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世俗成功标签 学者圣诞谈真喜乐

脱世俗成功标签 学者圣诞辨真伪喜乐
脱世俗成功标签 学者圣诞辨真伪喜乐

耶稣基督降生带给世界盼望赐人喜乐,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助理教授叶汉浩于将临期第三个主日在崇基学院礼拜堂证道,以腓立比书1章8至11节及2章6至7节探讨何谓真喜乐,鼓励香港信徒在纷扰的社会里"作个有识见的仆人"。

叶汉浩先提出疑问,保罗在腓立比书叫人喜乐,是否不理人的处境,变成为"真空的喜乐"?

他对于今天的香港社会状况继而质疑,保罗身处罗马帝国统治的殖民时代,而今天的香港是再殖民时代,有说民生放前政治在后,但香港贫富悬殊,民生与政治怎可以分开?

燃点喜乐 结仁义果子

叶汉浩分享曾到过第一世纪基徒受害的遗址参观,感受到当时罗马帝国压廹基督徒的情况,"罗马文化重竞争,荣耀给了你,我的荣耀就减少。在罗马时代的基督徒比现今的香港信徒更没有喜乐,但保罗要腓立比的信徒在罗马殖民时代站起来。并且要结满果子(1:11)。"

保罗要腓立比的信徒结甚么果子?叶教授指,在罗马时代和香港的社会,人们都乐于结果子,但只是自利的果子,保罗要人结仁义的果子。"仁义即是公义;公义即是在不义的社会行出耶稣的形象;耶稣的形象就是取了奴仆的形象(2:6-7)。"

基督徒如何活出耶稣奴仆的形象?叶汉浩引用英国新约学者赖特(N.T. Wright)所指"基督徒要在狭篷中结出基督的果子而荣耀归予上帝"。叶汉浩从反面来解释:"基督徒在狭蓬中不结果,并非指他们不到教会而是对社会冷漠。"

肤浅的喜乐变色彩

他又指,"喜乐都有肤浅与深入,罗马人在斗兽场上看著撕杀场面都很喜乐,现今的人都喜乐,他们常说问心就够,但视贫穷人而不顾。"

叶汉浩认为:"保罗要腓立比信徒将喜乐变成颜色,今天信徒的生命不是没有色彩,只要寻找上帝创造本来的我的喜乐就可以。"

脱世俗标签得真喜乐

他更表示,真喜乐要脱标签,脱标签要有爱,爱很革命性。希腊人的爱是情欲主导的爱(Eros)与上帝的爱是(Agape)不一样。"没有上帝看不到和突破不到被世界标签背后的人,正如保罗在腓利门书中爱本来是奴隶的阿尼西母。"

叶汉浩表示,早年他在中学教书时,以为将学生送入大学是老师的使命,以为自己很有知识,但在粉岭一中学教书令他看到老师的使命是爱。"那里的学生不存在入大学的观念,他们常面对家暴,所以学生不单是输在起跑线,根本没起跑线。"

他又分享,在耶鲁大学求学期间,当地的露宿者会来抢钱,只要将钱掟在地上,待他们拾。"他们的血肉故事为我人生加上颜色。耶稣给门徒的门训都是为人添上色彩。"

所谓色彩,就如保罗对腓立比信徒的爱:"我体会基督耶稣的心肠,切切地想念你们众人;这是神可以给我作见证的。"(1:8)

叶汉浩解释"色彩"就是人的识见都在主里,包括自我形象、脱离世俗社会的成功标签、资本主义的标准,寻得新的突破和福乐,活出召命而来的真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