「虛心」的人,其實並不容易!它要求一個人承認自已一無所有:不單承認他一切所有皆從神而來,並且承認自已是一個罪人,靠自已永遠不能得到神的悅納,而自已一切的公義善行,在神眼中都像「污濊的衣服」filthy rags (賽 64: 6 )。 這樣的謙虛和自卑,與人的「天然本性」似乎並不吻合!

早在伊甸園裏,亞當夏娃面對蛇的引誘時,就在這方面失敗了。當蛇說:「你們不一定死」=「你們一定不死」,牠已經否定了神的話;當牠再說:「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牠一下子就擊中了人的要害:人的驕傲、自大、想與神平等的心!亞當帶着驕傲的心犯罪以後,全人類都要承擔這罪的後果:死亡,而亞當的罪性也因此傳給他的後代,包括以色列人和所有的外族人!

如何成為「虛心」的人?

「虛心」是天國子民八個特徵之一,要作天國的子民,必須先有聖靈的重生(約3: 3-8); 換句話說,要成為虛心的人,完全是神的恩典!可不是嗎?一個人要承認自已的罪、自已的貧窮與無助。這是何等的難啊!浪子比喻中的小兒子和大馬色路上的保羅的改變,完全是上帝們的恩典和憐憫(提前1: 15,16)。

要得著神的恩典,人只能虛心的乞求,像那在殿中禱告的稅吏一樣,他捶着胸祈求上主的憐憫,因此得稱為義;反觀那高傲的法利賽人,自以為虔誠公義,雖是宗教領袖,卻至終得不到上帝的悅納和拯救 (路18: 9-14),很是可憐!

當然,「虛心」不單是上帝恩典的賜予,是生命的表現;同時,也是上帝子民要培養的「品格」character , 門徒必須窮一生的努力去栽培建立;當然,這也是恩典!

「虛心」的榜樣

聖經中充滿了「虛心」的榜樣:亞伯拉罕的完全順服、摩西的謙和、大衛的認罪悔改、保羅的自認「罪魁」,施洗約翰、彼得和司提反等聖徒的殉道,都是我們的好榜樣。然而,那至高的榜樣,卻是天父所差的獨生愛子、彌賽亞君王,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使徒保羅就曾如此描述衪的「虛心」:

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2: 6-8 )

穿上了完全的人性的聖子,面對試探、掙扎、貧窮、苦難、羞辱、極刑、死亡、黑暗,不單徹底救我們脫離驕傲的罪,也賜我們聖靈的能力,去活出那在基督裏「虛心」的生命。

結話:虛心與感恩

「凡事謝恩」是勝過驕傲、活出「虛心」的良藥,假如一切皆從上帝而來,那我們還有什麼可誇的呢?

「天國是他們的」:這是「虛心」的最佳獎賞!假如天國一切的豐盛和榮美,皆屬「虛心」的人,則今生的一切「名利祿」,和人對我們的一切惡意攻擊、不公對待,我們大可一律看淡,只將一切交託予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並耐心等候那榮耀公義國度的臨在!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讓我們帶着喜樂和謙卑的心,過一個直正的感恩節吧!

本文轉載自陳若愚牧師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anyeukyue),獲准使用

作者簡介

資深華人神學教育工作者, 現專事神學研究及寫作,並兼任基督神學院(Christian Leadership Institute)神學研究教授。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