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馬利亞救援會公佈:28名烏克蘭難民安全抵達加拿大 烏俄戰爭近3個月,葛福臨牧師創辦的撒馬利亞救援會(Samaritan's Purse)公佈,協助了28名烏克蘭難民撤離,由波蘭傳送到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
日本遠東廣播「疫境心理健康」系列 精神科醫生籲習獨處 新冠大流行持續兩年多,不少人情緒受困,日本遠東廣播4月開始推出特備節目「新冠疫情時代的心理健康」系列,兒科及精神科醫生在接受訪問時直言,自己也出現抑鬱情緒,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很疏離,鼓勵大家跟隨耶穌基督40天曠野之旅,學習與上帝獨處。
明光社談體罰 溫南聲:父子零距離管教得心應手 香港有調查指,近五成受訪兒童過去遭父母或照顧者施以體罰,明光社4月28日舉辦講座,該社顧問梁林天慧表示體罰發洩情緒父母宜管理自己情緒;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溫南聲稱,父子心靈零距離管教便得心應手。
未來教會領袖研討會 教新:流失嚴峻提升教牧領導 基督教協進會宣教與人才培訓委員會5月6日舉辦 「未來的教會領袖」網上研討會,梁美英牧師指其宗派信義會同工團隊面對中年化;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會長林津強調,孕育領袖是建立教會整體文化;總幹事梁國全指教新開辦「應對時勢」計劃,幫助教牧同工提升領導、辨識能力。
發現4500年迦南女戰神像 聖經應許地惹爭議 一名巴勒斯坦農民發現4500年歷史的阿納特雕像(Anat)頭部,阿納特是古代迦南神話女戰神,證明迦南有數千年的文明,但舊約聖經記載迦南人拜偶像,耶和華將這地賜給以色列人。
基督教團體、大學辦音樂會 籲社會接納少年釋囚 為提高社會大眾對青少年罪犯的認識,馬來西亞基督徒關懷協會與拉曼理工大學公關系大學二年級學生4月5至7日在校園舉行「X-perience Campaign 2022」醒覺活動,內容有角色扮演、音樂表演、遊戲攤位、反毒展覽,進行公民教育。
華聯會講座談離散:「Goodbye」代表新開始 港人近年面對親朋移民、疫病感染離世,如何向摯親告別?心理輔導治療師黃葉仲萍博士提到輔導離世者親人時,鼓勵他們接受傷痛、找到悲傷的意義、取代悲傷的事情,並指古人用七年時間釋放哀傷情緒。
E-Concept辦「虛擬環球旅行團」 浸聯會緊急支援堂會 疫情下基督教機構發揮關愛精神,第五波疫情學生提早放暑假,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伙伴機構E-Concept舉辦一年兩天虛擬環球旅行團,以創意方式帶領幼稚園生和小學生在Zoom還遊世界。另外,香港浸信會聯會推出緊急救援計劃支援受財困的堂會。
大衛城聖殤之旅 吳振智:耶穌「放下」民意釘十架 踏進受難周,大衛城文化中心舉辦「聖殤之旅2022」,主題為「放下」,吳振智牧師在第一晚指出,耶穌放下民意不做以色列王,釘十架成就救恩,呼籲信徒也放下不屬於主的意願。
清明節六宗悼念疫下亡者 基督教辦追思會 香港自第五波疫情錄得死亡個案8000多宗,年齡集中在70歲以上長者,六宗教領袖座談會呼應社福界聯合抗疫大行動,於清明節(4月5日)發起「悼亡慰生儀禮」,基督教則為染疫離世者及家屬舉辦追思會,盼可安慰巿民,並注目於上帝的永恆。
華人基督教聯會全港祈禱會 李思敬:疫下反思永生復活指望 新冠疫情第五波蔓延全港,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4月3日舉行全港聯合網上祈禱會,主題為「悔改、合一、復興」,李思敬牧師呼籲人謙卑認罪反思永生、陳謳明大主教盼人尋回上帝創造的「我」與主合一;張振華牧師則指一粒病毒影響全球看到人的渺小。
全球最大醫療船5月首航 600醫護提供千次手術 全球最大民用醫療船「Global Mercy」啟行,該船擁有200 張病床、6 個手術室、600 多名醫護,5月將首航到塞內加爾展開「非洲慶典」計劃,在當地進行手術、培訓和教育。
道在人間靈修對談會 默觀、行動活現靈性質素 新冠疫情打擊基督徒社靈,「道在人間靈修、輔導、文化中心」3月14日舉辦對談講座「疫線靈飛」,梁秀珊引用聖依納爵之言:「靈修包含默觀和行動」;劉文亮博士表示靈修是愛的互動過程:愛神、愛己、愛鄰舍、愛世界。
哀傷輔導講座 喪禮思念逝者疏導情緒 第五波疫情持續近三個月,死亡人數破7000,如何擁抱喪親的親友?近日在哀傷輔導講座上,臨床心理學家譚日新提出處理哀傷情緒的方式,如辦喪禮、開設思念網站等。情商管理專家余德淳指,夫婦因親人離世易生衝突,提出7點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