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670萬性剝削受害者 基督教法律團體痛斥「賣淫自由」歪説

全球670萬性剝削受害者 基督教法律團體痛斥「賣淫自由」歪説

基督教法律權益組織歐洲法律與司法中心(ECLJ)趁國際婦女節之際發布《賣淫:歐洲自由化遊説行動》研究報告,披露全球數百萬遭性剝削女性「破碎人生」真相。

韓國年輕世代對「婚姻」、「生育」觀感負面「幸福」僅9.3%

在本週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韓國年輕一代越來越將「婚姻」和「生育」與「恐懼」、「焦慮」等掛鈎,只有9.3%表達幸福。

韓國年輕世代對「婚姻」、「生育」觀感負面「幸福」僅9.3%

孫東升牧師:基督徒如何合宜看待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

近日,華人牧者孫東升在其針對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的評論中提醒基督徒要有合宜的看法,他提醒道:“基督信仰從來不是靠國家權力推動的,教會的復興是依靠信徒忠心地持守聖經真理。”

孫東升牧師:基督徒如何合宜看待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

2020年以來美國宗教生活的五大顯著變化

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冠疫情對美國社會的健康、工作、科技和宗教四個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宗教生活經歷了五大關鍵變化,對教會和信徒至今仍有影響。

2020年以來美國宗教生活的五大顯著變化
  • 特朗普政府簽署法令 禁止男跨女參與女子運動

    特朗普政府簽署法令 禁止男跨女參與女子運動

    美國當前總統特朗普於2月5日簽署行政命令,正式禁止生理男性以女性身份參加女子運動。

  • 觀點:人工智能與社交媒體,基督徒應如何看待潛在的挑戰?

    在過去的幾天裡,中國AI初創公司DeepSeek以低成本,製作出了類似的人工智能模型,震驚了科技界(以及美國股市)。再往前幾周,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宣佈結束第三方事實審查計劃;2024年末,澳大利亞政府出台了社交媒體年齡限制法,以保護年輕人。技術變革已經主導了2025年的開始。AI對我們理解上帝和社區有何影響,全球基督教看法不一。

  • 美福音派收養機構繼續關注中國收養問題

    自2024年8月中國終止跨國收養項目以來,近300個美國家庭陷入困境。美國福音派收養機構「生命線兒童服務機構」(Lifeline Children‘s Service)表示,會繼續向特朗普政府尋求解決方案(拜登政府在最後幾個月對此問題沒有任何更新),期待其通過外交渠道對這一問題提供進展。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託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説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

  • 反思馬來西亞大學教授性騷擾事件:輔導援助助力受害者重建尊嚴

    近日,馬來西亞大學發生的教授性騷擾案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一事件不僅揭示了學術界深層次的權力濫用問題,更促使我們重新審視性騷擾對個體造成的深遠傷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