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圓」疫後首個線上音樂會 敬拜者重拾事奉意義 香港社會步向復常後,同心圓於3月舉行首個線上音樂會「Keep Going & Go Beyond」,敬拜者使團成員指出,在疫情期間多製作音樂短片;事奉雖有掙扎但感悟服侍是神給的恩典和揀選。
PeaceBox祝福大行動啟動 愛心禮物送贈貧乏人士 「PeaceBox祝福大行動2023」在香港不同地區展開,為貧困病患、老人弱勢收集物資,在復活節日子將祝福和充滿愛心的禮物送上,4月1至2日在荃灣廣場舉行啟動儀式。
明光社講座「走出跨性别迷宫」:蔡志森籲教會修會章應對混亂 明光社3月23日舉辦「走出跨性别迷宫」講座,總幹事蔡志森建議教會及早修改會章應對性別混亂時代,呼籲跨性別人士諒解教會立場減少敵意;精神科專科醫生康貴華引述家計會2021年「青少年與性」調查,發現自稱同性或雙性戀者的中學生數字上升。
灣區短宣中心探討斷捨離 陳詩佩:清除情緒毒素7答問 灣區基督徒短期宣教訓練中心3月25日舉辦講座,介紹斷捨離如何提高生命質素。亞馬遜區域經理陳詩佩指出,斷捨離包括外在和內在兩方面。外在斷捨離可從時間,空間和金錢釐定生活目標,有助性格變積極;內在斷捨離可循7個自我檢視問題測試心靈狀況、清除情緒毒素,陳詩佩強調,認識主耶稣是最有效的內在斷捨離方法。
穆斯林齋戒月30天 前線差會推禱告指南、動畫短片 每年3月是穆斯林齋戒月,前線差會發起為穆斯林齋戒月禱告運動,推出禱告指南、製作動畫短片系列守望全球穆斯林群體,包括阿富汗南普什圖人、波斯尼亞克人;亞洲有孟加拉西爾赫蒂斯人、馬來西亞馬拉人、印度安薩里人等。
液化教會:陳韋安解讀流散對現代信徒的啟示 在這年代有人流散到海外尋覓理想,有人留守香港,我們該如何在各自的處境繼續作基督徒?流堂創辦人陳韋安牧師在《給香港基督徒的神學八課》第二季講座強調,流散不單是處境或地域,是重新建構上帝在基督徒身上的使命。
日本基督教文化協會講座 前校長籲百年後信徒創新回應上帝 日本基督教文化協會3月1日舉辦一場名為「現代基督教的教義」在線講座,邀請東京神學大學前校長近藤克彥分享,他認為基督教在不同時代面對挑戰,20世紀初的神學集中探研上帝,侷限了祂的工作;因此寄語「100年後的基督徒」創造一種具有挑戰性的表達方式來回應對上帝的讚美。
檳城全球領袖高峰會即將舉行 運用科學策略提升人際關係 全球領袖高峰會於2022年至2023年期間舉行,主題為「說出你的願景」。大馬中文全球領袖高峰會檳城場次將於3月24至25日舉行。此次峰會旨在教育和賦權在各行各業擔任領導職位的主管,包括教會內的領袖。
何謂神恩、靈恩?李天鈞析解五旬宗靈性:聖潔與能力並重 神學對談小組3月3日舉行合一講座 《不同靈修傳統的認識與對談》系列二:「神恩/靈恩」,黃錦文神父指天主教的神恩乃服務他人、建立團體、建設天國;神召神學院教務長李天鈞解釋,五旬宗的靈性不單追求經驗也著重成聖,聖潔與能力並重。
英國女童軍歌詞刪上帝保祐 允跨性別者加入 英國女童軍組織年齡組別之一「布朗尼」建議修改傳統篝火歌曲歌詞,將原本「上帝保祐」的字眼刪除,改為「晚安布朗尼」等;該組織亦於2017年允許「認同自己是女性」的跨性別兒童及成年人加入,且驅逐抗議的義工領袖。
華聯會培靈奮興 戴浩輝:教會過去好景是假象 回轉有未來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第28屆培靈奮興大會11月1至7日舉行,主題為「在劇變中重建的異象 ── 撒迦利亞書異象的研讀」,信義宗神學院榮休教授戴浩輝牧師在首晚講道,析解撒迦利亞書1章1至6節,勉勵香港教會與信徒回轉悔改仍有未來。
療癒情緒講座 陳誠東:走出沮喪體悟人生無常 疫情期間難免帶給人不少傷痛,難以走出陰霾,如何助人助己面對哀傷情緒?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婦女事工小組10月15日舉辦「療癒•擁抱•放下」講座,陳劉麗嬋師母介紹操練安靜7步驟,表示有了平安喜樂就能面對不同風浪;陳誠東牧師(道風山基督教叢林靈修部主任)提出度過悲傷經歷5階段,惟走出沮喪體悟人生無常,接受適應失去的環境。
南韓印度大型意外 基督教協進會:祈主醫治倖存者創傷 近日南韓及印度發生大型意外死傷過百,香港基督教協進會10月31日在網站上載祈禱文,求主接收遇難者的靈魂、治療倖存者的身體與創傷記憶,並安慰他們的親友。
都靈裹屍布「超寫實」模型 全球巡迴展出 都靈裹屍布背後是何方神聖?西班牙薩拉曼卡新主教座堂(Salamanca Cathedral)本月13日舉行「神秘人展」(The Mystery Man),展出基督被釘十字架後的「超寫實」模型,還原耶穌真人外貌。
澳門教區青年中心揭幕 無分宗教年青人築夢舞台 天主教澳門教區青年委員會轄下青年中心10月12日舉行揭幕禮,中心逾4000平方呎設有多媒體區、祈禱室等,舉辦藝術、科技等工作坊,盼成為年青人築夢的舞台,另邀請逾100位青年為中心外牆繪製壁畫,其中《希望號》帶出傳教士來到澳門的印記,今天承載著年青人的夢想。