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缺席與臨在」謝挺博士:以斯帖記啟發香港歷史時刻

2023 十二月 26日, 星期二 11:45

羅秉祥博士、謝挺博士。(圖:基督日報)
羅秉祥博士、謝挺博士。(圖:基督日報)

神沉默不語令人困惑?美國福樂神學院謝挺博士、羅秉祥博士在環球聖經公會講座對談「缺席的神」。謝博士主張神並非真的缺席,而是人的主觀感受使其如此。羅博士則呼籲信徒重視自己的位份,指出人與神合作的重要。

謝挺:神缺席在於人主觀感受

謝挺從神學角度剖析:「神不會缺席,缺席在於人的主觀角度」。保羅再三求神將那根剌挪去神未有回應,但保羅表示主的恩典夠他用,以及耶穌求神撤去苦杯。神不同在是藉著人的責任彰顯祂,用另類方式顯示祂。

她亦指出:「神缺席與同在可以同時發生,神並沒有缺席,只是人經歷神時未必感受祂同在。」約伯受苦似乎神離開他,但在約伯記38章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歷來學者解答神缺席這個疑難主要進路包括:1. 歷史進路,主張神的臨在逐漸減退,代之是神的缺席。與此同時,人的角色逐漸移到臺前,以斯帖記就是典型的例子。2. 辯證的進路,神的缺席與同在是同時出現,約伯記、詩篇中哀歌是典型的例子。

Like Us on Facebook

神在香港歷史時刻隱藏、同在?

以斯帖記沒有提到神的名字,從而引申一問題:是神藉著人拯救猶太民族,還是神完全缺席依賴人的拯救? 神缺席可從多角度反思。從節慶角度,以斯帖記是為猶太兩個節期朗誦的,其一是慶祝普珥節,這節日不提神的名字,因為不可妄稱神的名。

以斯帖記的拯救與出埃及記不同,是彰顯人的責任、是隱藏當中的臨在。對照今天香港的處境,謝挺說:「移民海外的人其實是散居在世界各地,無論留在香港或是在外地散居,以斯帖記對我們都有不同的啟示。」

從智慧的角度,就是在外地隱藏自己。以斯帖隱藏自己的身份,時候到了顯露出來,在帝國當中需要智慧,知道何時需要隱藏和顯露,需要辨識歷史和時間的處境,以斯帖與王食飯的時候就逐步將哈曼的惡行揭露。

尋找神的心意需要智慧,智慧需要向神求「用智慧的角度看神的臨在,往往以神的缺席呈現,智慧就是辨別兩者的不同。」今天信徒求神賜智慧,在香港歷史的時刻辨識神仍是掌權。

謝挺鼓勵香港人在香港見證神,她強調神缺席與同在可以共存,耶穌在釘十字架呼喊「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然而,耶穌最後仍說「成了!」因此,今天的信徒不要氣餒繼續向神呼求。

羅秉祥呼籲信徒重視自己位份

羅秉祥從倫理學角度出發,神有護佑但人要負責任,神人協合、人神同工協合神的護佑,一切都是神的工作但不等於神獨自在工作,我們是神的同工,人努力在生活中充分回應神的自我。哥林多前書3章9節說:「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羅秉祥引用二次大戰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被譽為猶太人的拯救者、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對照以斯帖。他開工廠聘請猶太人庇護他們,被以色列政府視為拯救猶太人的外邦英雄。然而,這人其實是投機商人。

姑勿論如何辛德勒重視自己的位份,羅秉祥呼籲信徒:「各按位份幫得幾多人就得幾多人,縱使聽不到神的聲音人仍然有責任去回應,等待神出手。神透過我們的工作去進行,不能以唔關我事為藉口,袖手旁觀明哲保身。」

環球聖經公會舉辦對談會,題目:「缺席的神」;日期:12月16日; 地點:香港浸信教會; 主講:謝挺博士(美國福樂神學院舊約教授及中華研究中心副主任);回應講員兼對談嘉賓:羅秉祥博士(美國福樂神學院斯特芬伉儷中華研究講席教授及中華研究中心主任、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教授)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